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让村民腰包鼓起来,这个“90后”第一书记有想法

发稿时间:2020-03-06 10:12:00 来源: 新华网

  初春清晨,薄雾轻拢山村,油菜花漫山遍野。不过四川省遂宁市玉峰镇星宿村第一书记熊楠可没空欣赏这幅画卷,为对村里的撂荒地进行规划,他正使用着无人机航拍测绘。

  航拍测绘 让撂荒地里不荒芜 

  “4社的撂荒地有条水源,种植水稻很合适。”“8社的这片面积大,可交给专业合作社集中种植。”“这块地,杂草太多,需要拔掉。” 从田野回到村办公室,熊楠叫上村干部,一边回看航拍录像,一边截图分析讨论。

  星宿村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486户1734人,其中建档贫困户100户275人,全村集体经济收入仅3万,群众咋脱贫?“这是我18年7月担任第一书记后,心中的头等事。”熊楠说。

  办法始于足下,每季度熊楠和驻村工作队员们都要到275名贫困户家里走访一遍。“走访中,我发现了村里有大片撂荒地,既流转,又没种东西,太浪费了。”熊楠说。

  经多方联系,熊楠将撂荒土地交由射洪一专业合作社,全都种上了省农科院的优质水稻,收成后进行集中销售。“我们去年开垦了100亩撂荒地,收入10万元。村民每年能享受国家的地力补贴和水稻补贴,每年还能拿到分红。”熊楠说。

  “无人机测绘撂荒地还拓展到了其他村,今年计划复耕其他村里500多亩地。” 熊楠说。

  产业脱贫 延伸产业链增附加值 

  没有产业的支撑,脱贫等于空话。“星宿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没有产业项目,所以全村集体经济收入很少。”熊楠说。

  如何打造属于村子的特色产业项目?走访、调研、分析、考察……熊楠发现,一到春天,全村的油菜花俯拾皆是。单卖油菜籽,卖不起价,那就挖掘油菜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将村里的油菜籽集中加工为菜籽油,并把村里“智水乡”品牌搞起来,使“产品变礼品”。

  “去年村民种的油菜,市场价两块三一斤,我们开车进村直接两块五一斤收购。销售后,每斤油菜还会反补村民3角钱。”熊楠说:“油菜统一收购给有资质企业集中加工后,村里农业合作社再进行销售,并进入村集体经济腰包。”

  2019年,星宿村全村共统一加工油菜籽180吨,菜籽油实现销售总额27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增收600余元。

  “有产品不够,品牌也要打响。以水稻、菜籽油为载体,我们在建设‘智水乡’农业特色品牌。”熊楠说。目前星宿村里种的大米和菜籽油,已经取得了省农业农村厅的无公害认证,下一步将继续申请绿色食品的认证。

  一枝独秀不如百花齐放,“智水乡”品牌背后不只有星宿村。去年年末,附近6个贫困村一起加入,组成品牌联盟。“有产品的出产品,有销售资源的出资源,贫困村也可以抱团,相互借力,壮大力量。“熊楠说。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