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喇河畔第一书记锁俊龙:群众脱贫是驻村的最好褒奖
发稿时间:2019-05-09 09:13:00 来源: 第一书记网
【脱贫攻坚·青春榜样】哈喇河畔第一书记锁俊龙:群众脱贫是驻村的最好褒奖
在威宁县哈喇河镇河谷地带,有一个名叫“悬崖边”的河边村。“悬崖峭壁、土地贫瘠”是这个村最大的村情,448户2051人的村寨,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118户517人。
2017年3月,威宁县人社局劳监大队综合股股长锁俊龙同志响应组织号召,被派驻河边村担任“第一书记”、“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组长”。从此,他吃住在村,带领群众奔走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这个落后的村庄悄然改变。
第一书记锁俊龙。作者供图
走访群众“摸家底”
哈喇河畔河边村,悬崖峭壁坡又陡。土地贫瘠没几亩,要想致富难得多。”这首顺口溜道出了哈喇河河边村恶劣的生存环境。
驻村伊始,锁俊龙开始走访群众“摸家底”,被村里的困难深深震撼。
河边村共有四个村民小组,有三个就在悬崖峭壁之上,一个在很深的谷底,群众居住不通水泥路,走路要提防掉下悬崖。
“没有一条通村油路,许多群众居住在山腰上。”
第一次走访群众,锁俊龙吃尽了苦头,车路不通只能步行,拄着棍棒爬坡下坎,一天走访几户群众,时间都耗在走路上面。
群众口中暖心“书记”
河边村后山组张家沟,通组路只修到寨子边。锁俊龙和村两委利用修建小米水库征收资金9万元,打通了连接群众家家户户的毛胚路。从此,张家沟20余户群众终于有了出山的通道。
在“三个硬化”过程中,锁俊龙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49万元购买沙子水泥,群众自愿投工投劳硬化庭院,目前河边村177户群众“三个硬化”工程已实施并验收完成。
河边村新修村活动时投入使用后,没有办公电脑和设备,锁俊龙回原单位向领导争取3台电脑和一台打字复印机,大大提高了村两委的办公效率。
“现在出门方便了,我们家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了,感谢锁书记!”河边村背阴坡组81岁的村民刘仕开说。
一天,锁俊龙走访时发现刘仕开一家生活条件很差,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烧柴火做饭,破烂的半边锅舍不得丢掉,一个儿子还智力障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锁俊龙了解情况后,在争取村支两委的同意后,按规定把刘仕开一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刘仕开老伴腰椎间盘突出,行动不便,于是锁俊龙组织人员背着老人到哈喇河镇人民医院治疗,病情终于得到缓解。
驻村两年以来,在锁俊龙的帮助下,目前已解决贫困户临时救助16户,共计一万余元。他还多次积极向县农业农村局协调农资解决村民生产困难,成了群众口里暖心的锁书记。
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村民张良登赶着牛儿放牧,悠扬的牧鞭甩响四季,他高兴地哼着牧歌,享受着幸福生活。谁曾想到,就在一年多以前,张良登还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
走访中,锁俊龙了解到32岁的张良登虽然家庭贫困,但有发展致富的想法。2017年11月,锁俊龙帮他在农村信用社贷款特惠贷资金5万元,用于养殖西门塔尔牛。
一年多过去了,目前张良登喂养了18头西门塔尔牛,卖掉9头牛,赚了9万元,不仅还清了贷款,家里还有一笔积蓄。
张良登说,剩下的9头牛,少说也要值10万元。不仅如此,他还养殖14箱野蜜蜂,每箱每年以20斤计算,每斤150元,年底又有几万元的收入。
在锁俊龙的带领下,发展养殖业已成为河边村致富产业的一大亮点。目前,该村群众每户养殖牛在2头以上,全村养牛800余头、黑山羊1000余只,部分村民还成立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以此实现抱团发展。
依靠产业发展“助农增收”
锁俊龙认为,如果没有思路支撑的产业扶贫,脱贫致富就是一句空话。自驻村以来,在他的带领下,目前河边村种植花椒1000余亩、板栗200亩、苹果170亩、大黄梨80亩。
马明向是河边村的致富带头人,在锁俊龙的联系下,他返乡创业成立合作社,带领村民在河谷地带投资2万元种植200亩樱桃,锁俊龙还联系技术人员指导种植管理,预计樱桃挂果后按照村民75%、合作社20%、村集体5%的比例分红。
村里修通了产业路,村民有了致富产业,锁俊龙还“筑巢引凤”向外地老板抛出橄榄枝,引进浙江老板来河边村开办茶叶加工厂,解决了该村11人在家门口就业,就业人员每月每人有4000元工资。
“锁书记是带着感情来驻村的,他来河边村不仅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还沉下身子解民忧、带民富。”河边村支书马军说起锁俊龙,一脸的敬佩。
“产业发展脱贫,外出务工脱贫,兜底扶贫脱贫,我们河边村群众在上级各部门的帮扶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2020年将与全国一道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没问题!”锁俊龙信心满满地说。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人社局 胡雍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