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让贫困户嵌入产业链富在产业园

发稿时间:2018-06-07 09:20:41 来源: 农民日报

  “通过租赁大棚种食用菌,4年时间我就还清了为治病落下的18万元欠款。”河北平泉县卧龙镇八家村村民王占成说。

  2013年,王占成因突发脑溢血,不但失去了年收入3万-4万元的工作,还因治病欠账反倒成了贫困户。而自从2015起,他在当地的产业园区开始种食用菌,从两个加起来不到2万菌棒的小棚做起,到今年租赁3.7万菌棒的大棚,收入直线上升,很快摆脱了贫困的阴影。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从这方面讲,平泉绝对有自豪之处。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该市开始发展食用菌产业,历经30余年,目前,该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县级第一,全县食用菌基地面积达6万亩,10亩以上园区1500个,产量达到52万吨,产值达到54亿元。

  然而,前几年有一组数字与这个主导产业并不匹配。平泉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燕山-太行山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县,全县农村人口30万,到2015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村84个、贫困户32795户共57993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如何让优势产业与扶贫攻坚结合?如何让贫困户参与产业脱贫?“平泉围绕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将贫困群众紧密联结在主导产业之上,取得了产业与扶贫互促共赢的效果。”平泉市委常委、副市长邢晓光告诉记者。

  平泉探索创造了“三零”精准扶贫模式,即由政府整合政策资金、金融部门提供贷款资金作为贫困户入股入园本金,使贫困户投入“零成本”;通过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利益联结机制以及科学防控措施,使贫困户经营“零风险”;通过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两区同建”,或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在贫困村周边建设产业园区,让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零距离”。

  该市通过一家一户摸底,因户因人施策。像王占成一样“具备劳动能力并有一定业务接受能力”的贫困户,符合进园区领养领种条件;针对“无资金、无劳力、无力承担风险”的贫困户采取入股分红方式;针对“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生产经营能力差”的贫困户采取方式务工取酬等扶贫模式。

  这种扶贫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在资金、技术、风险承担能力等方面的困难,也把贫困户深度嵌入到产业发展的链条中去,使贫困户能够参与、分享产业链的增值收益。

  2017年,全市食用菌总量达到6亿棒,产量56万吨,食用菌产业从业人数达到12万人,带动9800名贫困人口增收,占全市脱贫人数的51.18%,其中建设百亩以上“三零”精准扶贫园区100多个,直接吸纳8000多户贫困户入驻,户均年增收2.7万元以上。

  既然是利益联结,就得让参与方都有利益,这样才能持久。平泉着力整合各种要素发展农业产业,5年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亿多元,支持园区建设,让企业、园区带动贫困户,把企业、园区、合作社与农户紧密连接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同时,把股份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作为脱贫攻坚突破的重点,积极推动园区、企业建立股份合作社,形成“政府搭台+银行参与+保险兜底+企户受益”的政银企户保“五位一体”的金融扶贫模式。今年以来,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8亿元,其中“政银企户保”增信平台贷款4455万元,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620户,新增食用菌、设施菜、果品园区3000个。

  “今年,预计实现1.8万户3.3万人脱贫,其中有劳动能力的13815人,通过产业脱贫的农民占到全体扶贫对象的90%以上。按照一个贫困户领养2万棒食用菌或一个设施菜棚的标准,今年全县还将拿出5000个棚让1.5万人通过产业脱贫。”邢晓光说。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