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岚山区黄墩镇侯家沟村“第一书记”侧记

发稿时间:2019-05-23 11:20: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村文艺演出队

  村文艺演出队

  美丽乡村效果图

  农民行走在整修好的生产路上

  远眺整修好的田中生产路

  整修好的田间生产路

  整修田间道路

  “路修好了,现在我们下地干活就方便了。俺们村原来的生产路坑洼不平,尤其是一到下雨天,家家户户出门都是趟着水走,有时下大雨就没法出门,现在路修通了,进进出出方便多了,这事真得好好感谢我们村的“第一书记”。说起修好的这些路,岚山区黄墩镇侯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宋全山满心感激。

  侯家沟村的生产路一直是村民们心口上的一块石头。由于生产路是土路,在夏、秋季遇到连日雨天的时候,地里的庄稼就运不出来,农用机械进不去,只能靠肩扛。如今,彻底改变了群众外出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况,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村民们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之情。

  2018年8月份, 根据岚山区委组织部安排,岚山公路局第一时间选派袁玉彬到黄墩镇侯家沟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后,他摸清了群众最热切盼望解决的生产路破损、村内道路积水严重等问题,不等不靠,迅速拿出初步工作方案,上报区公路局领导班子,9月份便开始了生产道路的修整工作,完善田间路网,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出行不方便等问题。

  据悉,侯家沟是黄墩镇的一个自然村,全村417户、897口人,土地总面积1700亩,党员52名,低保户23户,贫困户8户,目前已脱贫享受政策。袁玉彬驻村后积极与镇党委联系,在村支部委员会的帮助下,他很快便进入角色投入工作。

  摸清情况是干好工作的基础。初上任时,他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深入走访,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找出当前干部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虚心向当地的干部学习,学习农村工作的方法,初步确立脱贫攻坚思路。抓基层党建、修建生产生活路、开展土地整理、提升文化建设软实力等项目,驻村近一年来,乡村发生了可喜变化,群众看到了,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对脱贫攻坚的繁重任务,作为“第一书记”,他认识到真正要脱贫,必须依靠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于是他紧紧围绕“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工作思路,抓班子强队伍、谈党章、谈党员、谈想法等职责,不断提高村“两委”班子的科学决策能力。

  一路通,百业兴。行路难是制约村民致富的“瓶颈”,只有打通“脱贫”路,才能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在袁玉彬与村“两委”沟通研究后,他向单位申请资金,对全村10余条、总长约8000米的田间道路进行重新修整,确保群众秋收顺利,促进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发展。2018年11月份,袁玉彬考虑到长远发展,要彻底改变当地农业生产环境,切实助推该村“摘帽”脱贫。于是依托公路部门优势,帮扶10万余元,对全村原有生产道路进行重新修整,并新修生产道路约4公里,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群众期盼了多年的修路问题,让“第一书记”帮忙解决了,也激发了他们脱贫致富的愿望。

  同时,按照“惠民生、提文化”的总体工作思路,袁玉彬扎实推进帮扶工作,有效提升帮扶村乡村文明水平。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村里文化基础较好,村民对广场舞、二胡锣鼓等文化娱乐活动也比较喜欢,于是他积极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自觉践行文明新风,帮助村民组建了由17人组成的文艺宣传队,编排了采茶舞、秧歌、划旱船等贴近生活、热闹喜庆的节目,并在春节等节日组织演出,不仅让村民多了更多娱乐方式,还改变了一些村民农闲没事打牌的坏习惯,乡村文明建设的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下一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立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着重从土地整理项目入手,用来发展集体经济,培育新产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群众进一步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在脱贫攻坚路上,袁玉彬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他用心用情用实际行动,改变村容村貌,为侯家沟村的发展带来希望,让村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记者 孙瑜泽 通讯员 张守军)

责任编辑:杨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