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三农前沿 >> 正文

广西马山:一马当先闯新路

发稿时间:2018-11-02 05:53:00 来源: 中国农业新闻网

  【人居环境大整治】

  广西 马山县:一马当先闯新路

  本报记者高飞 余瑶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坐落于大明山北麓、红水河南岸。从空中俯瞰,境内一座座石山拔地而起、嵯峨指天,与蓝天白云、土地村庄相互映衬。

  石山,早已占据了马山县的“半壁江山”,也让“滇桂黔石漠化治理片区县”的标签一直与马山如影随形,同时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南宁市唯一一个深度贫困县。然而,这座“双料”小县城却在去年一口气捧回“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标准化气象为农服务县”“自治区文明城市”等多块招牌,今年又获得了“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这多少让外人有些惊讶。

  在当地人眼里,这却是意料之中的事,因为马山的蜕变有目共睹。近年来,马山县紧跟自治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的步伐,全力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先后建成自治区级生态村67个、市级生态村55个,在石山环抱中蹚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美丽乡村工作考评始终保持在全市乃至全区前列。

  马山是如何做到的?怀揣这样的疑问,记者近日来到这里,循着规划有序的村屯、错落有致的民居,探寻“马山经验”给出的答案。

  五级联动治垃圾

  户分类、屯主体,村收集、村管理,镇补助、镇运输,片区、县集中处理,在这一模式引领下,马山县96%的行政村生活垃圾有了归宿

  古零镇小都百 林永立摄

  马山有45万农村常住人口,占全县人口数的81.93%。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了相当多的垃圾排放量,每年收运和处理的生活垃圾接近8万吨。

  垃圾体量巨大已是令人头疼,作为一个大石山区贫困县,马山更要面临没钱办事、无人干事等一系列现实考验。

  知难而进、迎难而上,马山展现了非凡的魄力与担当。《马山县集中开展乡村环境卫生“四清理四整治”攻坚行动工作方案》《马山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管理制度》等指导文件相继印发,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纳入县、乡、村三级干部的年终目标管理考核中,成立屯级监督理事会,党员干部带头引领群众共同参与环境卫生整治五级联动,全员参与的局面逐渐形成。

  在里当瑶族乡,两万多名群众依靠不到4万元的自筹资金,解决了当地垃圾处理问题,其奥妙正在于“全民保洁”。

  里当乡位于偏远山区,近290个自然村屯零散分布在大石山中,垃圾清运难度可想而知。立足当地实际,里当乡制定了“一扫、二分、三烧、四埋、五运”的全民保洁制度:农户每天对自家房前屋后区域进行清扫,每周对屯内巷道、主干道进行一次大扫除;垃圾按规定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两类放置垃圾桶;对已分类的垃圾,可以焚烧的集中进行焚烧,不可焚烧的集中填埋处理;既不可焚烧且不宜填埋的则由屯级保洁员运到村级垃圾池或垃圾收集点,再由乡环卫站运到县垃圾处理场。

  谁受益、谁治理,像里当一样,很多村镇自收自支垃圾处理费,修建村屯垃圾池、聘请垃圾清运员,初步迈出了“垃圾围村”的困境。但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焚烧与填埋永远不是一劳永逸的,过程中带来的空气、土壤污染再次让村民直呼“吃不消”。

  兜兜转转,马山又在垃圾终端处置上动起了心思,筹措资金3000万元建成9个片区垃圾处理设施,其中5个采用无害化焚烧技术,1个采用热解技术,3个垃圾中转设施改造,并以已有的“村收—镇运—县处理”模式为基础,拓展形成了“村收—镇运—片区处理”“村收—村运—片区处理”等多种垃圾处理模式。

  全县第一个乡镇片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在了周鹿镇坛利村那鸡屯西部山脚,服务范围覆盖周边5个行政村58个自然屯。据处理场负责人介绍,片区各村的生活垃圾进场后,通过输送带投进滚筒,筛选分拣出建筑废弃物、旧电池、废旧塑料橡胶等垃圾后投入焚烧炉。垃圾完全燃烧后,绝大部分污染物和有毒有害气体都能被过滤掉,部分残渣还可用作苗木的绿化用肥。目前,这一处理场已让4万多村民长期受益。

  户分类、屯主体,村收集、村管理,镇补助、镇运输,片区、县集中处理,在这一模式引领下,马山县96%的行政村生活垃圾有了归宿。马山县的做法不仅发挥了群众主体作用、提高了垃圾处理效率,还极大地缓解了财政压力,成为欠发达山区农村垃圾治理典范,目前这一经验也在南宁市全面推开。

责任编辑:杨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