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深山“老林”的“源头活水”——记石阡县石固乡公鹅坳村第一书记杨松

发稿时间:2020-04-03 09:54:00 来源: 天眼新闻

  一次举手之劳换来的民生“厚度”,使他惊喜过望;一位八旬老人的深情挂念,使他终身难忘;一个哑巴的无言“告白”,使他潸然泪下。 

  他,就是被选派到石阡县石固乡公鹅坳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杨松。 

  群山环抱的公鹅坳村,属一类贫困村,距离县城52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309户1133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04户355人。全村耕地面积2561亩,森林覆盖面积70%,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气候,村民收入以种植、养殖和务工为主。 

  2017年3月,天高云淡。杨松暂时离开石阡县编委办政务信息管理局副局长岗位,到公鹅坳村开展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从此,杨松便与这个小山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举手之劳的民生“厚度” 

  2018年1月下旬,公鹅坳村笼罩在肃杀的苍穹下,下雪、结冰、凝冻,到处白茫茫一片。正在村委会忙于整理资料的杨松,接到公鹅坳村山岔湾组组长黄诗平打来电话,称患有肝硬化的贫困户黄诗荣过世了。杨松听到这个噩耗,心里十分难过,很不是滋味。然而,心中又多了几分担心,黄诗荣家居住分散,附近没有几户人家,距离村委会有接近2公里的泥土路,运送货物很不方便。杨松一边联系乡政府民政部门对接临时救助物资,一边通知组长邀约几位村民一起前往。然而,凝冻天气,根本不能行车。杨松顾不上那么多,穿着运动鞋,捆着草绳,带着群众,直奔龙塘坳去领取临时救助物资。 

  领到物资,杨松既喜又忧。高兴的是黄诗荣家操办丧事的米已差不多;担忧的是,由于凝冻时间较长,路面结冰太厚,空手都很难行走,更何况要扛着东西,群众帮忙也很困难。 

  “济人需济及时无”。杨松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不管三七二十一,扛着一袋米就深一脚浅一脚地走。 

  “杨书记,你来提油,我们来扛大米。你能这样关心、体贴群众,我们就很满足了。”山岔湾组组长黄诗平激动地说。 

  走在半路,由于坡陡路滑,杨松硬生生摔了一跤,人与米各在一处。还没有等几位群众走到身边,杨松就索性站了起来,赶忙问道:“米口袋摔坏了没有?” 

  站在一旁的村民黄诗俊感叹地说:“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像他这样的干部。” 

  八旬老人的深情挂念 

  夏天的一天,杨松像往常一样到大院坝组去入户宣传政策,路过吴老兰家时,听到屋内有长长的呻吟声。出于对老人的关心,杨松敲门,进屋去问个究竟。通过询问得知,吴老兰老人已患癌症,且到了晚期。老人看见杨书记上门看望自己,眼眶瞬间就湿润了,吞吞吐吐地说了好多话。 

  其实,吴老兰膝下有2个儿子,大儿子已成家立业,自食其力,养家糊口。小儿子何兴会未成家,在附近打零工。由于身体不好,没有出远门,每年挣钱不多,家庭收入仅靠打工维持,整个家每况愈下。 

  手脚不好怪衣袖,自己走不上道,就到村委会去寻求帮助。曾经多次动员他危房改造,他就是不答应。 

  “我祖祖辈辈没有改什么,都住下来了,我现在没有精力来弄这些,不要耽搁我。”正在何兴会家作危改思想工作的杨松碰了一鼻子灰。 

  时间一晃,2个月过去,何兴会的母亲去世了。何兴会有时候一个人在家默默坐着不说话。杨松看在眼里,落实在行动上。隔三差五地到他家,和他说个人的事情,希望他找一个伴侣,一起操持家务,经营家庭,过好日后的生活。 

  经过多次苦口婆心的劝说,何兴会有了很大的变化。主动联系村攻坚队,要求实施危改;积极配合施工方实施进寨路;与村民一道,打扫村里公共环境卫生;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找到了自己的终生伴侣,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庭。 

  公鹅坳村村主任张胜自豪地说:“何兴会现在和以前相比,真的是天壤之别啊!现在他有空了,还要来村里坐哈。每逢过节气,都要邀请杨书记去家里坐坐,很客气。” 

  杨哑子的无言“告白” 

  “这个杨书记,经常来家里看望杨哑子,关心他的生活,比那些年的知青下乡,还要实在得多。”公鹅坳村村民杨再绿一本正经地说。 

  杨再绿是公鹅坳村河对门组组长,也是杨哑子的亲大哥。 

  杨哑子是杨松的帮扶户。起初,面对这样一个人,杨松毫无办法,一筹莫展,找不到什么方式与其沟通交流,更谈不上什么宣传和教育。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杨松重新认识了杨哑子。就在为其危改期间,杨松与工程队在他家进出10余天。快完工的时候,杨哑子将自己栽种的土烟硬要往杨松怀里揣,嘴里哇哇地叫着,双手还不停地比划着。 

  公鹅坳村三改老板黄松看见此种情况,急忙向杨哑子打手势,表示对方不能收,杨哑子这才停住了他的好意。 

  还有一次,当杨松把自己掏钱为杨哑子购买的床、棉絮、四件套等物品送到其家里铺好时,杨哑子更是兴奋不已,赶忙跑到屋里把自己编织的竹筛拿出来,硬要送给杨松,不收他就生气。 

  此时,杨松才明白,杨哑子虽然又聋又哑,但是脑袋聪明,知恩图报,心灵手巧,还拥有一项好手艺——编竹篾。 

  驻村两年多,杨松以坚实的步伐、执著的信念、无私的奉献,像一只报春鸟,在公鹅坳村无怨无悔地鸣唱着;他凭借坚定、坚强和坚毅,像一头孺子牛,丈量全村的广袤大地,描绘一幅幅动人的春耕图,唱响第一书记的动人乐章。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