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让“规划图”变成“实景图”的第一书记

发稿时间:2018-10-08 16:10:00 来源: 第一书记网

  江西省人社厅驻横峰县朝堂村第一书记柳飞帮扶故事

  近日,横峰县朝堂村到处都洋溢着丰收喜悦,节日般的氛围,莲子喜获丰收,富硒水稻金灿灿,马上开始收割,而千亩柚园硕果累累……。这里群山连绵、清溪曲绕,自然环境优美,也“成就”了朝堂村的贫穷、落后。朝堂村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属多山丘陵,地处怀玉山脉磨盘山麓,北高南低,总面积9.6平方公里。有耕地3202.2亩,旱地2708亩,林地6707亩,小型山塘50余座,小二型水库1座(2017年新建)。有20个村小组,809户、3077人,党员6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99户、328人。

  强组织: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

  朝堂村属省级“十三五”贫困村,“软弱涣散”村、无产业村、基础设施落后村。四年来,第一书记柳飞通过不断抓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各项制度、机制,将村级党建与脱贫攻坚同研究、同部署、同督查、同推进,实行“挂图作战”,推动党建与扶贫“两手抓两手硬”,多措并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促进建设充满活力和谐稳定乡村。

  来到朝堂,他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严肃党内生活,建立落实各项制度。找党员干部谈心,定期开村“两委”会议、党员大会;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村“两委”干部管理制度,带党员外出学习等来强意识、提素质,从小事抓起,规定不饮酒,不打牌等来彻底扭转干部作风。二是建立监督机制,完善村民自治。制定“四议两公开”制度、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和理事会、五老评议等来推动党务、村务公开公示,切实解决优亲厚友、暗箱操作、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并带领村“两委”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最多只跑一次,来解决村民办事难的问题。三是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发展6名积极分子、4名转预备党员、3名转正,培养3名村后备干部及多位带头人。在2015年冬,为抗击冰冻灾害天气,转移23余户,并协助马家柚基地做好抗冰防冻,使党员干部先进性在工作中充分体现。四是通过推动“总支部引领、合作社带动、党员示范”建强村级党组织。组建了下联农户的产业临时党支部和产业合作社,构建“以产业党支部为龙头、合作社为主体、党员农户为基础”的‘党建+’产业的工作格局。探索出“村党总支+产业基地、支部+产业协会、党员能人+示范项目”的“党建+”产业工作新模式,构建“‘党建+’服务产业发展、助力基地提升、引领精准脱贫”的工作新格局,走出了一条“抓好党建强产业、依托基地促党建、做强党建早脱贫”的新路子。

  他组织开展各类活动20多场,筹措资金近20万元用于活动、慰问等。其中,2016年“六一”开展“童梦同享、同筑未来”系列主题活动;重阳节开展文艺汇演暨文明家庭评选活动,看表演、颁奖牌、送奖金、给老人发长寿红包等;2018年4月举办第二届文艺汇演暨第一届农民运动会等。在每年儿童节、教师节,为朝堂孩子完成“微心愿”,为学校送电脑、打印机等;举办广场舞大赛、包饺子比赛、卫生大评比、最美人物评选等,各类活动得到了群众的赞誉和好评,移风易俗渐入人心,融洽了干群、邻里关系,转变了村民民风。

  截至目前,朝堂村91户,308人实现了高质量脱贫,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14年的3900元发展到2017年底的9400元。帮扶工作年度考评和三年综合考评上饶市第一,全省前列,连续三年获全省扶贫工作先进,10多家省部级以上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先后获评“优秀基层党组织”、“脱贫攻坚先进单位”,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省级生态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帮扶村等,2017年实现了整村的脱贫摘帽并顺利迎接国家第三方评估。

  陆金莲:终于有个家了

  “记得第一次到梅家组陆奶奶家时,正赶上下雨,她正在用脸盘接漏水。”第一书记柳飞回忆道。通过了解得知陆金莲是73岁多年患病,身体不好,村里人都说用“家徒四壁”形容她家都够不上。

  她单身一人,丈夫因病去世,有四个儿子,其中大儿子招亲在外,二子贫困户,三子意外死亡,四子单身常年在外,生活过得十分艰辛。“真是祸不单行啊!”第一书记柳飞一声叹息,按规定将她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紧接着为他办低保、定公益岗位、参与产业分红、建房子。

