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第一书记闫国强:用爱心架起扶贫助农的桥梁

发稿时间:2019-06-14 14:56:00 来源: 第一书记网

  “决战贫困扛大旗”系列报道⒄

  编者按:打好脱贫攻坚战是中共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说:“我时常牵挂着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同志们,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工作很投入、很给力,一定要保重身体。”

  目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城拔寨、决战决胜的冲刺期。全国有20多万名第一书记常年奋战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第一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辞劳苦、顽强拼搏,真抓实干、坚持不懈,始终把扶贫攻坚这面旗帜顶在头上、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真正把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决战贫困,乡村振兴,“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动人赞歌。

  第一书记闫国强:用爱心架起扶贫助农的桥梁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14日电(记者 陈拓 通讯员 陈修宏 )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花园屯乡常胜庄村位于花园屯乡政府东北部23公里处,紧靠采凉山西侧,是乡里有名的贫困村。全村土地总面积为4100亩,其中耕地面积2700亩,林地面积1200亩,其余为宅基地和四荒地。全村129户338人,在村常住人口36户68人,除了村主任,其余都是贫困人口,而且60岁以下的男性只有3人,并有不同程度的伤残,70岁以上人口居多,基本没有劳动力。周围村子人们调侃常胜庄村说:那村子,过年杀猪,只要村主任不在村,那猪别说杀了,猪圈都弄不出去。

  

闫国强(右)和驻村工作队长姚海义商量下一步产业发展规划。中国青年网记者陈拓 摄

  2015年8月,时年35岁的共产党员、新荣区教育局闫国强就是被上级组织部门选派到这个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始了驻村生涯。当时村里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村民收入以种植玉米、马龄薯等小杂粮为主。村班子松散,村干部多忙于个人生产经营,村委办公场所破旧不堪,常年关闭;农家书屋、卫生室形同虚设;街道环境脏乱,无人打扫。

  闫国强刚到村里报到时,村民听完村书记对他的介绍,脸上表情瞬间僵硬起来,满眼的疑虑看着闫国强,没有一个人说话。“一个教书匠,一没有权力,二带不来资金,来我们村能干点啥?这又是来应付差事的。”散会后,闫国强听着背后传来的话语,一股凉气涌上心头。

  “用心”近村民,了解常胜庄

  面对不看好他的村民,闫国强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给村民的生活带来变化!他深入到村民中间,白天入户走访了解民意,夜里和村“两委”一起开会讨论,寻找对策。村民嗓门大,粗口多,好多话别说让他去说,他听着都变扭,适应语言习惯成了他入村的第一个“小困难”。以至于后来村主任还笑他说:“国强刚来的时候,一说点啥些儿话脸就红啦,我心思谋这哪能闹成!”在贫困户家里走访时,村民刚开始不愿意和他说心里话,一起吃饭贫困户也坚决不收饭钱。他一看,这样不但没法了解贫困户真实情况,反而增加了他们的负担。于是,他改变了做法,每天计划入几户,就给这几户买一些他们不方便购买的日常用品。在谁家吃饭,就提前买好蔬果食物,带到家里,坐在炕上和他们一起吃。了解情况时,也多从关心问询他们的孩子的情况开始,当父母的,一谈到孩子,话慢慢就多了,沟通也顺畅了。

  

  

  闫国强(右三)给部分村民讲解扶贫相关政策。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陈修宏 摄

  在慢慢习惯种种不适应,在逐渐融入种种原生态,在反复的交流和沟通中他和村民们彼此理解达成共识,村里的真实情况和需求都了如指掌,好对症下药了。很快,村党支部工作规范了,村组织的凝聚力提升了,村“两委”战斗堡垒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也能发挥出来了,工作就顺风顺水地开展起来了。

  他深有体会地告诉记者说,当好“第一书记”,就像是要讲授一篇新课文,而适应村民、走访入户调查,就是一个备课的过程,只有细致的了解到了村情民意才能像吃透教材一样,掌握其目标和中心,这样无论是讲课还是扶贫攻坚,心中才能有底气。只有明白了重点和难点,才能瞄准目标,找到方法,工作才会有思路,才能打开新局面。

  “用心”帮村民,全力建信心

  通过走访调查和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他总结出常胜庄村的贫困原因主要有三个,一个是村内没有集体收入,年轻人没法在家门口挣钱,所以选择外出打工;另一个是农民耕种收入没有保障,积极性不高;再有就是大部分农民思想守旧、固化对自家的经营发展无信心、无动力,“等、靠、要”的想法很严重,不愿意去改变现状。

  

闫国强(左)在贫困户家中讲解贫困户所享受的精准扶贫政策图解。中国青年网记者陈拓 摄

  既然找到了问题,也就找到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摆在他面前的问题是,要从哪里开始突破呢?他陷入了深深地思索:“种地是农民最拿手的,也是最容易接受的,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农民对种地能提高收入有信心了,思想就会转变,对脱贫就更加有信心了,下一步再解决别的问题,工作就更好开展了。”说干就干,他抛了教科书,念起了种地经,研究土壤寻找适合的农作物,探究籽种选择高产品种,与区帮扶领导一起跑企业、找门路、搞销售,经过几番不舍的努力追寻,终于与大同市田源酿造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在常胜庄村建立红高粱种植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为贫困村民提高收入,彻底为农民解决掉有粮难卖这一难题。仅此一项,为全村贫困村民每亩增加固定收入200多元,为全村脱贫打下了基础。

