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第一书记”王华:82名农牧民用“红手印”留下他

发稿时间:2020-11-26 09:15:34 来源: 新华社

  “村里牧民多,很多牧民夜牧归来要摸黑数羊,经常有羊走丢。”牧民陈彦启说,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小事”,王书记却当成“大事”来办。王书记带着村干部,在村里安装了300盏路灯,路灯亮了,牧民再不担心晚上数不清羊了。

  51岁的陈彦启是内蒙古化乌兰察布市化德县白音特拉村村民,他念念不忘的王书记,是2017年4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王华。

  白音特拉村位于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燕山-太行山区。2017年,常住人口103户217人中,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户28人,年轻人外出打工,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

  王华的“先手棋”是从“小事”做起。王华带领村干部创建白音特拉村“健康大讲堂”;新建262平方米的白音特拉村文化活动室;为每户村民购买预防煤气中毒报警器,还给幸福院老人们的房屋加装保温层……

  面对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的现状,王华积极带领村干部寻求“零的突破”。很快,村里建成好上手、能赚钱的扶贫车间——档案盒厂。

  2017年11月,一座不起眼的档案盒厂在村里建成运营,却吸引着全村人的目光,“别小看这个档案盒厂,就是它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实现家门口就业的贫困户张丽端高兴地说,我们共有40多人有了工作,人均月收入1500元。

  村民腰包鼓起来了,脱贫致富的干劲也上来了,白音特拉村迎来2019年新春。但是,此时王华挂职期满即将回京。这时,他收到一封信,信上只有密密麻麻的82个“红手印”,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王书记留下来。

新华社发

  望着乡亲们的殷切挽留,王华选择克服自身困难,继续投入到脱贫攻坚“战斗”中。

  为了生产附加值更高的档案盒,王华用筹措来的25万元资金扩建了厂房,并协调京蒙帮扶资金78万元购买了新型生产设备。2019年底,新厂房新设备进入生产阶段,并与当地三家龙头企业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村民月收入达到2000元,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7.8万元,居全县第一。

  “我们扶贫车间共有两种产品,一种是由机器制作的无酸纸档案盒,另外一款是由手工加工制作的档案盒。这两款档案盒产品,均按照国家档案盒规格制作,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结实、耐用、不变形,不老化,而且还具有防虫、防腐等特点。欢迎大家前来选购。”今年7月,王华拍摄抖音等网络视频,为白音特拉村档案盒做代言,进一步扩大销售渠道,同时也成为“网红”代言书记。

  “今年以来,档案盒厂获利12.35万元,带动了12名贫困户实现稳定就业,贫困户人均收入达3000元。”王华充满自信地说。

责任编辑:左橙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