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要让甘家川的“家人”过得更幸福

发稿时间:2018-10-09 09:25:00 来源: 海东时报

  查看土豆长势情况

  走访农户

  陈春玲联系的收购商来村里收购大蒜

   “今天是学校开学的日子,雨下了好多天,已经一个多星期没回家了,村上遭遇了严重的水灾,家里孩子也发烧了,心急如焚,但是灾情不等人,只能跟儿子视频安慰他了,毕竟我现在不只是一个妈妈,还是甘家川的‘第一书记’呀!加油吧!”这是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前河乡甘家川村“第一书记”陈春玲在自己的民情日记里写下的话,厚厚的一大本民情日记,记录着驻村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今年3月,在民和县森林公安局工作的陈春玲,来到前河乡甘家川村担任“第一书记”。短短的6个月时间,陈春玲用自己的真情和汗水赢得了甘家川群众由衷的赞许。

  下定决心一心干事

  “‘第一书记’的职责是什么?该做一些什么工作?我可是一点经验都没有啊。”在接到接任“第一书记”的安排时,从参加工作就开始从事森林公安工作的陈春玲一头雾水。她焦虑、惶恐,不知道如何接任这一职务,更不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而同样焦虑和担忧的还有甘家川村党支部书记李培恩和乡亲们,在听闻了即将来村里任职的“第一书记”是一位80后的年轻姑娘时,村里人议论纷纷,人人心中装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陈春玲是一个很沉稳的人,身上也有着一股子韧劲。深思熟虑之后,陈春玲认为,既然组织安排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这项工作做好,于是,她一边在心里说服自己,一边暗下决心。

  风吹得林子沙沙作响,几个孩子在清澈的水边嬉戏,零星的房屋点缀在大山腰上,雨后天晴的甘家川村显得格外秀丽。但作为贫困村的甘家川村山大沟深,全村7个社分布分散,全村147户62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5户51人。

  一周后,抱着“摸着石头过河”的想法,陈春玲在这个陌生的村子正式开始了她“第一书记”的生涯。

  理清思路抓起党建

  信心满怀地进村走访,结果第一天,就被贫困户来了个响亮的“下马威”。当村干部向贫困户介绍陈春玲的时候,他们便上上下下打量着这位新来的“第一书记”,一脸失望地嘀咕着“咋就不派个有农村工作经验的来呢,派这么个年轻的小女娃娃来能干啥……”听到这些嘀咕声,不服输的陈春玲并没有心灰意冷,而是下定决心要干点事。

  精准扶贫工作,党建是重要的依托和着力点,班子健全了,工作能力强了,工作也会顺风顺水。陈春玲打算,在了解村情、民情的同时,先从党建入手。于是,针对甘家川村“两委”班子干部目标方向不明确等情况,她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以打造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带领村“两委”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每月按时开展的“固定党日”活动中宣传扶贫政策,使扶贫政策再通过党员带头宣传到家喻户晓。

  “群雁高飞头雁领”,选好脱贫带头人至关重要,而村“两委”及党员干部就是最重要的力量。除了宣传政策,她还通过定期搞活动、谈思想,采取集中学习、召开民主生活会、单独谈心等多种形式与党员干部进行讨论,让村支部成为党员自己的家、成为上级党委与基层党员、村民之间的一座“连心桥”,使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干事创业的决心更加坚定。

  “陈书记来了以后,召开座谈、开展活动,大家的心比以前更齐了。”甘家川村党支部书记把陈春玲的能力看在眼里,完全没有了起初时的担忧。

  把脉问诊对症下药

  在陈春玲看来,帮助贫困户脱贫,不仅要经济脱贫,更要思想“脱贫”。

  村上的贫困户乔奶奶是个苦命的女人,丈夫意外身亡,儿子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有一天,晌午的太阳都快西斜了,但陈春玲入户时发现,乔奶奶30岁的儿子却还在睡大觉。回家后,乔奶奶的境况在陈春玲心里反复闪过,她不敢想象,将来,乔奶奶年迈后谁能在她左右。陈春玲下定决心,要帮助乔奶奶改善现状。