  

常胜庄村红高粱种植基地一角。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陈修宏 摄

  农民脸上露出了笑容,从刚到村时叫他“闫书记”,到现在亲切叫他“国强”、“头儿”,成了村民的贴心人。闫国强心里想,“既然老百姓对自己有信心了,自己更要加把劲,让老百姓的生活从现在开始变得更好。”

  常胜庄村地处采凉山下,村里养的猪羊肉质鲜美,由于地理位置过于偏远,没有市场,难以销售,一直没有发展起来。他一边向农民推广猪羊的养殖,一边向自己的亲戚、同学、朋友,甚至是自家小区和周边的小区居民们宣传村里的原生态绿色养殖的猪羊。多数村民处在观望状态,他多次召开党员会,学党章、讲党课,从党员开始动员,发挥党的带头作用。党员李强家里先圈起了猪圈养了四头小猪,闫吉家也养了三头小猪;闫平、闫兴胜也试着养了几只羊,开始了探索性的发展。那段时间他的QQ空间、微信朋友圈发的内容都是村民养殖的猪羊鸡,朋友们开玩笑说“书记当成猪羊倌啦!”

  

村贫困户李强望着快出栏的猪喜上眉梢。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陈修宏 摄

  在村民准备卖肉时,他提前在网上发出了消息,结果李强、闫吉两家七头猪两千多斤肉一天全部卖完,很多人想买都没买到。还有很多人开车到村里去买村里的现杀羊。这一下村民又看到了新的希望,纷纷开始准备发展自家的养殖业。李强和他聊天时说:“国强,我现在一点也不愁,每年种10亩玉米养10头猪,别的庄稼也不误,你真帮了大忙啦。”

  “用心”立产业,特色助脱贫

  “搞扶贫工作,不能让老百姓一时脱贫,而要让他们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闫国强说,要让扶贫真正从“输血”转为“造血”,就要为老百姓发展产业走共同富裕路。

  

常胜庄村小毛驴儿满街跑,村民脸上喜盈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陈修宏 摄

  如何在“贫状”中寻找到发展特色产业的“富矿”,成为闫国强思考的最首要、最关键的问题。闫国强更忙了,他入户走访调查、在田间地头征求村民意见、与“村两委”积极探讨、去养鸡厂参观学习、在黑枸杞种植基地取经求教、到养猪厂实地考察……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学习、总结和村民的共同商讨,最终决定村集体经济以发展养殖为主要发展方向。“因为村民对养殖业有了经验,容易上手,而且常胜庄村历来具备绿色种养环境条件,更适合搞无公害种养殖,绿色健康原生农产品又是当前城市消费者普遍渴望的消费品,我们为什么不把绿色养殖产品搬向市场呢?”谈起成立绿色肉驴基地的初衷,闫国强很兴奋。

  有了方向就卯足了劲儿往前冲。闫国强通过跑部门、报计划、立方案、找资金,在多日不懈努力下, 2017年为村里落实了30万的扶贫专项资金,为村里引进了优质肉驴养殖项目,现在全部发放到贫困户手中,为了方便贫困户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又为贫困户每户配发了一台新型铡草机,搞了养殖知识专业培训……“高粱红,猪羊肥,小毛驴儿满街跑,村民脸上喜盈盈,常胜庄村吹起了脱贫冲锋号”。村里传出了这样的顺口溜。

  “用心”为村民,明天更美好

  2018年闫国强又争取资金,为村里实施了村提升工程,流转贫困户土地201.5亩,建成了新荣区第一个黄花菜种植产业基地。在种植中,他还学会了拖拉机和旋根机的使用,并和村民们共同劳动,一起享受劳动脱贫带来的快乐。

  

常胜庄村黄花菜种植产业基地大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陈修宏 摄

  将近四年的时间,常胜庄村大变样了,闫国强也从办公室的白书生变成了庄稼地里的黑大汉。“接下来,我们村将继续按照十九大精神和大同市“百日行动”文件精神去真抓实干,去开拓创新。要把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驻村第一书记就是要为贫困群众早日脱贫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坚决不让贫困户在脱贫路上掉队。我非常感谢党组织给我这个机会,能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送给每一个村民,这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也是我个人的荣幸。”谈到下一步发展时,闫国强坚定地告诉记者说。

  

常胜庄村宽阔洁净的健身广场一角。中国青年网记者陈拓 摄

  现在的常胜庄村街道平整、道路宽阔,有卫生室、图书阅览室;有小花园、健身广场;住房有保障,水、电、网全通;高梁片片红,小驴头头壮;黄花基地长势好。村里每月召开一次村民大会来商讨脱贫方案和解决出现的新问题,村里的每一个计划,每一个项目都有专门的纪录,有公告、有公示,做到人人都知情,个个都参与。村民们都说,在党的关怀下常胜庄村美丽的乡愁很快将清晰可见,常胜庄村的未来一定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杨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