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三农前沿 >> 正文

“晋江经验”采访纪实(三):小乡村 大治理

发稿时间:2018-07-13 09:19:00 来源: 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小乡村 大治理

  ——“晋江经验”采访纪实(三)

  一条大路通南北。22公里长、双向10车道的世纪大道,如一条巨龙纵贯福建晋江市。沿路高楼林立、商贾云集,晋江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的沙盘,更是为人们勾勒出了一个“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的壮阔蓝图。

  在世纪大道两端,是绿树掩映下红砖白石的村庄。晋江市城镇化率已达66.1%,呈现出“大城镇、小乡村”的格局。而随着产业、人口等出现结构性改变,晋江农村社会问题日趋复杂,乡村治理难度不断加大,不仅影响社会现代化转型,也制约经济提档升级。

  在乡镇企业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晋江,深知乡村是城市活力的源头。晋江市委、市政府一再强调,没有农村的富裕就没有城市的富裕,没有农村的文明就没有城市的文明。

  近年来,晋江市将“爱拼敢赢”的创业精神移植到农村改革领域,逐步打造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了党建引领与群众自治、传统继承与现代转型的有机融合,营造起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乡村新风貌,为新时代的“晋江经验”注入了全新内涵。

  人才反哺农村 党建“两翼齐飞”

  乡村治理不是一个单向度的问题,它是政治的,也是经济的,更是文化的。处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前沿的晋江,村经不分的干群矛盾、产权改革的权属纠纷、宗族房头的历史遗留等问题尤为突出,乡村治理面临着新老问题交织的繁复局面。

  千头万绪,止于一端。“我们一度把精力放在班子不和、资金不足等问题的处理上,采用派干部、给资金、建项目的‘漫灌’方式。最后发现,这些只是问题表象,人才短缺才是最大问题。”晋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吴忠刘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最根本的是人才反哺。

  人才在哪里?去外面请专家,在本地选“乡贤”。2016年,晋江市启动“人才反哺农村”计划,将选才重心瞄向了从村庄走出去的“晋江商人”,他们大多在外创业经商,有威望、眼界宽、懂经营、会管理,是乡村治理的好人选。

  为吸引他们回乡担任村干部,晋江在全国率先创设乡村(社区)治理人才认定机制,给村党组织负责人评起了“职称”,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特级,大幅提高岗位津贴、政治待遇并给予子女择校就读等照顾。

  目前,已有55人被认定为乡村(社区)治理人才,9名非现任村干部的企业家参加了农村(社区)治理后备人才培训班,释放出了“村官不是官、村干部不是干部,而是晋江跨越转型最可宝贵的人才”的强烈信号。

  磁灶镇大埔村党委书记吴金程去年被认定为晋江特级乡村治理人才,他通过组建治安巡逻队、制订村规民约、进行旧村改造,将原本破败混乱的大埔村治理成民风淳朴、富裕安宁的花园式村庄。

  “现在各种津贴补助加起来一个月能有8000多元,比公务员工资还高。”吴金程说,虽然这还是跟做生意时的收入没法比,但造福乡邻的荣誉感可比挣钱有成就感多了,现已把公司交给家人打理,全身心地投入到村庄治理中。

  “党建引领到位,筑起支部堡垒,才能把人才用好。”吴忠刘说,晋江突出“党建+人才”理念,市财政拨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奋蹄马”行动。

  2017年以来,晋江培育先进村党组织书记“领头雁”65名,引入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博导团队,以美丽乡村、和谐社区、基层治理等为重点定向精准培养;倒排确定32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列出问题表、派驻工作组、成立议事会,市、乡、村三级联动,将问题逐个解决,推动薄弱村成为“奋蹄马”。

  通过共同组建联合党组织,晋江每个薄弱村都有1-2个“领头雁”先进村结对帮扶,形成了人才资源共用、以强带弱的“两翼齐飞”局面。

责任编辑:杨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