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是什么让乡村拥抱了幸福的生活?

发稿时间:2019-08-19 11:24:39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是什么让乡村拥抱了幸福的生活?新疆交通运输厅工作队及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所驻村文化惠民纪实

“以前村子里的表演多是维吾尔族歌舞,形式很单一。现在就很不同了,有摇滚、古典以及当下的流行乐,我们都很喜欢。”新疆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岳普湖乡尤库日提埂村村民热兹万古丽·阿不都热西提说起连日来村里的慰问演出,对此赞不绝口。

  交通运输厅党委连续三年邀请新疆本土流行音乐“手工者”乐队送文化下乡,受到村民的普遍欢迎和称赞。他们多样化的音乐风格活跃了乡村大舞台,也让村民耳目一新。厅驻村工作总领队杨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多姿多彩文化活动在各村的相继开展,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一年又一年的文化惠民活动中得到回应和满足,激发了村民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自我认同和追寻,也使得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充实的文化惠民活动,给村子增添了新魅力,带来了不一样的新气象。

“精气神”足起来

  在交通运输厅“访惠聚”工作队及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所驻各村都有数量不等的舞蹈队、文艺队、篮球队、排球队等,成员都是村里各家的“家里人”,每逢节日庆典、男婚女嫁、活动之时,他们总是会出来唱一唱、跳一跳、秀一段。

  “村里一开展文化活动,村民们都叫好。”尤库日提埂村党支部书记艾克拜尔·买买提说,最近半年,微信朋友圈总会被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霸屏,就像这次“手工者”乐队的演出,隔着屏幕,只是在朋友圈看到其他村拍的视频和照片都能再一次被现场的热闹和欢乐所感染。

  工作队和村两委把“乡村舞台建设”作为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改善文化民生的重要抓手,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不断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转变观念、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几年来,随着文化惠民活动的持续开展,不同类型的文化交流让村民的融入感一年更比一年强,提振了村民的“精气神”。

  每当村里搞活动或者“我们的村晚”有演出,热兹万古丽准会和文艺队的姐妹们抽空排练自编自导的小节目,走模特和风行一时的抖音“热”舞是她们的首选。她说,自从第一次观看了“手工者”乐队的演出之后,她便决心重拾丢下多年的歌舞爱好,现在,她已经学会了多个民族舞蹈和抖音“热”舞。同村50岁的艾尼瓦尔·麦麦提也从村中的多场文化活动中不断学习,如今的他总是自豪地说自己可以连唱15首红歌不停歇……

  日益丰富的文化生活,更好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文艺队员还常把党的政策以表演的形式内化为有针对性的主旨活动。2018年7月,尤库日提埂村村民把反映本村民族团结的真实故事编成小品,参加县委举办的“百姓故事会”活动,获得三个一等奖。据了解,2018年至今,厅“访惠聚”工作队及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所驻31个村举办各类文体活动近3200场。村民们常说,过去村子没活力,年轻人也没什么朝气,现在大家的劲头特别足。

口袋“鼓”起来

  8月岳普湖满目苍绿。每天清晨9点半,38岁的欧吐拉提埂村村民阿提姑丽·伊麦提便会骑上电动车,准时到离家不远处的村委会图书室帮助图书室管理员再屯古丽·安外尔打扫卫生,分类摆放当天的报纸和新到的图书。这是今年以来,她日日重复的“规定动作”。这个月正值暑假,图书馆里的“书虫”比平时增加了2倍多,她和再屯古丽忙里忙外,为迎接即将过来读报看书的村民做足了准备。

  阿提姑丽·伊麦提是图书馆的常客,经常在这里翻阅有关刺绣针法和图案的书籍。说起来这一切都得益于厅驻村工作临时党委立足于当地妇女具有传统刺绣手艺,于2018年11月组织她们前往乌鲁木齐参加的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刺绣)培训。

  阿提姑丽经过一个月的学习顺利拿到证书成了刺绣传承人,她的手艺日渐精进,回村后开始接订单。起初,她的绣品因针法粗糙、花型大众而遭到市场的“嫌弃”,后来在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引导下,她时常带着绣品到图书馆边学边悟,绣品日渐受到市场欢迎,越卖越好。2019年上半年阿提姑丽销售了4幅绣品,平均每幅4000元左右。“刺绣也能致富的感觉特别好,从没想过,我们家能依靠刺绣脱贫。”阿提姑丽说。

  “星星之火可燎原。”在阿提姑丽的带动下,再屯古丽和村里的几个小姐妹也绣起了刺绣。

  该村第一书记王廷武介绍,2018年通过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研培计划,培养了50名掌握技术技能的村民,他们如继续发挥传帮带作用,吸引更多的村民学习技能,将成为摆脱家庭贫困的重要力量。

  事实上,为了使惠民资源更大力度的下沉到群众中,很多村建了村史馆、图书室、小广场、文化大舞台等多个阵地,希望通过各类文化活动的开展及文化氛围的培育,潜移默化地改变群众落后观念,激发他们的脱贫志气。厅驻村工作队及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们认为,“文化扶贫”,越到脱贫攻坚关键时期,越为重要,越要发挥其“扶志”和“扶智”的作用。

文明风尚“火”起来

  文化为乡村提神,乡村也为留住文化而努力。2018年,喀什地区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借此时机,厅“访惠聚”工作队及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所驻各村也积极响应、参与其中、美村之美。硬化的道路两旁,木质栅栏排成行,粉刷一新的黄底墙面上,各类孝善文化、名人故事色彩明艳、形象生动。告别了昔日的“脏乱差”,如今,各村“世外桃源”已成实景。走在村里,绿树黄墙、清爽干净的柏油路通村连户,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这么整洁靓丽的乡村景色,我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现在,每天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里,可幸福了。”喀什地区岳普湖县铁热木镇依勒提孜力克村村民阿不力米提·吐尔逊说。一个个文体广场、一排排健身器材,一行行宣传展板、一座座乡村大舞台让村里的年轻人也愿意回家了,每天晚上,村民们或切磋球技,或排练舞蹈,和谐乡风就在文化活动的欢声笑语中吹拂开来。

  “除此之外,重点打造的还有安居房,这是‘三保障’的基本内容。”工作队介绍,家家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三区”分离的漂亮小院是标配。

  村民图尔荪·肉孜告诉记者,他家的房屋是统一规划修建的,不仅房屋漂亮、建筑质量特好,住着还十分舒适。走进房间,沙发、床、茶几、餐桌、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淋浴器等家电一应俱全。“现在我们吃上自来水,用上了热水器,生活越来越方便,跟城里没什么区别!”谈起生活的变化,图尔荪高兴得合不拢嘴。

  千百年来,以文化人,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在厅所驻各村,它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村民不仅自觉参与到村容村貌整治等各项事物中,村容村貌越来越好,村民们也亲如一家。村里只要说到布阿提开姆·克热木和她的婆婆,都会竖起大拇指。30年来,两个人从未红过脸、拌过嘴。贤惠能干的布阿提开姆,用平凡生活中的点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久而久之,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逐渐被树立和培育起来,焕发出乡村文明的新气象。(张可静 孙建兵)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