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作家”成了“董书记”,村里大变样
发稿时间:2019-05-21 11:10:00 来源: 第一书记网
用真情和爱抒写“诗与远方”
那一天,屋外的风暴突然来临
你对我苍凉地哭泣:
“董书记,我那百年的老屋
已经无法为我挡风遮雨……”
“别哭泣,我的乡亲,
让我来帮助你!
别哭泣,我的乡亲!
党和政府从来没有把你忘记!
……”
诗人,作家,驻村,贫困户,看似没有关系的几个词,结合在一起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一位驻村诗人的到来,能给一个贫困山村带来什么样的希望和变化?
诗中的“董书记”,出生在江西省乐安县,祖籍浙江宁波,垦荒知青的后代,是原乐安县文联主席,现驻增田镇带陂村“连心”小分队第一书记董海花。她也是一位编辑、诗人、作家,出过两本书,其中的一本书,著名作家冯骥才还为她题过词。
2015年,乐安县扶贫攻坚工作启动后,董海花服从组织上安排,响应党的号召,她是全县唯一一名下去扶贫驻村的单位主要领导。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她踏着当年父辈们的足迹,从鳌溪镇咸溪村的驻村队员到增田镇带陂村的第一书记,走家入户,访贫问暖,精准识别,引导村民脱贫致贫。她的的身影,像蒲公英,摇曳在田塍路旁;像山菊,朴实而芬芳;像雪花,晶莹又纯净。
作家变成了销售员 梧桐树引来了金凤凰
“董书记,董书记,我们带陂米粉卖断货了,连做粉的米都用完了……断原材料了……外商的货车都还在外面排着队……董书记,我们该怎么办……”带陂村贫困户邹小平连走带跑急促地说。
“别急,别急,让我来想办法”,董海花总是微笑平静地说道。
要知道几年前邹小平所说的带陂米粉,还无人问津呢。带陂村传统纯手工艺米粉是带陂村的特色,在旧社会村民以做粉养家,米粉闻名遐迩。米粉以大米为原料,经浸泡,研磨,布袋过滤压浆,揉粉成球团,锅内煮熟,石臼打烂,搓成团放入铁制粉筒压榨,通过铁底板小孔压出粉丝,成形于锅中煮沸捞起,再放入冷水缸内冷却,最后捞起晒干。这样作成的米粉非常洁白细嫩,尤其是刚煮好以后从汤水中捞出来时,就像白玉一样。米粉质地柔韧富有弹性,水煮不糊汤,干炒不易断,配以各种汤料进行泡,煮式干炒,爽滑入味。
现在市场上机械制作的米粉每斤是2元8角,而带陂村传统手工艺米粉制作程序繁杂,费时费力,达到了每斤是30元的高价。为了更好的推荐此纯天然食品,带动村民脱贫,第一书记董海花充分利用自己文联主席的身份,拍摄了许多传统工艺做粉的照片,再配上文字,想尽办法打造宣传“舌尖上的乡愁——带陂村传统手工艺米粉”向全国发稿,推销米粉,并且还请来了电视台和媒体记者到米粉作坊进行宣传拍摄,还向文化部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下子就造出了声势,有许多外地人看到宣传特地闻讯赶到村里来买米粉。你十斤,我二十斤,他一百斤……要买米粉的越来越多,造成了供不应求,奇货可居的场面!
就这样,米粉卖火了!带陂村村民的腰包鼓了!董海花手机也打爆了。
当然卖火的不仅是米粉,还有牛蛙。
带陂村有9个村小组,农户515户,1896人。全村有耕地面积2240亩,山林面积10200亩。全村有贫困户81户,279人。这么好的地理环境,如何带领这些贫困户脱贫致富呢?这是驻村第一书记董海花一直思考的问题。“一定要想办法把客商引进来”,董海花暗下决心。果然,“梧桐树引来了金凤凰”,在董海花的努力和镇领导的帮助下,带陂村引进了浙江台州养牛蛙客商。牛蛙是一种可食用蛙,个体大,肉质鲜嫩,而且所含营养物质非常丰富,吃了对人的身体很有好处,深受人们的喜爱。养牛蛙不仅能让村民在家门口务工挣钱,还能带动一批村民致富。带陂村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养牛蛙。目前村里有80亩养牛蛙面积,搭了127个棚,成立了合作社,全村有33户贫困户加入了合作社。
村民哭求挽留 不要换走董书记
“有困难找董书记,她有办法!”这已成为乡亲们的口头弹。
“去年我家种的西瓜大丰收卖不出去,也是董书记帮我想主意,最后不够卖了。”贫困户黄小兰逢人就说。
“竹荪倍受人们青睐,去年销路很好,每斤卖130元供不应求。今年种的人多,卖的价格降了一半,成了滞销品。家里烘干了近千斤库存的竹荪菇无法销出去,堆得满屋都是,没有好销路,我非常着急,是董书记为我分忧,一起想法子销售完!”种植竹荪菇大户陈光义边说边笑,谈起卖竹荪经历便显得特别开心。
当带陂村村民听到可能会调换第一书记的消息,纷纷要求“不要换走董书记!不要换走董书记!她是我们的亲人……”
贫困户李风仔不会忘记,如果没有董姐姐,自己就不会有今天。李风仔是五保户,幼时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三级残疾,丧失了部分劳动能力。而他每年只有通过五保贫困户的补助维持生计,但这补助远远不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得知情况后,董海花和帮扶干部一起根据他实际情况制定帮扶措施:扶持他分二年,养了4头牛,同时协调镇政府补助他8000元。不仅如此,董海花常去帮助他,有一次天气突变冷,看到李风仔床上被子盖得非常单薄,无法御寒,董海花连夜赶到县城家里抱床干净的被子急匆匆送去,生怕这位风仔弟弟着凉感冒,李风仔倍感温暖。亲切称呼董海花为董姐姐。
困难党员老支书王业礼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这个董女儿,他的妻子中风,董海花经常去他家,帮助他中风的妻子洗头、剪指甲和帮助按摩失灵手脚。老支书逢人就说“董书记比我亲生女儿还亲!”
帮老人剪指甲。黄贵明/摄
带陂村村民更不会忘记自己的亲人董书记,如果没有她,就不会有现在便捷的出行方式。带陂村地处偏远,距镇政府所在地近4公里,距县城有10余公里。自全县开始“五违”整治后,电动三轮车已明令禁止载客,而电动三轮车作为带陂村民出行的唯一交通工具,造成了村民出行的不方便。为了解决村民出行的用车问题,“第一书记”董海花会同村书记李大眼主动找到交通部门,将有关情况向其领导反映。经过努力,交通部门已经增设每日从乐安县城至增田镇带陂村的班车专线,以满足村民日常的出行需要。
著名诗人艾青曾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脚下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董海花用她的真情和爱,抒写了她人生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