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第一书记”的扶贫“协奏”
发稿时间:2020-06-18 09:56:00 来源: 央广网
“咱家门口的那条污水沟经过治理,变成一个美丽的小广场啦!多亏了咱村的第一书记!”近日,山东菏泽曹县阎店楼镇周楼村的一位村民向外打工的家人兴奋地讲述家乡的新变化。
山东菏泽曹县阎店楼镇赵白堂村、周楼村和曹庄村是山东省定重点贫困村,一直以来,村级党组织思想保守,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村民也找不到致富增收的好路子。
山东省政府办公厅派驻曹县阎店楼镇三位“第一书记”驻村后,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完善、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深入开展实地调研,确定了“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服务观念,创新发展理念”的帮包思路。随着驻村工作的不断开展,村里的一盏盏太阳能路灯亮起来了,一条条水泥路修起来了。
把“主题党日”开到田间地头
党建工作是“第一书记”的重点工作,为了提升村干部整体素质,“第一书记”组织后方单位党支部到帮包村开展支部结对共建活动,把“主题党日”开到了田间地头。
针对帮包村存在的村级班子建设滞后等问题,“第一书记”组织村干部赴中共山东省党史陈列馆开展党性教育活动,回顾学习党的历史,重温入党誓词,点燃为民办事的激情。活动中,村干部感慨:“党员就应该有党员的样子,不为村里干点实事,自己就对不起这个党员身份”。
“我们通过抓党建,引导村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将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山东省政府办公厅派驻曹县阎店楼镇赵白堂村“第一书记”赵国忠说。
“咱是为群众服务的,不是镀金的!”
抓好了队伍建设,下一步就是朝哪个方向努力的问题。
“咱得为老百姓干点实事儿!必须记住咱是来为群众服务的,不是镀金的!”三位“第一书记”坚持从群众最关切的事情抓起,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不搞花拳绣腿的形象工程,不留问题层出的烂尾工程。
赵白堂村团结河上两座生产用桥已经被洪水冲垮多年,村民从村子到自家地里忙农活儿要绕行好长一段路,“第一书记”赵国忠了解这一情况后,协调资金100万元,用于两座生产桥的重建工作,其中一座桥已经赶在麦收前完工,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了解到帮包村还有村民存在吃水难问题后,赵国忠第一时间向县水务局打了报告,申请了13万元资金对村内自来水管道进行了提升改造,彻底解决了260户村民饮水问题。
周楼村育英中学附近有一条长50余米的污水沟,每到夏季便散发异味,也给学生上学带来安全隐患,可是长期得不到解决。周楼村“第一书记”鲍建民在调研中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决心把治理污水沟这件事作为帮包工作的突破口,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资金,将污水沟进行综合治理,建成了一个小型广场,成了周边村民休闲活动的好去处。
曹庄村“第一书记”聂建华因地制宜,利用村里现有蔬菜大棚优势,投资60万元建设200吨蔬菜储存冷库,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万余元。此外,他还协调13万元资金进行了户户通改造。
曹庄村的一名退休干部感慨:“以前天黑之后或者下雨的时候不敢出门散步,路上坑坑洼洼的,全是泥,要是一不小心踏坑里了,还可能崴脚。现在走在咱村新修的路上,就两个字——踏实!”
“打造一只不走的队伍”
“第一书记”的任期只有2年,2020年又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帮包任务完成之后,村子该怎样发展?如何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是三位“第一书记”入村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为了解决村班子主动谋划发展意识不强,工作缺乏创新性等问题,“第一书记”组织村干部先后赴武城、邹城、泰安、兰陵、浙江安吉等地学习考察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产业发展,实地参观知名企业并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寻求合作机会。
在赵国忠看来,组织考察交流,不仅仅是为了让村干部们学习经验,更重要的是帮他们开阔眼界,看一看跟外面的差距,“我们做帮包工作,外部力量扶持固然很重要,但终究还是需要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
为了充分挖掘帮包村的内生动力,“第一书记”们把推动产业发展,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
赵白堂村依托“花海世界”项目,鼓励引导村民发展餐饮美食、民宿旅游、体验采摘等,走三产发展与农业增收相融合的新路子;
周楼村“第一书记”鲍建民利用曹县晖泽安饮水务公司备用饮水井,投资60万元安装桶装饮用水生产线,既提高了村民饮水质量,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项目投产后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万余元;
曹庄村依托千姿苗木花卉产业园特色产业项目,在“第一书记”聂建华推动下,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农业产品高端品牌,致力于发展绿色农业,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三位“第一书记”看来,把理念留下来,把产业做起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才是扶贫扶志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