  这种改变还得从乔奶奶的儿子入手。但是一个长期闲散惯了,满足现状的人怎么会轻易改变?陈春玲开始尝试着给乔奶奶的儿子报名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班。但是,真正到了培训的日子不是起晚了就是有事耽搁了,真正的技术学习始终没能实现。这回陈春玲算是看明白了,要想改变乔奶奶的儿子,还得从思想上着手。于是,哪怕再忙,陈春玲只要进村就要到乔奶奶家看一看,一次次地说服、教育、比对。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次劝说后,乔奶奶的儿子主动提出参加拉面培训。如今,技术学会了,工作也有了着落。乔奶奶的儿子高兴地给陈春玲打来电话:“姐,我在张掖的一家拉面馆打工,老板每月给我开3500元工资呢……”

  这样的帮扶,陈春玲帮的不止乔奶奶一家。村民甘生英今年59岁,平日里老两口靠种植和养殖糊口,为了让甘生英家里再多一份收入,陈春玲在县城给甘生英找了一份烧锅炉的活儿,每月能有1500元的收入。然而,干了三个月后,甘生英因为身体原因又回到了村子里。甘生英说,这份活儿并不累,可是自己身体不争气,辜负了陈书记的一片好意。

  陈春玲怕甘生英有心理负担,就安慰甘生英,没关系,可以在家门口把养殖业搞好,最重要的是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

  精准扶贫,是国之大策,也是民之所需。在扶贫攻坚这场硬仗中,无数干部走进基层、俯下身子,力争为群众带来真正的改变,选派的“第一书记”队伍中,像陈春玲这样的女干部,让人不得不为之称赞。

  发展产业带民致富

  甘家川村的土壤、气候等很适合大蒜的种植,种植出的大蒜深受大家青睐,然而因为缺少宣传,销路不畅,种植面积逐年递减,甘家川大蒜也一直深藏山中。

  又是一年秋收,贫困户陈万成家的大蒜产量不错,本应是一件喜上眉梢的事情,可陈万成却眉头不展,他发愁的仍然是大蒜的销路问题,他害怕自己种的大蒜像往年一样烂在地里。但最后,陈万成和另外两家贫困户的大蒜都顺利销了出去。说到这里,陈万成指了指一边了解情况的陈春玲说道:“多亏了陈书记。”原来,大蒜收获之前陈春玲早就联系好了收购商,把3户人家的大蒜都销售了出去。

  如今,陈春玲最希望的是为甘家川留下长久的产业,科学的制度和持续致富的动力。但面对经济实力薄弱,留守村民基本都是老弱病残的贫困村,产业发展谈何容易?而陈春玲却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她已经联系到甘肃的大蒜种植大户,来年开春的时候,把外面的种植户引进来,在甘家川的土地上种植大蒜,一来,村民们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增加收入,二来,村民们可以在家门口学习大蒜种植技术,等有了经验自己种植并扩大种植面积,最重要的是,销路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陈春玲说,如果设想和行动能够如期“邂逅”,那么,来年开春,甘家川的山头上将会呈现成片的大蒜田地,这是她和乡亲们共同的希望。

   甘舍小家照顾大家

  “妈妈,我又发烧了,我想你!”视频那头,陈春玲5岁的儿子等待着妈妈的陪伴,而在视频的这端,连续降雨导致甘家川村道路冲毁,陈春玲和扶贫组成员在乡干部的带领下冒着山石随时滚落的危险,爬山涉水,一户户查看、统计灾情。陈春玲说,那一刻她的心里流下了泪水,但是乡亲们的安危更加重要。甘家川的乡亲们说,陈春玲作为“第一书记”,没有放下任何一个有困难的人……凡是这个村子的情况她都了如指掌,她的这种真情感动了很多人。

  陈春玲说:“其实,对我而言,是甘家川让我成长,让我更加坚强,不到离开那刻,每一天都是新起点,即使离开了甘家川,我也是甘家川的‘女儿’,我想让甘家川变得更好,甘家川的‘家人’们过得更幸福。”(张娜 白林娟)

责任编辑:杨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