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三江源核心区“第一书记”:看着村里变化心里充满成就感

发稿时间:2019-09-24 08:42:13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图为杨鹏举在《扶贫工作日志》笔记本上做笔记。 代延生 摄

  “对我来说,驻村的几年时间来,村貌改变了,村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富起来了,终于在2018年底不落一人地脱贫,全村人的日子越来越好,这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地处青海省三江源核心区的甘德县江千乡恰曲纳村第一书记杨鹏举说。

  图为杨鹏举与当地牧民群众一起干活。 代延生 摄

  青海省果洛州甘德县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

  恰曲纳村是甘德县江千乡一个典型的贫困村。草山少,虫草资源少,贫困面大,脱贫难度极大。在全村88户、276名贫困村民看来,致富脱贫是一个实现不了的梦。

  2015年,甘德县江千乡人大主席杨鹏举被派驻到恰曲纳村成为了驻村扶贫第一书记。

  “刚到村上时,自己也不知道该从哪里做起,经过与村民的接触和交往,解开贫困村工作难题的那把‘钥匙’,就是‘感情’。”杨鹏举说,作为一名“外来客”,他得尽快摸清村里的情况。

  走访入户、与村民促膝长谈、讲解扶贫政策……杨鹏举走访了所有的农户,在他的《扶贫工作日志》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了村里88户村民的家庭基本情况。不到2个月的时间,杨鹏举快速地完成了角色的转变,很快成为恰曲纳村大家庭的一员。

  “一个身上没有一点土,脚上没有一点泥的干部,不是合格的‘第一书记’。”这是杨鹏举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经常在村里一住就是一个月,有时村里的老人做了好吃的会亲自给他送过去,他与群众的关系已是血浓于水。

  才让吉是恰曲纳村二社村民,由于家中无草场,无牲畜,根本没有收入来源。加之带着2个孩子,而且一个孩子在上学,生活捉襟见肘。杨鹏举得知情况后,决心举全力帮助才让吉摆脱贫困。

  于是,杨鹏举来到易地搬迁地,联系项目经理,给才让吉在找了份日工资150元的工作,解决了才让吉的燃眉之急。之后,他每个月抽出两次去看望才让吉,自已掏钱给才让吉和孩子送去衣服,每年协调乡上给才让吉解决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如今,才让吉生活有了保障,她的脸上也绽开了久违的笑容。

  “我要感谢杨书记,是他改变了我家的面貌,如果没有国家的好政策,我根本不敢想会有今天的生活。”才让吉说。

  “杨书记好啊!”每当提起杨鹏举,恰曲纳村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而一件件暖心的事也拉近了杨鹏举和牧民们的心,“看着村里一天天发生的变化和乡亲们脸上的笑容,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苦点累点都值得。”

  由于长期在基层牧区乡镇工作,祖籍河南的杨鹏举学会了藏语,多年来他情洒高原,心系牧民。不论任何人,有困难只要找到杨鹏举,他从来不说一个不字,而且热心帮忙解决。“有事找杨书记。”已成为江千乡干部群众的一句口头禅。

  在江千乡党委书记塔松的记忆中,与杨鹏举共事的四年里,杨鹏举也从来没有主动请过一次假。

  “我自2016年到江千乡工作后,杨书记已在江千乡工作几年了。由于在4000多米以上的高海拨地区工作长达近15年,加之夜加班及超负荷工作,长期的缺氧和过度劳累,患有高原型高血压,心脑血管、肺心等疾病、红细胞增多症等多种疾病的他,血压高达169,他脸色发黑,嘴唇、指甲、手掌也都是青紫色的。制氧机是他的生活必需品,在他的办公室、宿舍里都放着制氧机,身体不舒服时就随时吸氧。这两年来,宿舍的制氧机都被他用坏了两个……”塔松书记说。

  如今,“杨书记真的是个好人啊。”“有事找杨书记。”……这些恰曲纳村广大村民时常挂在嘴边的口号,都是对这位从乡里来的“第一书记”称赞。(孙睿 王祥奎 代延生)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