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三年彻底改变帮扶村贫穷面貌

发稿时间:2018-11-06 00:00:00 来源: 今晨6点

  在昆嵛山脚下,有个只有65户人家、175人的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昆嵛山保护区昆嵛镇头日庵村。村里有个老人说,“以前抗日的时候,因为位置偏僻,敌人都不愿意到俺村里来,村里有的老人一辈子都没出过村”。青壮年则大多外出务工,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全村原有省定标准贫困户8户、12人。2015年7月,刘万好肩负重任,被烟台市农科院党委委派到村党支部挂职“第一书记”。三年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52万元,改善村基础设施,发展集体经济,彻底改变了帮扶村贫穷落后面貌,帮助该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YMG记者刘晓阳摄影报道

  争取资金,彻改头日庵村容村貌

  2015年,刚来到头日庵村的第一年,刘万好就帮着村里向上、向外争取资金,整改村容村貌。市农科院投入5万元,帮助村里安装了18盏太阳能路灯,无死角覆盖整个村子。路灯不仅照亮了村子,也照亮了头日庵村民的心!“要致富,先修路”,在昆嵛区管委和市农科院的大力支持下,刘万好同志向上级申请专项资金35万元硬化路面。2015年9月,村子6800平方米的道路全部硬化完工,每家每户门前由以前的一下雨就泥泞难走的土路变成了现在平坦开阔的水泥路面。2016年5月,在村南投入90万的长2.5千米,宽4米的水泥路更是打通了村子与占昌口村的连接路,原本偏僻的小村庄因为道路的便利变得不再闭塞。交通条件的改善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更方便了优质农产品运输,为该村致富奠定了基础。水资源安全直接关系到村民的生活、生产质量。刘万好争取省级农村饮水工程补助资金30万元,建成蓄水池2个,新打机井1眼,安装净水设备1套,铺设自来水管路1500多米,彻底改变了村里吃水难、水质差的困难局面;原灌溉水渠老旧破损,灌溉水跑冒滴漏严重,大量水资源流失,满足不了灌溉需求,为此,农科院争取上级资金10万元,购买1080米波纹管改造灌溉水渠,极大地提高了灌溉效率;作为昆嵛区第一批纳入连片治理工程的村庄,投入80万先后完成了河道治理,清淤固坝,加固桥梁等工作,栽种绿化树木300余株,建成休闲小广场,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村民的幸福指数也得到有效提升。

  脱贫致富,头日庵立体化产业形成

  头日庵村耕地面积480余亩,主要以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为主,苹果、大樱桃等经济类果树品种面积不超过100亩。以扶贫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和长效性为原则,不搞“输血式”式扶贫。因地制宜制定的扶贫产业项目,也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从驻村开始到现在,共计申请上级扶贫专款91.7万元,免费提供价值3.5万元的苹果苗木,投入10万元为村建设完成28亩脱毒烟富3示范园1个;投入51.7万元建设占地面积2亩的温室大棚1座(温室大棚可种植反季蔬菜,繁育烟薯25苗子),烟薯25简易繁育苗床20个;争取旅游扶贫资金30万元建设20亩的大樱桃休闲采摘园1个。

  近年来,“烟薯25”备受市场追捧,市农科院重点扶持该村发展“烟薯25”产业,优先转让“烟薯25”品种使用权,院里承担5万元品种权转让费。为做大做强烟薯25产业,形成村里的拳头产品,院里组织甘薯专家多次到村指导生产,从种薯贮藏到商品苗生产,手把手传授先进的生产技术。去年进入12月份后,天气变化无常,温度骤降,严重影响着育苗生产,院领导组织甘薯所、总务处相关专家靠在生产一线指导生产,当机立断,为村购买总价值5000元的取暖设备、电暖器10台(套),确保温室中的地瓜苗安全越冬,首年就育成商品苗9万余株,创造效益2万多元,经过一年的实践,2018年出苗量达到34万株,供不应求,创造效益6.8万元,“烟薯25”种苗繁育产业也逐步走上正轨,成为村集体经济的稳定来源。

  在烟台农科院、区镇政府、村和第一书记四方共同努力下,头日庵村形成了不仅有生长周期短的“烟薯25”繁育、大棚蔬菜种植,还有区域特色明显、增收渠道稳定的大樱桃休闲采摘和苹果示范基地等项目,脱贫主导产业形成春有烟薯25种苗、大樱桃采摘,夏有时令蔬菜,秋有苹果的立体化产业规模,完成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真正走上了整村脱贫并依托产业走向富裕的道路。

  心系百姓,村民的事就是他的事

  从驻村开始,农科院院党委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为帮扶村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和帮助。班子成员率先垂范,与贫困户结成一对一帮扶关系,每人捐款400元,在重阳节、中秋节、元旦、国家扶贫日等重要节点进行走访慰问。在院党委的号召下,各研究所、科室持续关心、支持帮扶村发展,植保所送来50套喷雾器及农药,10万个果袋,蔬菜所免费提供蔬菜种苗,各方面专家提供义务服务等等。

  在国家和昆嵛区对每位60岁以上老人每月补助145元的基础上,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产业项目中劳动,介绍贫困户为爱心企业照看蜂箱,通过政策保障、产业项目分红、社会爱心企业帮助等方式,到2017年底圆满完成了8户12人的精准脱贫任务。

  今年75岁的杨金娥和80岁的初培发对“第一书记”刘万好连连赞叹。两位老人是村里的贫困户,大女儿去世,儿子和女儿家庭情况也不富裕,“感谢政府,让我们老人还能领到补贴”。在昆嵛山保护区工委管委完善的救助体系下,杨金娥和初培发除了能领取国家基础养老金85元,每人每月还能领取生活补贴60元。村里的蔬菜大棚建成后,初培发还管理蔬菜大棚,以此获得大部分生活来源。一贫如洗的家里因为有了政府的帮助,初培发买上了液晶电视,“现在日子比以前好多了”,爬满了岁月痕迹的老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责任编辑:杨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