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广西凌云:一位驻村第一书记的扶贫“三策”

发稿时间:2020-07-16 18:16:48 来源: 新华网广西频道

  在广西百色市凌云县莽莽的大石山上,有一个贫困发生率曾高达89.82%的后龙村。

  201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干部于洋来到这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贵在凝聚,重在创新,成在实干。”“众志成城齐协力,脱贫攻坚排万难。”提起自己的驻村经历,于洋感触良多。

  一策:拧起一股劲 扶志扶智聚力气

  刚到后龙村,于洋就面临着一个大难题:2018年春季学期,全村辍学学生近百人。于洋帮村里建立了学校班主任、第一书记、包片村干联动机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动态监控,发现辍学学生,立即劝返,确保每一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以前幼儿园招不到学生,现在村里的幼儿园就有120个学生。村民们通过我们的宣讲,加之路通了,跟外界接触多了,知道读书才有出路,都送孩子来上学了。”于洋说。

  “扶贫先扶志与智,聚力先聚精气神!”于洋说,只有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大家拧成一股绳,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愚公移山,日月换新天。众志成城,且看新后龙。”于洋说,为了凝力聚气,后龙村总结了自己的脱贫攻坚精神。几年来,后龙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苦干实干,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贫困群众的精气神,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家建设幸福美好新后龙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二策:认准一条路 兴产业促务工

  站在陇法屯村口,一座座水柜格外醒目,一座水柜上写着几个鲜红的大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地都是抠出来的!”于洋说,后龙村人均旱地0.36亩,荒山荒坡1.15亩,人多地少的情况非常突出,产业发展面临严重困难。贫困群众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地,发展庭院经济,种植大果枇杷、牛心李,养殖土鸡等,提高收入;在荒山荒坡上种植中草药山豆根、猫豆等,带动增收。目前,后龙村累计种植大果枇杷、牛心李800余亩,山豆根750亩,猫豆300亩。

  “集体经济有实力,村子发展有活力。”于洋说,经过探索,2018年村集体经济找到了一条养殖特色黑猪的新路子。通过发展土猪特色养殖、培育种植构树基地等,2018年村集体经济增收达8万元,2019年增收达9万元。

  外出务工是贫困群众增收的有效渠道。为了提高群众外出务工收入,两年来,后龙村不断加强对贫困户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培训,累计开展电工、厨师、砌墙工等专业技能培训150人次。利用深圳对口帮扶百色的优惠政策,后龙村建立企业聘用剩余劳动力务工奖励机制,给予后龙村连续外出务工6个月且工资在2000元以上的贫困劳动力,每人每月奖励100元。仅2019年后龙村就有275户贫困户获得劳务奖补28.3万元。

  三策:把握一条线 搬得出稳得住

  在后龙村村委会广场旁,一幢楼房已经拔地而起。“这是为村里只有一两个人的贫困户专门建的。”于洋说。

  后龙村的弄茂、凉水坡、后龙山、冷洞、盘卡5个自然屯环境极为恶劣,60户贫困户中,除11户为一人户或两人户,不符合搬迁条件外,均已搬迁到县城周边的安置点。

  “当地群众安土重迁,刚开始去动员搬迁时,老百姓把门关上,根本不理我。”于洋说,通过县里瑶族干部、后龙村的大学生回来做思想工作、组织群众到外面参观考察,看到其他搬迁户的新生活后,才产生效果。

  目前,后龙村已有76户贫困户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到2019年底,全村易地搬迁户全部入住。

  “搬迁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搬得出、稳得住!”于洋说。依托县城周边的企业,对后龙村扶贫搬迁户每户安排1个以上劳动力就业,确保搬迁户有稳定收入来源。同时通过扶贫小额信贷惠民政策,贫困户可以享受每户5万元为期3年的贷款,由政府全额贴息,用于贫困户自我发展创业。“不少贫困户利用贷款学习了技术,有了创业基础,有了稳定的收入。”(周华)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