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震局下来的干部,能在村里做些啥?这是陈祥开到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鸡心村后,首先需要解决的信任危机。
驻村以前,陈祥开是海南省地震局地震监测方面的业务骨干,如今他已是村民口中亲切的“小陈书记”。
从信任危机到游刃有余,陈祥开用真诚、行动和成效,赢得了鸡心村村民的信任,也为鸡心村的长远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祥开(左二)入户走访。受访者供图
从“全镇中游”到“全县第一”
陈祥开刚驻村时,正赶上全县推动“清单积分制”工作。因为参与度不高等因素,鸡心村该项工作一度在石碌镇排名不佳。
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对村务漠不关心。公共区域无人打扫、集体活动无人参与、村容村貌脏乱差。如何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积分制是个不错的抓手。
“落后了不怕,关键是要向先进学习。”作为局里的业务骨干,陈祥开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儿涌了出来——他到镇里排名第一的村子“取经”,结合鸡心村的实际情况,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鸡心村村民行为清单》出炉,村里的“积分超市”也顺利开张。
起初,村民都对积分制半信半疑,觉得“不就是记个分,能有啥用”。陈祥开没有气馁,他带着村干部和几名熟悉的村民,从清理村道开始,一点点示范。当村民老符用积分换到一桶食用油时,他激动地逢人就说:“小陈书记说话算数!”这件事像一粒火种,点燃了村民的热情。这件事像一粒火种,点燃了村民的热情。

陈祥开(右二)为获得奖励的村民发放奖品。受访者供图
变化,看得见!
“我们推出详细的清单,参加环境卫生、志愿服务、产业参与等村级事务,都可以兑换积分,积分又可以直接拿去兑换日常生活用品。”陈祥开说,他们还不定时在村里的“大群”里,通报最新的积分获得情况,极大地激励了村民的主动性。“以前是‘要我参与’,现在是‘我要参与’。”
积分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村民参与村务的积极性从35%飙升至89%,成为“全县第一”。用积分能兑换免费农机使用、优先培训等服务,大伙真正尝到“治理成果大家享”的甜头。
从“黎乡笋”到“广地龙”

收获的黎乡笋。受访者供图
“‘黎乡笋’是上一任驻村书记留下来的产业,今年已经提前收获了。”在陈祥开看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为了进一步拓宽村民的收入渠道,陈祥开绞尽脑汁,在守住黎乡笋产业的基础上,寻找更多适宜鸡心村的发展产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不经意的新闻浏览中,他发现了一个适宜鸡心村的新产业——广地龙特色养殖。广地龙俗称蚯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药用价值高,市场前景好。广地龙生长周期短,3到4个月便可迎来收获。每亩可产活体广地龙2000斤以上。
“有新闻报道说海口那边有养殖广地龙成功的案例,我立马就带人去现场考察。”陈祥开说,经过乡村振兴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深入考察,发现鸡心村特别适宜养殖广地龙。“我们这里生态好,但又属于生态核心区,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进行发展,林下经济就是最好的选择。”
2024年9月,在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鸡心村广地龙养殖基地,十余名村民将第一批广地龙苗投放在田埂里。
“发展广地龙产业,能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增收致富。”鸡心村党支部书记符达标说,该养殖项目通过“公司+合作社”的运营模式,委托公司提供养殖技术支持,合作社派专人负责现场管理。产出的广地龙由公司回购,助力农民增收。
2025年4月,鸡心村首批广地龙进行试卖,一下子卖出近万元。
“我们每次就卖大的,留下小的继续繁殖,这样以后都不用再买种苗,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陈祥开笑着说,从黎乡笋到广地龙,都是村集体带头,帮助村民蹚出一条条成功的产业之路,带领大家共同富裕。
从“排水沟”到“灌溉渠”
驻村的日子里,陈祥开有个习惯,那就是每天“转村”。
“村子不大,转一圈,跟大家聊聊天,不仅能够拉近感情,还能知道他们真正的需求,让我的工作更加明确方向。”陈祥开这样解释转村的原因。

陈祥开在排水沟改造施工现场。受访者供图
鸡心村有一条排水沟,多年来堵塞严重。每逢雨天,积水漫过路面,又脏又臭,村民苦不堪言。陈祥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多次实地查看,撰写报告,向省地质局申请8万元专项资金。为了尽快解决问题,他每天守在施工现场,监督进度。“雨天再也不怕积水了!” 村民们激动不已,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
排水沟的问题解决了,灌溉渠的又来了。
鸡心村部分农田因灌溉设施陈旧、渠系不完善,导致用水不均、灌溉不及时,严重影响农业生产。陈祥开深入调研后,及时向海南省地震局党组和地方党委、政府汇报情况。省地震局党组高度重视,积极协调推动,昌江县委、县政府及石碌镇委、镇政府迅速行动,组织实地核查,科学规划方案,确保灌溉项目高效落地。
2025年8月底,鸡心村引水灌溉工程正式破土动工,标志着该村长期存在的农田灌溉难题迎来突破。该项目总投资238万元,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改善鸡心村70余户农户的农田灌溉条件,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农业抗旱能力,为粮食稳产增产和农民增收提供坚实保障。
争取319万修筑挡堵墙,解决泥石流地质灾害问题;争取94万资金解决和改善村民生活用水……对于村民反映强烈的问题,陈祥开总是第一时间回应,用实际行动得到大家的肯定。
“小陈书记在,我们放心。”有村民说。
“不管是‘小陈’还是‘小刘’‘小李’,只要是共产党员,你们就可以放心。”陈祥开说。
人民网记者 毛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