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起,云南省人社厅每年组织医疗、农林领域专家深入镇雄县,通过点对点技术帮扶、手把手带教指导,为这个云南第一人口大县的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注入“智力活水”。今年9月,新一轮专家人才助力镇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活动再度启程,10位专家分赴医院、田间、合作社,用专业智慧破解发展难题。
医疗帮扶,补短板促提升
镇雄县人民医院门诊楼前,挂着“专家义诊”红色横幅的科室门口早已排起长队。来自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多家单位的专家们刚放下行李,便穿上白大褂投入工作。
在儿科住院病房,专家刘玲针对当地早产儿救治短板,系统梳理出早产儿精细化管理、危重新生儿循环管理等多项核心技术规范,并现场演示了新生儿外科急腹症的早期识别手法。“我们接诊的早产儿中,存在很多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过去液体疗法经验不足,经过刘主任指导后,心里踏实多了!”县医院儿科医生感慨道。
在外科楼手术室,泌尿科专家付什正指导完成一台高难度腹膜后肿瘤腹腔镜手术。“这里周围血管神经密集,解剖结构复杂,要注意。”他手持器械精准示范,10余名当地医生通过直播学习操作细节。术后,付什还针对膀胱癌、脐尿管脓肿等疑难病例开展病例讨论,建议医院“加强乡镇对前列腺癌、膀胱癌等疾病的联动筛查,对老旧设备要及时更新,用设备更新带动技术升级”。
心血管超声科的突破则是另一个亮点。超声科专家郭秋哲表示,镇雄县人民医院已经能常态化开展心血管常规超声,在绝大部分疾病的超声诊疗水平方面,达到了省级医院相应专科的水平。同时,郭秋哲也围绕心血管超声前沿技术和超声学科建设做了心得分享,介绍了超声引导心血管介入技术以及经皮心脏瓣膜介入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食道超声的软硬件准备、术中监测和食道超声医师培养给予了建议,为长期合作奠定了基础。
针对儿科没有新生儿外科、泌尿科设备老化、妇科诊疗场地受限等问题,专家团队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积极培养本科室不同亚专业的医护技术骨干、各科室间加强沟通形成联动、制定清晰的人才梯队培养计划、明确科室每位医生的培养方向等建议。
田间问诊,把脉产业发展
“种植的时候种植穴要尽可能地挖大,需要施一定的基肥。”在以古镇长红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黄柏种植基地,西南林业大学专家吴俊文蹲在田埂上,用树枝在泥土中画出施肥示意图,“施肥时候要控制量,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沿着树冠水滴线进行施肥,不要直接埋在根部。”在总结会上,吴俊文表示,黄柏种植前景可观,具备产业发展的基础,可以从县级层面进行专项的产业发展规划;针对黄柏种植规范性不足的问题,他指出通过科学的、规范化的技术指导,可以加快黄柏的生长速度,缩短采收周期。
天麻产业的“菌种革命”同样如火如荼。在花山乡天麻种植基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专家雷云霆拨开覆盖的锯末,指着菌塘眉头紧锁:“菌塘中成熟天麻的数量较少,根子还是菌种质量不佳!”他说,“芒部镇天麻种植基地存在的蜜环菌回菌现象,也是菌种存在质量问题的体现。菌种是可以提前进行活性检测的,种植户可以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共同开发适应镇雄本地环境的蜜环菌菌种,定期进行复壮后委托进行规模化生产,保证菌种的稳定性和质量。”
专家们建议,“黄柏种植要上规模,必须有长期思维;天麻菌种不能盲目外购,本土化培育才是关键。”
“四年帮扶,我们不仅收获了技术,更学到了‘授人以渔’的思路。”镇雄县人社局副局长表示,下一步将推动专家服务与“医联体”“产业联盟”建设深度融合,让智力资源真正扎根基层。(通讯员 刘航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