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扎根三年 带领家乡父老脱贫致富

发稿时间:2018-11-16 03:13:22 来源: 华西都市报 

  贺仲华(左)与村民交谈。

  夜里11点了,但一想到曾庙村的情况,贺仲华怎么都睡不着。

  2015年,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贺仲华被派到东坡区富牛镇曾庙村当驻村第一书记,即使已经年近60,贺仲华心里还是挺乐意。“我奶奶的娘家是曾庙村人,所以能为我的父老乡亲做点事,我也高兴。”

  但聋哑残疾人李泽文的贫困程度还是让贺仲华感到了肩上扶贫的重责。李泽文家从解放后至今都没用上电,还用的是煤油灯!原来,“我并不了解曾庙村”。贺仲华暗下决心,必须摸清底!

  驻村的头三个月,贺仲华天天去贫困户家中“踩点”。“曾庙村是传统农业村、全村贫困人口138人,全村仅2公里公路,山坪塘渗漏严重。电力设施也很老旧,经常停电,群众对此反映强烈……”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看着工作本上记录着的村情民意,贺仲华心里坚定一个想法——一定要让曾庙村有所改变!

  路太烂,修!山坪塘渗水,治!电力设施老化,换!贺仲华争取到各项扶贫建设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修公路、修建沟渠、整治山坪塘、安装变压器和相应的电杆电线,还建成村文化广场等等,三年里,曾庙村的交通、水利、电力设施都大大提升。

  村里的基础设施改造基本完成了,贺仲华便又开始琢磨着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来帮助村民们脱贫。土地流转出去了吃啥?果树不会种又怎么办?为了打消村民们的这些顾虑,贺仲华和村两委就带着大家去别的乡镇实地参观,又请来专家教授培训种植技术。问题解决了,村民们自然就同意了。

  目前,曾庙村流转土地1200多亩,引进了6家农业企业,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工作。2018年,在已发展500亩猕猴桃、1000亩柑橘的基础上,全村又投资20余万元,把400多亩荒芜的山地、竹林全部开垦出来,栽上桃树、李树,为乡村观光旅游做好准备。

  2017年12月,曾庙村39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年人均收入超过了1万元。群众很感激,给贺仲华送土特产。贺仲华拒绝了,“我的父老乡亲们能过上好日子,不比啥高兴!”如今,1000多亩的柑桔已初步形成规模,绿油油的。3年,曾庙村真的变了。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王越欣李庆

责任编辑:杨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