  说干就干。动员他二儿子回家帮助建房,一边跑危房改造项目,一边组织工匠和材料,建房计划付诸了实施。在2016年8月下旬,一栋投资7多万元、建筑面积为90多平方有电、有自来水的一层钢混结构房子建成,并硬化了入户道,村组内安起了路灯。2016年9月,在风雨中度日的陆金莲老阿姨将乔迁新居,过上舒适的日子,真正体味有家的滋味儿,有个安度晚年的憩息之所。

  自2015年以来,危旧房改造维修320多户。在柳飞书记的带领下,多方奔走,四处“化缘”,筹资270多万硬化村组道路12.4公里,使20个村组、809户村民家家户户实现通水泥路;筹资325万元为全体村民安装自来水、建起4个广场、新建2座桥、安3套健身器材等,协调水土保持资金311万元等,姜铺公路改扩建马上开工,铺前河改造提升和新建寻源坞水库已进入招投标阶段。2017年投资2000多万元对全村20个自然村进行“七改三网”,“五清五拆”改造提升,拆危旧房180多间,2万多平方,修村部、建村卫生室、种绿化等。安装路灯,改厕改沟改塘100%,成立起“垃圾兑换银行”,聘请保洁员21人使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率100%;投资1000多万建设水圳,小二型水库等,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彻底改变了朝堂村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

  江朝和:家门口的上班族

  江家的48岁江朝和讲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说:“妻子因病去世的那一年,看病花了很多钱,家庭负担本来就重,实在是太困难了,前两年稍微好些,2016年我又检查出患血脑瘤,孙子在读幼儿园,儿子为照顾我只得在家,一家人就断了收入,党的扶贫政策好,现在是理顺了。”回忆起往事,江朝和难掩痛苦又充满对党和政府的感激。

  “在家门口有3000多元一个月,等马家柚挂果了我还能挣更多呢!”江朝和的儿子江美唯说,“还有土地租金,老爸看病又有保障,村里发展集体经济种植马家柚又叫我当管理员,一年又有几千元的收入,一年下来可以挣到五六万,现在也不欠外面钱了,日子过得一天一个样。”江美唯的经历也是朝堂村很多贫困户的真实写照,朝堂村有一群人在村内的上班族。

  在朝堂村,曾经的荒山变成了千亩现代化的马家柚产业园,曾经的荒田水淹地变成了百亩白莲产业基地、药材基地、富硒水稻种植基地。在第一书记柳飞想方设法,积极引导各方资金投入,结合实际,帮助选准发展路子,增加村集体收入,大力培育发展产业,增强“造血”功能。一是以“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实现村集体增收、农户致富。引资建起3500亩的马家柚种植基地、200多亩的苗木基地,村集体种植马家柚70亩,村民跟种200多亩,发展起庭院经济。带动了整个朝堂的产业蓬勃发展。村民实现了“土地租、门口干、跟着干、有分红”,其中有140多户村民出租荒山、荒田,长期务工人员29人(贫困户7人),临工10000人次以上/年,工资支出150多万元/年,与村合作社签订协议,为农户提供技术、产供销一体服务,来确保村集体增收、农户致富。

  二是围绕“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进一步夯实百姓收入。村里注册起2家公司、开2家电商店,注册3个商标,成立7家合作社。种植白莲220多亩。除租金外,带动13人长期务工,入股分红贫困户11户,临时用工40多人,年付工资达35万元,实现三年持续营收。带动了26户种植富硒水稻,32户种植黑芝麻,实行统一品种、加工、包装、销售、品牌,“苏柳逸品”、“仙栖”等品牌远近知名。富硒大米由1.6元卖到18元/斤,黑芝麻由7元/斤卖到25元/斤,产品远销深圳、上海等地,种植户收入翻倍,引领横峰发展起10多家大米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由无到多,贫困户实现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引进手工加工,建起900平方的就业扶贫车间,申请1个省级就业扶贫示范点,1个县级就业扶贫示范点;种植天冬药材50亩等。立足产业,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余怀洋:家里成了笑声的海洋

  余怀洋,朝堂村七房组村民,家有6口人。儿子是三级残疾,2015年第一书记柳飞和帮扶干部上户说助他脱贫时,余怀洋和他家人根本没上心。先后为他儿子办理了低保和残疾补贴来勉强维持生计。要想脱贫,谈何容易?不幸接二连三,在2015年底又生下双胞胎孙女,患先天性心脏病,又为孙女办理了低保。

