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驻村书记的“小本本”写满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发稿时间:2025-11-16 12:21:00 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网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佑洞村,有一位身穿红色马甲穿梭在田间地头、群众家里、产业基地的“新农人”,他走到哪里驻村笔记就记到哪,以实干担当回应村民诉求,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他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监狱管理局派驻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佑洞村第一书记韦成。

  初到村里,面对13个自然屯、211户的“大家庭”,韦成坦言有些手足无措。村里农户收入情况、产业发展潜力,一连串问题萦绕在他心头。

  为了摸清村情民意,韦成与驻村工作队员骑着电动自行车开启了挨家挨户的“走亲戚”模式。从群众的家长里短到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凡是关乎村民生活与乡村发展的事他都一一记录在驻村笔记本上。短短一个月,喜欢记“小本本”的新书记就成了佑洞村村民口中的熟面孔。“这些笔记就是我工作的方向。”韦成始终坚信,驻村工作的出发点,就是回应好每一群众的具体诉求。

  乌木屯人口密集,公共设施薄弱,红白喜事餐具储存不便、如厕难是困扰村民的难题。了解情况后,韦成积极统筹资源,一方面争取自治区监狱管理局“乡村风貌改造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动员村民自筹部分资金,仅用数月便在今年国庆节前建成了宽敞的餐具储藏室和配套卫生间。国庆节期间,乌木屯一对新人举办喜宴时新设施派上了大用场,前来赴宴的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以后摆酒可方便多了。”

  塘学屯村民的晒谷难题同样被韦成记在了笔记本上。走访入户的时候,他发现塘学屯平地少,每到秋收季节,谷物晾晒就成了难题,建设晒谷场的呼声十分强烈。为了圆村民心愿,韦成多次奔走协调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同时发动村民自筹,最终建成了一个600平方米的晒谷场。“晒谷场建好了,明年收粮再也不用愁了。”参与晒谷场验收时,村民们看着平整开阔的晒谷场,笑得合不拢嘴。

  雨季来临,韦成的关注点又转向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几天连下大雨,如果发现有山体滑坡的迹象要第一时间撤离并报告村委会。”他与驻村工作队员逐户上门提醒住在山坡旁的村民警惕山体滑坡。

  在内长塘屯走访时,屯长反映:“我们屯一直用地表水,下大雨就浑浊,想打口井又没钱没力,村里老人多,饮水安全实在让人担心。”得知情况后,韦成立即联动村“两委”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很快解决了资金问题。随后,他联系专业打井队,邀请水利专家勘探选址,全程跟踪推进。今年10月,清澈的地下水从井中涌出时,韦成掏出笔记本,在“内长塘屯饮水问题”待办事项那一页打上勾。

  多年从警经历培养的安全意识让韦成始终把村民的出行安全放在心上。在一次走村入户中,韦成得知进村道路拐弯处护栏年久失修,年初有村民骑摩托车路过时连人带车滑下了坡。这条路是村里6个屯200多名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韦成随即制作了道路警示牌,并协调沟通,加快推进护栏修缮项目。在他的努力下,崭新的护栏沿着道路蜿蜒延伸,让群众的出行多了一份保障。

  解决完群众的“眼前事”,韦成便开始谋划乡村发展的“长远路”——壮大集体经济,让村民腰包鼓起来。他牵头流转村里100多亩土地,成立蔬菜产业基地,通过联农带农模式,既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2025年上半年,仅蔬菜基地就带动村民实现劳务收入4.8万元,村集体分红收益达2万元,让村民实实在在分享到了产业发展的红利。

  在韦成的心里不仅装着佑洞村的村民,更怀揣着守望相助的大爱情怀。今年6月,他在新闻里看到贵州省榕江县遭受二次洪涝急需蔬菜等物资援助的消息后,立即向村“两委”提出倡议并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从自治区监狱管理局扶持的蔬菜基地(村集体经济)调剂优质蔬菜捐赠支援灾区。从对接受灾点、组织村民采摘,到联系专业物流团队,韦成全程统筹协调,短短两天内,5000斤新鲜蔬菜就运送至300公里外的榕江县。

  这场跨越省界的捐赠,既展现了佑洞村产业发展的丰硕成果,也彰显了帮扶单位与驻村工作队的社会责任担当。

  如今的佑洞村,村容村貌日新月异,村民日子蒸蒸日上,喜欢“记小本本”的韦成也成了村民的贴心人。

  如今,韦成依然每天与驻村工作队员骑着电动自行车穿梭在屯组间,驻村笔记本上不断更新着村民的新诉求,脚下的乡村全面振兴路也越走越宽。他用一本驻村笔记记录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用一次次实际行动践行使命,让监狱人民警察的责任与担当在基层一线绽放光芒。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良艺 通讯员 黄海斌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