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淅川驻村第一书记:履职尽责为群众

发稿时间:2020-01-13 15:05:00 来源: 人民网-河南频道

  “王书记刚来时说,让俺村一年挣上一千万元,我们私下说他吹牛;现在,村里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年挣一千多万元不在话下。”日前,在淅川县毛堂乡银杏树沟村薄壳核桃基地,村劳务服务公司负责人马士博说。

  马士博所说的“王书记”,是国务院研究室派驻银杏树沟村的第一书记王涛。2017年8月,王涛刚进村就傻眼了,群众世代“喝雨水、走泥路”,全村622口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228人,贫困发生率达37%。一年来,他以党建为引领,引进5家企业,成立村劳务服务公司和生态农业公司,组成扶贫产业联盟,带动附近131户贫困群众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

  倾心为民,带富一方的王涛,只是淅川县驻村第一书记的缩影。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渠首所在地、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南省深度贫困县,2016年以来,中央、省、市、县连续两年共选派188名优秀党员,到该县贫困村任第一书记。他们修路架桥,惠及民生;发展产业,带富群众;燃烧青春,奉献激情,群众纷纷致敬:“自从第一书记进村,我们的生活悄悄变了!”

  “你可是又给大伙办了一件好事儿。天晚了,走,上我家吃饭……”盛湾镇土地岭村民杨丰敏拉过第一书记万丛的手就往家拽。

  土地岭村位于伏牛山腹地,交通闭塞,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落后,9个村民小组存在吃水困难,12个村民小组不通水泥路。万丛多方奔走,争取项目资金近百万元,即将解决4个村民小组吃水问题,打通村部到5个村民小组道路。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在驻村第一书记协调下,淅川县修建县乡村公路610多公里,解决了3万多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完成单项电网改造200余项,架设光缆2400多公里,贫困村“户户通电视、村村通宽带”,4106户贫困户危房实现了改造。全县贫困户大病补充保险、医疗救助的报销金额超过1000万元;所有贫困学生上学均得到了应有的资助。

  完善基础设施,贫困村变美了;发展生态产业,贫困户变富了。

  12月26日,在西簧乡桃花村山间小道上,随着贫困群众陈朝胜的哨子声,一只只鹊山鸡迫不及待飞出鸡舍。桃花村地处深山,人均耕地不足一亩,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要不是为了看病,老陈可能连县城都没去过。第一书记庞晓阳驻村后,带头入股1万元到村里的鹊山鸡合作社,鼓舞带动16户像陈朝胜这样的贫困户入股,鹊山鸡规模发展到1万余只。还为该村20户贫困户担保了64万元小额信贷,鼓励他们多发展香菇、中华钙果、油牡丹等村里原有的产业……

  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介绍,作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淅川县保水质使命重大,种地不能用化肥农药,养殖不能有粪便污水,发展产业比任何地方都困难,但在驻村第一书记引领下,短线抓短平快、中线抓林果、长线抓旅游,大大小小的产业,形成生态惠民的强大优势。

  目前,淅川县已发展生态产业30余万亩,建成扶贫车间148个,全县贫困户70%以上的收入来自扶贫产业,2万余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发展,人均增收2200元。

  路通了、水畅了、产业兴了,第一书记们却黑了、瘦了、憔悴了……

  1月26日,在金河镇后湾村提子基地,第一书记贾慧英正指导贫困群众松土、剪枝。“贾书记是城里闺女,刚来时细皮嫩肉的,现在又黑又瘦,干起活来,完全像个‘汉子’!”后湾村55岁的贫困群众杨焕芬感激地说,这一年,她带我们发展了400多亩薄壳核桃、近百亩杏李,还有小龙虾、中华白玉蜗牛等。

  一个个故事感人至深,一份份情怀励人奋进。2017年,在河南省脱贫攻坚综合评估中,淅川县位居全省第二;派驻后备干部驻村帮扶的特色做法,得到中央领导批示。全县贫困人口由2016年底的69555人减至4323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7.03%,下降3.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849元,同比增长9%。

  河南省淅川县委宣传部 冷新星供稿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