  通过了解余怀洋在村内口碑不错,平时也算勤快,只是近年来发生不幸,为彻底解决他家生活,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2016年4月为他家搭起一个临时房,与邮政局协商帮助在村上开起了E邮超市。当时的余怀洋既兴奋又纠结,惊喜的是,脱贫机会终于来了!让她纠结的是,从没有经商过的他能否开好超市?经过帮扶干部的悉心开导,在大家的帮助下,开业运营2年多来也取得不错的收入。2017年3月,安排其子余茂忠管理村图书室增加收入,土地流转、介绍他到外务工,家里收入稳定了,帮他代缴了医保,报销90%,确保不会因病返贫。

  “超市开起来后,负担一下就轻了,来我家玩的人也多了,心里也高兴,加上儿子做有事做了,撂荒地都有租金收入了,真是高兴。”胡梅花精神焕发,脸上笑开了花。自开业以来超市的生意一直很好,收入稳定。“现在他家是可以,超市一年起码1万多元收入,还有土地租金、儿子做图书管理员、老公打工,还有屋顶光伏、还有低保,收入高了去了,去年都成为县里的脱贫典型。”邻居陈水花笑说着。

  柳飞书记通过落实社会保障,提升基础设施,推广屋顶光伏、推动就业,力促教育、慰问扶志等,带动群众意识转变,全村有53户176人贫困户参与产业分红,人均在300元以上,投资75万元建起0.1兆瓦集体光伏发电,为村集体增收8万元以上,为23户贫困户安装屋顶光伏,贫困户医疗保险最低90%,投资20多万为村小装修教学楼、硬化操场。同时,重视对“土专家”、“田教授”、“农秀才”的培育,通过座谈,电话,资料培训班等多形式的来宣传引导,支持大户,积极鼓励在外务工人员回村就业创业。请专家团进村指导7次,培训村民在154人次,13人返乡创业,投资达135万元,有效带动周边112名贫困户实现就业增收。开展“送岗进村”,签订就业协议50余人,村里成立起全县第一家村办公司、合作社,注册商标等,为群众搭起了致富之桥,村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

  余珍花:接下来一切靠我们自己就行

  七房组余珍花是村里公认最困难的。2015年刚到村里,在走村入户中了解到,余珍花本人是先天性失明,前几年丈夫因病去世,儿子没有工作,还负债累累,住在不到90平米的一层平房里,条件十分简陋,过着靠低保和别人接济的日子。

  了解到这些情况,刚到村的柳飞书记就将她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开始一步步的为他家制定脱贫计划,着手实施。先是和其子余小龙谈心沟通,做通了他到外务工的思想,通过县就业局帮助其在上海找得一份他如愿的工作,确定其产业分红,帮助协调资金为其加盖一层房子,解决居住问题,解决医疗报销等问题,彻底带领他们实现脱贫。

  “积力之所举,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无不成也。”第一书记柳飞积极动员帮扶干部到群众家串门、谈心,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做到党员干部征求意见全覆盖、入户走访全覆盖、开群众大会全覆盖、春节慰问贫困户、卫生保洁员全覆盖。通过1+N帮扶、干部包片、“三会三送”等来开展政策宣传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同时,对全村村民进行再走访、再申请、再摸底、再评议、再识别,坚持“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的思路,一户一策,在最短时间内制定完成了朝堂村2015-2017村庄规划、脱贫规划、产业规划和年度计划等,并请专业设计公司为村庄制定整体发展规划。

  四年来,柳飞书记克服女儿上学无人接送照顾等困难,吃住在村,与村民一起生产生活,因地制宜,通过强党建,搞活动,发展产业,带动就业,建基础,建秀美乡村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为贫困户送动力、送智力、送志气、送温暖、送技术、送资金、送项目,多措并举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消除转变贫困群众“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引导贫困户们从“等靠要的被动扶贫”到“内生动力自强脱贫”的大转变。像陆金莲、江朝和、余怀洋、余珍花等励志脱贫的故事有很多。现在的朝堂,在党总支引领下,合作社帮带下、企业支持下、大户帮带下、人心暖了,“等靠要”的少了,哭穷比穷的少了,想致富的多了,贫困户更勤快了,主动要求来扶贫车间、产业基地务工多了,做事更有毅力的多了。朝堂村的脱贫攻坚“规划图”变成了“实景图”。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