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奔跑”的身影
发稿时间:2020-02-17 09:35:00 来源: 河南日报
哪里最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郑州市490名驻村第一书记、1022名驻村队员响应党组织号召,奔赴驻村一线开展疫情防控。他们与所驻村党员干部一起,在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彰显责任担当。
口罩,消毒液,方便食品——
他们多方筹措物资,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保障
1月30日,农历正月初六,正在登封市石道乡赵庄村防疫卡点为过往村民量体温、做登记的村组干部,突然发现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驻村第一书记胡心洁,带着800只口罩等防疫急需物资出现在卡点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疫情防控,各村里有限的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几乎用光了。困难时刻,各驻村第一书记积极协调派驻单位调动各种资源,给村里送来了急需的防疫物资。
郑州市委组织部驻荥阳市索河街道办事处槐树洼村第一书记魏诗剑,为村里送来了红外线体温枪、医用口罩、医用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用品,以及方便面、牛奶、火腿肠等生活用品,缓解了村里疫情防控物资紧缺问题。
郑州市高新区驻荥阳市环翠峪管委会东沟村第一书记杨海洋经过多方协调,为村里送去500个口罩和200斤医用酒精。在运送物资途中,由于路况不好,导致踝骨骨折并脱位。但她仍然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
郑州市农委驻新郑市耿湖村第一书记梁庆周,协调酒精等消杀物品15件,带领驻村队员发挥专业特长指导开展公共环境消杀工作。
郑州市许多卫生医疗单位派驻有驻村第一书记。医生、护士冲在医疗前线的同时,驻村第一书记站在了乡村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驻登封市石道乡崔楼村第一书记杜洋,第一时间为值班干部群众送去口罩、护目镜等疫情防护用品,并发挥专业特长,带领工作队员在村进行疫情防控。
1月29日,郑州市骨科医院驻登封市石道乡术村第一书记刘向阳,克服物资采购和交通运输中的种种不便,为村里送去600个口罩、50个护目镜、40个防护帽、200斤医用酒精等,并带领工作队员为村里疫情防控捐款1600元。
党员先锋岗,临时党支部,志愿服务队——
他们带领村组干部日夜坚守,筑起群防群治防线
2月8日,黄河水利委员会驻中牟县刁家乡小王庄村第一书记兰永杰把村里的大学生组织起来,成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队”,走街串户宣传防疫知识,配合党员干部卡点值守,为群众提供志愿服务。
防控卡点设立共产党员先锋岗,流动板房成立临时党支部,组织群众参加志愿服务队。像兰永杰一样,许多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党员干部一起,让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飘扬。
郑州市妇联驻荥阳市高村乡牛口峪村第一书记刘月朋,联合村两委成立“红旗飘飘”党员干部服务队,通过广播、横幅等方式向群众宣传防控知识,并为村里独居老人和低保户送去馒头、方便面等生活必需品。
不顾孩子年幼生病,巩义市文广旅局驻芝田镇喂庄村第一书记赵丹,自大年初一以来一直坚守工作岗位,联合村两委成立“党员突击队”和“甜嫂美乡村志愿者服务队”。
饿了,就泡桶方便面;渴了,车上备有矿泉水;困了,就在车上眯一会儿。新郑市政协驻辛店镇欧阳寺村第一书记吴亚龙从大年初一开始,每天天不亮就带领村组干部和党员群众准时出现在卡点上。村民纷纷为他点赞:“亚龙其实还是个孩子,看他这样,真让人心疼。”
大喇叭,宣传车,微信群——
他们拿出“绣花功夫”,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从2月1日开始,郑州市应急管理局驻新密市来集镇苏寨村第一书记左双玉,在村里成立“巾帼防控知识宣传队”,自编防疫知识三句半,把跳广场舞的小音箱搬出来,每天通过大喇叭对村民喊话,提醒大家少出门,不扎堆。
驻村第一书记把脱贫攻坚中的“绣花功夫”用在疫情防控上,大喇叭宣传车“土办法”、微信群公众号“新方法”齐上阵,成为发布疫情防控信息、服务农民群众的“神器”。
省委编办驻巩义市小关镇南岭新村第一书记赵晓红在居家隔离期间,每天通过电话或微信,了解村里人员筛查、疫情防控等情况,隔离结束后马上返村,带头捐款1000元,号召全村党员群众齐心协力抗击疫情。
郑州人民医院驻新郑市观音寺镇前河刘村工作队员冉涛,每天利用广播、条幅和宣传墙,进行防疫知识的普及。郑州市市场监管局驻新密市张庄村第一书记徐晨恺,利用广播点评村组每天防控情况,表扬先进村组,鞭策落后村组。
“最新消息听权威,道听途说它不真;相信祖国相信党,正确对待莫惊慌。”巩义市供销社驻康店镇黑南村第一书记李青松,自编疫情防控打油诗,引导村民正确对待疫情,了解防控知识。
迎击疫情,郑州市委组织部联合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下发通知,号召全市驻村第一书记发挥“尖兵”作用,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脱贫工作,巩固脱贫攻坚各项成果。
哪里是主战场,哪里就有驻村第一书记。为村民家门口就业找出路,组织农民工有序返城务工。乡村大地流动着驻村第一书记奔跑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