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4岁“第一书记”的幸福担当
发稿时间:2019-04-18 08:39:00 来源: 泸州新闻网
幸福担当三:搞活土地流转模式,让村民得到“双份”收入
2018年, 从泸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冉雷波手里接过乡村振兴“第一书记”聘书那一刻起,何宗辉就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眼下,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在全国正活跃,何宗辉认为,是小水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发展的又一次机遇。
近年来,花椒产业正热,按照小水村的产业发展蓝图,利用“土地流转+大户带头”模式,实施规模化花椒种植,目前已规划五六个园区。如今,部分花椒苗已经开始移栽。何宗辉算了一笔账,“就近几年来看,在我们这里,种植常规的苞谷一亩地,纯收入也就500元左右。土地流转后,农民不花一点力气就能收获500元/亩,还可能到花椒种植园区去务工,每天挣80元。花椒种植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所以一年算下了,农民的收入将在以往的基础上翻倍。”另外,何宗辉还强调,小水村发展花椒产业有两个亮点,一是不怕土地流转的承租老板跑路,因为他们都是小水村人;二是,解决了村里“弱劳力”荒废的问题,就算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也可以从事种椒劳作。
接下来,根据何宗辉的计划,他还要去外面学习药材种植的产业发展经验,尤其是要去小水村地理地貌十分接近的贵州,那里的有些地方农村产业发展已经走出了路子。“除了大力发展主产业,还要发展好附属产业、衍生产业,比如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产业,我们这里山清水秀,具备了一些硬件优势。”
从厅官退休到回乡当农民,从政协委员到乡村振兴“第一书记”。20多年来,何宗辉每一次的倾情付出,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也是媒体关注的重要素材。2005年,他被评为全国关工委先进个人、全国离休老干部先进个人;2017年,他被评为泸州市首届“五老七贤”;2018年,他被评为泸州市优秀离退休干部党员。
84岁,本该是安享晚年的幸福时光,却仍在为家乡发展尽一份担当。不过,在何宗辉看来,这是一份幸福的担当。
川江都市报记者 黄勇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