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第一书记在行动
发稿时间:2020-06-08 16:35:53 来源: 中国网重庆
傅砺锋(右一)入户走访群众。
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
傅砺锋,县群团活动中心维权服务部部长,保家镇东流村第一书记。
2017年7月,经组织安排,傅砺锋成为保家镇东流村驻村工作队员。2018年6月,他担任东流村第一书记。立志在脱贫攻坚中不断成长的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刚到保家镇东流村时,傅砺锋得知东流村9组低保户刘朝平,因自身懒惰,有抵触心理,始终没有将自家的厕所和厨房完善。为解决这一情况,傅砺锋开启了随时前往刘朝平家中“报到”的征途,在经过7次不厌其烦地“报到”后,刘朝平终于完成了房屋改造,全家的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刘朝平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傅砺锋心里始终放不下,“一个刘朝平,我天天去,也许可以解决,但是如果有十个八个或者更多的刘朝平,我要怎么来解决呢?”经过反复思考,傅砺锋在东流村牵头制定了《村规民约》,积极倡导“勤劳致富、勤俭节约、和睦友善”的风尚。
2019年,傅砺锋多方协调多个县级单位,开展了“‘播种希望?让梦飞扬’扶志扶智走进保家镇东流小学系列活动。通过 “艺术课堂”、“欢乐嘉年华”和专题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启迪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出了孩子们机灵敏捷、团结协作的生动风采,教育孩子们吃苦耐劳,勤学肯干的中华传统美德。
同时,为了争取到更多的扶贫项目及资金,促进东流村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傅砺锋携带着可行的项目规划,积极向镇政府和相关部门寻求支持。项目落地后,他带领一班人紧盯强推、督促落实,建成83口人畜饮水池,有效解决了全村98%的群众饮水难问题;修建人行便道78.79公里、硬化院坝13395余平方米;2019年实施通畅公路40公里,已完工35公里,极大地改善了群众居住环境和生产条件。
针对村里老百姓就业难的问题,傅砺锋深入摸底调研,动员致富带头人张国种植烤烟100余亩,过安排劳务用工、贫困户入股、委托帮扶、流转土地租金等模式,提供群众务工1200余人次,群众增加务工收入23余万元,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扶贫扶志相结合,以烤烟种植基地为“学校”,开展 “高梗深种”“地膜移栽”“漂浮式育苗”“烘烤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免费技术指导。
甘做群众脱贫致富的服务员
张宏伟(右一)与建卡户交心谈心。
张宏伟,县文旅委职工,2018年6月来到梅子垭镇甘泉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为了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转变角色,张宏伟来到村里就将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村民,把驻地当作自己的家。
仅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张宏伟就把全村7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已稳定脱贫的6户走访熟悉完,基本摸清了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
张宏伟在日常入户走访时发现,留在村里的多为老人、小孩,村里显得冷清,大家的精神面貌欠佳。张宏伟便与驻村队员商量,联系了县里的民间文艺团队,通过文化服务进村的方式,为村民组织文艺演出和放电影,以及送图书、文具等。
村民马明先说:“平常家里就自己一个人,自从工作队进村后,村里就热闹起来了,有什么困难,只要打个电话,工作队很快就能给解决,我这心里现在踏实多了。”
两年来,张宏伟吃住在村里,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为学生送学、帮助村民修缮房屋、销售农产品等,每件事都是实实在在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
