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第一书记曾令树:用真心换真情 用产业助脱贫

发稿时间:2019-08-27 15:15:15 来源: 上游新闻

  “小杨,在屋里没?”

  “在,曾书记来了呀,快进屋坐。”

  贫困户杨洪军的大儿子杨汉兵今年初中毕业了,曾令树趁中午休息,前去了解他的考试情况。

  两年前,曾令树来到隘口镇平所村担任第一书记,杨洪军是他着手建档立卡的第一个贫困户。两年来,曾令树一直密切关注杨洪军一家生活生产情况,与之建立了深厚的情感。

  “每次来都像走亲戚一样,热情、亲切。”不仅杨洪军一家,曾令树早已成了全村村民的亲人。

  隘口镇是全市深度贫困乡镇,地理条件差、劳动力缺乏、产业发展较难、集体经济薄弱是制约该镇发展的主要原因。2017年9月,市商务委扶贫集团选派一批干部到秀山开展扶贫工作,曾令树就是其中的一员,入驻该镇平所村。

  “这个城头来的书记吃得啥子苦哟,肯定是来混两年、镀镀金的。”对于新书记的到来,大多村民持怀疑观望态度。

  “当时心情很复杂,有远离家乡、远离亲朋好友的孤独和失落感,也因为村民的不信任,对新工作有些畏惧。”

  但面对新挑战,曾令树很快调整好情绪。

  走访调查、发动村民搞产业、帮忙争取资金……曾令树探索出了多条产业扶持脱贫致富的好路径,与村民们打成了一片。

  “我是原西南农业大学蚕桑专业毕业的,所以,我第一时间就想到能否发挥专业所长,在平所发展桑葚产业。”

  说干就干。在请重庆市蚕科院的专家对平所村的水温、地质以及土壤结构进行了测量后,曾令树发现该村土地非常适合种植桑葚,便与村支两委多次讨论研究,并向市商务委扶贫集团成员单位募集资金,决定以“专业合作社 农户”的模式,在平所村流转了40余亩土地发展桑葚产业。

  “桑葚产业的优势就是见效快,去年3月份开始栽种,今年4月到5月,就已经开始初产了,产量3000斤左右,产值达到3万余元。”曾令树介绍。

  “莫看曾书记戴个眼镜斯斯文文的,他一天忙里忙外带我们搞产业,有劲得很。现在见收成了,也有信心了。”建卡户杨胜文笑着说。

  但并不是所有产业项目的发展都这么顺利。

  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未脱贫户收入,去年7月,曾令树先后到北京、辽宁、湖南等地进行多方考察,最终选定虎纹蛙作为村里养殖项目。

  “养蛙对于我们平所的村民来说,是个不常见的事物,所以有些村民开始并不同意,以至于土地流转环节推进比较困难。”

  怎么办?那就只能挨家挨户宣传讲解,做思想工作。

  很多村民白天不在家,那就晚上去。吃过晚饭,带上资料、笔记本,走村串户,听取村民意见,消除大家心中疑虑。

  “我不相信你在办实事,先帮我把这些事办好了再说。”一次上门宣讲中,残疾人杨再虎提出增加土地补偿款、给予一次性补助,帮忙领取残疾人器械、办理手术费减免申请等要求。

  协调利用工作经费解决经济方面的合理要求,再挤出时间前往县残联沟通,曾令树利用3天时间,办好了杨再虎所提事情。

  “曾书记是个说话算话的人,我心甘情愿把土地租出来。”看到曾令树真心实意办事,最后杨再虎一口气答应了。

  召开村民集体会议7次,入户讲解56次。在曾令树不懈努力下,虎纹蛙项目终于开始实施。

  如今,113亩基地里的虎纹蛙已经可以上市销售了。曾令树通过多方走访对比,最后与重庆菜园坝农产品批发市场签订了供销合同。为了争取效益最大化,他还到重庆市高速公路集团办理了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证。

  “4月份开始来基地工作,2100块一个月,到现在也有万把块收入了。另外,家里两三亩土地也租出来了,年底还可以分红。”看到基地发展越来越好,建卡贫困户刘丽对脱贫充满信心。

  驻村两年时间,曾令树广调研、勤思考、深耕耘,注重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并结合全镇的产业布局,另在平所村重点发展了600亩茶叶、460亩核桃、200亩太空莲、200亩玄参,将产业发展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带领全村村民逐步走上脱贫致富路。

  “曾书记,我们晓得你是来真扶贫的,希望你继续留下来为大家办事。”

  “曾书记,我们今后也要保持联系哦,我们习惯有事就打电话给你了。”

  “曾书记,离开隘口之前,一定要来我家吃一顿饭哟!”

  ……

  9月,曾令树就要离开平所了。相比刚来时,他黑了很多,也瘦了很多,但听到村民这些话,看到村里的发展,他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全媒体记者 彭璐 张韦)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