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土特产”变身致富“金钥匙”

发稿时间:2025-11-07 10:10:00 来源: 秦皇岛新闻网

  “不好意思啊,老同学,王奶奶家的苹果卖完啦!”近日,接到同学们买苹果的电话,青龙满族自治县祖山镇上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月连声抱歉。

  这是什么情况?村干部做起了生意?这事儿要从市城管局结对帮扶上河村开始谈起。

  上河村地处山区,距离市区60公里,盛产各种蔬菜水果。94岁的村民王奶奶和儿子儿媳一家常住在马山上,一年到头,家里主要收入靠的是地里的庄稼。为了改善经济状况,他们一家人开始学习苹果种植技术,日复一日忙碌着,开辟了自家的小果园。

  前不久,驻村干部李月等几个人又来看望王奶奶,大家一起话家常。当提到“今年6月突然下了场雹子,果子受灾严重”时,王奶奶眉头紧锁,满脸愁容。原来,冰雹在熟透的果子上留下了伤疤,卖相不好,销售成了难题。

  为了帮助王奶奶一家卖苹果,驻村干部把采摘的小视频发布到朋友圈、微信群,呼吁大家照顾村民生计。同事刘建忠为很多人送去苹果让大家先尝尝鲜、徐艳玲张罗身边好友一起团购……市城管局的同事们也都积极响应。这种方式真的发挥了大作用。“我要订一箱。”“我先预订六箱哈。”“钱已经转给你啦!”……一个个电话、一条条信息几乎挤爆了他们的手机。看着一个个苹果从树上到筐里、到箱子里、到皮卡车上,王奶奶一家不停地说:“谢谢、谢谢……”

  短短两个星期,能挑选出来的苹果销售一空。“马山的苹果卖完了,但我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这是一个美好的开始,通过这件小事儿,我们深刻体会到驻村帮扶的意义。帮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需要干群一心,用实际行动建立起情感连接。现如今,几代乡亲用汗水建起百亩果树林,山楂、苹果每年产量能达到600吨,勤劳肯干的乡亲们一直鼓舞着我,我想和他们一起努力,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李月在工作日志中这样写道。

  在驻村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祖山镇上河村也在追赶电商的潮流,农副产品在“指尖”的牵引下,一步步走出大山,村民钱包也跟着鼓了起来。

  据了解,近年来,上河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以党建引领集聚组织优势,大力发展苹果、山楂产业,通过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做法,推动绿色发展、产业振兴,成效明显,进一步放大了特色产业资源的“虹吸效应”,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记者 李楠 杜楠 通讯员 袁水清)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