不仅如此,村里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也有声有色。发展纽荷尔脐橙400亩、油茶产业385亩,种植木耳47亩,带动建卡贫困户13户,非贫困户23户,户均增收4500元。硬化乡村公路和人行便道,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走进村里,一条条宽敞干净的水泥路面、一道道平整的机耕道和渠道、完善的各类公共设施,俨然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宜居、宜业的农村新景象。
张宏伟和驻村工作队员,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打通了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获得了甘泉村村民的一致好评。经常会有村民把刚从地里采摘来的蔬菜放在他们的宿舍楼下,入户走访时村民会为他们递来一杯蜂蜜水、一个土鸡蛋。
张宏伟时常感慨:“通过驻村这段时间的工作经历,我觉得只要心里始终揣着群众,‘忧’‘ 喜’关乎百姓,带着感情真正走到群众中去,老百姓就会把你当自己人。”
脚踏实地真扶贫扶真贫
吴国林,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副所长,诸佛乡清河村第一书记。
“既然选择了扶贫这条路,我一定会风雨兼程、全力以赴。”吴国林说。
2018年6月,吴国林带领驻村队员走进清河村。一到清河村就了解贫困户家中实际情况、根据各家各户情况制作详细表格,从贫困户家庭人口、健康状况、务工情况、各类补贴、致贫原因、生产生活状况、子女上学情况、劳力分布情况以及收入情况都做了详细登记。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懒。”吴国林和驻村工作队员通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入户面对面等方式,跟群众讲政策、谈想法、谋发展、听心声、解心愁。使广大扶贫对象对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以及我县的精准扶贫措施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了解,也对脱贫充满了信心。
4组党员冉启福2018年初因为脑梗塞使得原本的工作没了,稳定的收入也没了,眼看着读初中的儿子需要人照顾,自己虚弱的身体也需要用钱。经过评定,村里将他纳入贫困户和低保对象。
吴国林和帮扶责任人了解冉启福,听了建议后,意愿后,建议他从劳动量不大的养蜂。冉启福开始少量的养蜂,吴国林作为技术指导员,亲自传授养蜂技术,并现场示范。就这样,一年多的时间从10箱发展到了现在的60多箱,年收入超万元,冉启福也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两年来,吴国林积极争取各方资金,完善村办公设施设备、保障农户产业发展,争取县畜牧发展中心产业发展资金13万元,帮扶清河村困难群众118户;中国农业银行彭水支行在清河发放金融贷款60余万元,目前已全部归还,资金惠及农户33户;县邮储银行发放金融贷款4万元。资金主要用于引导农户发展生猪、蜜蜂、中药材及种植玉米等农作物。通过向县交委、县发改委、县城乡建委等部门争取建设资金,配合村干部协调土地,动员老百姓投资投劳等,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2018年以来,产业发展一直是开展扶贫工作的重点,发展村集体经济搞种养殖,动员在家农户种植中药材、大豆等,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吴国林亲自参与设计并指导建成一次性存栏300头标准化生猪养殖场1个,发展蜜蜂养殖大户一个,蜜蜂常年保有量60余群,年产蜂蜜500斤以上。全村共种植玉米、大豆等2000余亩,种植大户30户。目前,在1、2、3组种植楠竹1000余亩,红高粱1500亩,主要采取农户土地入股分红,已初见成效。
心系扶贫为群众办实事
胡洪周(左)在走访群众。
胡洪周,42岁,县法学会副会长、桑柘镇鹿箐村第一书记。
2018年6月,胡洪周被派往桑柘镇鹿箐村担任第一书记,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胡洪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目标要求,牢牢抓住“精准”这一主线,注重发挥自身优势,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他坚持每月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
鹿箐村2组建卡贫困户户主赵明义,14年前赵明义妻子因病去世。从此,赵明义一人撑起这个家。由于长期劳累,加上年纪越来越大,赵明义患上慢性病不能下体力活。2018年8月初,胡洪周下村走访,来到赵明义家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得知赵明义大女儿赵磊考上了西南民族大学,小女儿考上了县民族中学高中部,一家人在为学费发愁。
