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十年帮扶路 “穷山窝”里幸福来

发稿时间:2025-10-28 10:15:00 来源: 人民网-云南频道

  烤烟刚交售完不久,34万多元的毛收入打进银行卡,接茬的蚕豆也种进了地里,56岁的段从达总算迎来一年里难得的休息时间。

  前段时间是烤烟采收烘烤季,段从达和妻子采收、分拣、烘烤连轴转。尤其是烘烤环节,每晚得起来3次查看烤房温湿度。用他的话说:“人累得脱了几层皮,走路都打晃。”

  “这几天啥也不干,先把觉补回来!”坐在自家院坝里,段从达语气里满是踏实。

  段从达的家在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老麦乡黄家寨村。这些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在烟草部门十年挂钩帮扶下,包括他在内的村民们,“腰包”渐鼓,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村里乡村振兴的脚步也越走越稳。


航拍黄家寨村。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致富产业“多点开花”

  黄家寨村有563户2225人,其中227户是脱贫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艰巨。

  自2015年挂钩帮扶、2017年派驻驻村工作队以来,施甸县烟草专卖局从没断过档。无论是脱贫攻坚关键期,还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5年过渡期,投入人力、资金、技术,盼着帮村民们把日子再往上提一提。

  巩固脱贫成果,根子在农民增收。烤烟是黄家寨村的传统产业,也是主导产业。以前村民种烤烟,地块碎得像补丁,面积最大的不过10亩,施肥、打药全靠人工,效率低成本高。

  这几年,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引导农户把零散土地平整合并,实现烤烟连片种植。“连片后,最大的片区有200多亩,小的也有40多亩。”黄家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何发明说。

  土地连片后,大型农机跟着进了田。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引导农户从深耕、碎垡、起垄到打塘,全环节机械化作业。去年村里还成立了机耕队,专门给农户提供专业化服务,一亩地能省不少人工成本。

  在烟草部门帮扶下,村里的坝区烟田还装上了水肥一体化设备,无人机喷洒农药也成了常态。“以前打药,背着药桶在地里挪,一天顶多打10亩;现在无人机一飞,半天就能搞定50亩,省劲儿还洒得均匀!”段从达对比说。

  和前些年比,地里的农药用得也越来越少了。“这些年国家提倡绿色防治,烟草部门每年都会派技术员来,指导大家用蚜茧蜂治蚜虫,还在田里挂起一排排诱捕器,专抓田间害虫。”段从达说。

  烘烤环节也升级了。以前用煤、柴烤烟叶,温度难控制,烤坏是常事。这几年,村里陆续换上了电烤房、生物质燃料烤房,温度、湿度能精准调控,既省了人工,又提升了烟叶品质,每亩烤烟能多卖好几百块。

  就连烟叶交售也方便了。“现在烟叶收购站搞预约交售,会提前通知交售时间,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天不亮就去排队。”段从达说,前段时间他去交烟叶,前后不到一小时就完事了。

  从种植到烘烤再到交售,黄家寨村的烤烟产业一步步走向规范,成了村民稳稳的“钱袋子”。

  不光是烤烟,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还琢磨着发展多元产业。这几年,他们根据村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带动村民种起了花椒、苹果,如今花椒树已挂果,苹果树也长势喜人,村民的收入渠道越来越宽。

  帮扶力量“精准滴灌”

  发现和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监测是基础。只有早发现、早干预,才能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

  经过严格地走访筛查,黄家寨村有61户农户被纳入监测户。对这些监测户,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不搞“一刀切”,而是因人而异搭建帮扶体系:有劳动能力的,引导他们参与产业种植或就地务工;家庭中有患病或者残疾的,帮着申请低保、医疗救助。

  60岁的盛文满就是其中一户。前年他查出胃癌,没法外出务工,妻子为了照顾他,也只能守在家里,家里的收入一下子断了。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得知后,多次上门核实情况,按程序报乡、县审核,很快把他家纳入了监测户。

  此外,烟草部门还拿出“真金白银”,帮村里补“硬件”短板。这些年,村里新修了村民活动场所,农闲时大家能在这里跳广场舞、下棋;主干道和巷道里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摸黑;坑洼的土路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农产品运出去也方便了。


日子越来越好,段从达在家里栽种了不少绿植。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人才返乡 赋能乡村

  村里的变化,让在外的年轻人动了心。2021年,从云南师范大学毕业的盛文丽,放弃了城里的工作机会,回到村里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如今她已是黄家寨村村委会副主任。

  “我回来,是因为心里记着一份情。”盛文丽说,她家以前条件差,哥哥小时候因触电导致残疾,家里负担很重。上大学时,帮扶村里的烟草部门得知情况后,通过捐资助学给了她3000元。“那笔钱解了我们家的燃眉之急,也让我知道,有人在帮着我们村变好。现在我有能力了,也想回来出份力。”

  黄家寨村的变化,是云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一个缩影。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云南省通过培育乡村产业、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就地就近就业等方式,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据10月20日召开的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专场发布的消息,“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消除纳入监测帮扶的89万群众的返贫致贫风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达到8%,2024年达到17450元,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话说回到黄家寨村,这段时间,段从达除了补觉,最爱背着不到一岁的小孙子在村里转。看着这些年的变化,再瞅瞅孙子咯咯笑的模样,他总忍不住念叨:“以前哪敢想,咱这穷山窝也能过上这好日子!”

  一旁的何发明笑笑,对村里之后的发展,他心里已有了盘算:“接下来,我们还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继续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把产业做得更实,把村子建得更美,让村民们的收入再涨涨,日子越过越幸福!”(程浩 宁洋)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