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驻村第一书记刘标:倾情为民显初心

发稿时间:2019-08-20 16:52:00 来源: 中新网贵州

  “如果不是因为扶贫,我都不知道永丰村在哪儿,也不会与这里的1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亲戚’,多了永丰这个第二故乡。”

  “危房改造完成后要搬新家,我因为身体不便,一个人没能力搬家。刘标书记就带着村干部上门给我服务,帮我搬了新家。刘标书记真是个好书记呀!”

  如今一提到刘标,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说:“这个小刘书记不简单!”

  五百多个日夜,扎根之处便是故乡;十万多字的扶贫日记,字字句句充满温情。他用使命和担当,以青春的名义,写就了第一书记与贫困群众同心铸梦的感人篇章。

  2018年3月,受组织选派,41岁的刘标被派驻到沿河自治县板场镇永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此,他远离了县审计局舒适的办公室,全身心投入到永丰村的扶贫工作中。

  摸清村情解民忧

  如何打开工作局面?刘标认为,政策宣传是首要任务。到村后,他通过组织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大会、村民小组会、群众会等,积极宣传脱贫攻坚工作内容及政策背景,向群众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产业发展动员,宣讲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进入与退出程序和各项惠农政策,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高群众对惠农政策的知晓率,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为了让群众认识驻村第一书记,了解驻村工作队动态,刘标充分利用“新时代大讲堂”平台,积极向群众讲解国家政策。路灯下、晒场上、道路边、院坝里都是他宣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强农惠农政策的天然平台,截止目前,宣讲已达100余场次。

  “家里有几口人”“惠农补贴是否到位”“年收入多少”。刘标与群众打交道从不走过场。除开好每一场群众会外,他积极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无数次地遍访全村农户,了解存在问题。经走访了解,一组陈世定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交通不便,通组道路极差,组道很不完善,坑洼不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该条道路沿线群众反映强烈,并提出愿意自行解决占地等方面问题,希望将该条道路纳入道路实施项目进行修建,方便群众出行,促进当地发展。

  刘标常说:“如果不是因为扶贫,我都不知道永丰村在哪儿,也不会与这里的1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亲戚’,多了永丰这个第二故乡。”

  “刘书记第一次到我家里,对我嘘寒问暖,关怀备至。看到我身体残疾行动不便,亲自为我送来了一台轮椅,刘书记真是一位难得的好书记!”永丰一组70岁的残疾独居老人熊仕英流着激动的眼泪如是说。

  因为扶贫工作,周末无法与家人团聚是家常便饭。刘标自踏上永丰村土地的那一刻,便立志做好扶贫工作,让群众早日实现多年的“脱贫梦”。为了尽快熟悉情况,他沉下身子,谦虚向当地驻村干部请教,很快就找到了扶贫工作的方向和思路。为详细了解贫困户的情况,刘标带上笔记本逐户上门走访,对贫困户进行全面摸排。汇总情况后,他结合全县、全镇扶贫政策因户施策。

  在做好贫困户帮扶工作的同时,刘标已没有忘记解决非贫困户的合理诉求。他逐组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在宣传解释扶贫政策的同时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归纳整理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然后逐一制定解决办法。通过他的出面争取,落实了永丰村的村级活动场所、文化广场用地、石板桥至孙家寨通组公路硬化、农电网提级改造等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达1000万元。一件件民生实事,一次次深入走访,既提高了他的工作水平,也拉近了他与群众的距离。

  紧盯产业助发展

  产业发展一直是阻碍村民增收的瓶颈。如何变“输血”为“造血”,促进贫困户持续增收,这是摆在刘标面前的一道难题。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群众看支部”。因此,他在发动党员干部开展村容村貌整治的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发展致富产业。2018年,全村新建果园250亩,发展养殖大户6户。为解决技术难题,他邀请涉农部门技术人员和当地“土专家”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提供技术服务,为产业转型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板场镇按照“一村一品”的扶贫要求,坚持“党支部+公司+合作社+群众+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发展激励性扶贫项目,调整单一扶贫结构,积极探索发展特色产业助农增收新路子,林下养鸡、果蔬种植、特色畜禽养殖等产业快速发展。面对有利的发展政策,刘标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利用该村丰富的水资源发展种养殖,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成立了沿河永丰种养殖有限公司,累计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养鱼30000余尾,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心系群众战脱贫

  “危房改造完成后要搬新家,我因为身体不便,一个人没能力搬家。刘标书记就带着村干部上门给我服务,帮我搬了新家。刘标书记可真是个好书记呀!”提起刘标,永丰村三组65岁的贫困户宋启芝打开了话匣子。她说,平时只要谁不方便到城里或镇上办事,刘标书记知道后就会开车接送。

  为帮助贫困户陈高勇早日脱贫,刘标多次到他家去走访商量,帮他争取创业资金3万元,搞起了小规模的养殖业,为陈高勇一家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驻村一年多来,刘标为村上贫困户争取公益性岗位5人,在入户期间帮困难群众打扫卫生已经成为他的习惯。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如今在永丰村,一提到刘标,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说:“这个刘书记不简单!”每当群众在路头路尾或田间地头与他相遇时,也总会热情地同他打招呼,拉家常,有时群众还会给他带点家里种的蔬菜,俨然把他当成了自家人。(王小兵)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