得知一家人的现状后,胡洪周一边鼓励两姐妹自强自立,一边组织为他们开展募捐,经过半个月的募捐,共筹集爱心款10150元。同时,还帮助赵磊申请到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另外,胡洪周联系上了县城一家企业爱心人士,答应免费资助赵磊大学4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彻底解决了赵磊大学期间的后顾之忧。
同样,他在走访中了解到村民田应全因腿部残疾,不能从事体力劳动;相依为命的老母亲谢朝香,更是70多岁高龄,完全无劳动能力,一家人只能靠低保维持生活,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所住房屋也存在明显安全隐患。
2018年初,田应全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1月,田应全安排到村里的公益性岗位担任保洁员,负责鹿箐村场镇的保洁工作,每月有1000元工资;2019年2月,胡洪周又着手为田应全家进行D级危房改造规划,新修建了60平方米的新房,6月田应全和谢朝香搬进了新房入住。入住新房后,胡洪同又动员指导老田种植了几亩玉米和红薯、养了一头猪。现在,田应全一家每月有工资1000元、低保金、养老保险金,加上种养殖收入和发放的耕地、林地补贴等收入,一家脱了贫,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田应全脸上笑容也多了起来。
另外,胡洪周充分发挥身边资源优势,联系县妇幼保健院,每月组织医生深入各小组为老百姓开展免费健康体检;每年春节前,他还联系社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到鹿箐村开展慰问活动。
在胡洪周的带领下,鹿箐村产业发展成效明显,种植烤烟1350亩、马铃薯500亩、红薯500亩、玉米1000亩、高山蔬菜700余亩。发展肉牛200头、山羊50头、生猪500头,家禽2000羽,中蜂300群。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利用集体发展资金入股郁山晶丝苕粉厂,每年分红。
点滴成效滋润百姓心田
严九江(左一)与群众交谈。
严九江是彭水政协办副主任,2018年6月,他来到鞍子镇干田村驻村任第一书记。
“严书记,你都来这么久了,说好的要到我屋吃顿饭,但你一直没去”。6月3日,一位老党员在组织生活会上认真地给他提了一个意见。在严九江到干田村任第一书记这两年里,贫困户经常往驻村队员手里塞土鸡蛋、水果,邀他们吃“刨汤”更是家常便饭。
干田村辖7个村民小组,共397户1719人,2019年减贫10户46人,全村已退出58户225人,贫困发生率0.75%。
因为这里山高坡陡、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村民们多以外出务工为主,所以村里没有支柱性产业,村民经济收入普遍较低。村里除了逢年过节,村民返乡走亲戚时热闹些外,平时都冷清清的。
严九江来到干田村任第一书记后,这种情况慢慢地发生了变化。2018年以来,村支两委决定以发展产业来带动建卡贫困户增收,力争做到家家有增收渠道、户户有增收产业。
“在产业发展上,我们盯准贫困户增收这一目标,通过引导在外成功人士回乡组建公司、合作社发展产业,建卡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将产业精准到户到人。”严九江说,下一步将继续完善产业发展有效机制,按照房前屋后“栽满种尽”、长短结合的原则,引导贫困户饲养土鸡,种植蜜本南瓜、糯玉米、小米花生等短平快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在严九江的努力下,干田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道路修通了,产业引进了,果园高标准地发展起来了。同时还通过对口帮扶单位把村民种植糯玉米卖到了重庆主城。
通过近几年发展,干田村的长效产业已初具规模,500亩软籽石榴、600亩花椒、400多亩核桃长势喜人,全村80%左右的建卡贫困户土地入股分红,基地优先向贫困户提供常年管护岗位20余个。
如今,驻村工作队员走在村里,不论年龄大小,村民都亲切地称呼他们为 “哥、姐”,经常都听村民念叨“秦姐透和气、嘿奈凡”“勇哥好实在、爱干事”“每次跟他们反映的问题都跟弄得巴巴实实”等等。简单朴实的话语,让驻村干部的形象在基层百姓心里深深扎根。村里干部群众说起他们都由衷赞叹:这几年干田村取得大发展,驻村工作队帮了大忙。(陈兴盛 任会 廖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