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四川武胜连当6年第一书记的袁继:只要村民需要我 再干几年又何妨

发稿时间:2021-04-20 09:25:00 来源: 封面新闻

  心声:只要村民需要我,再干几年又何妨!

  “来到吊楼村,就要做吊楼人,干吊楼事!”这是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万善镇资格最老的第一书记——吊楼村第一书记袁继的口头禅。2021年4月,在吊楼村连续当了6年第一书记的袁继,重申这一承诺的同时又加了一句:“只要村民需要我,再干几年又何妨!”

  如今,袁继还是那个袁继,但吊楼村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吊楼村了——吊楼村旧貌换新颜,成为当地有名的“脱贫攻坚示范村”。

同业主研究产业发展。

  

  感受行路难 找到突破口

  2015年7月,时年39岁的武胜县房屋征收办干部袁继,被组织派到吊楼村任第一书记。

/strip/quality/95/ignore-error/1|imageslim"/>

  袁继不会开车。他背了一些生活日用品,在县城赶客车去吊楼村上任。客车开到金光(小地名)时,司机叫全体乘客下车。

  “咋回事?”袁继一问怅然若失:金光到吊楼村还有8公里,这8公里大多是狭窄的泥巴路,特别是吊楼村,除了烂泥巴路外还是烂泥巴路,不说客车开不去,就是小轿车开进去都很吃力。

吊楼村旧貌换新颜。

  袁继花10元钱叫了一辆摩托车。摩托车搭上行李和袁继,在蜿蜒山路上颠簸了很久才到达吊楼村支部办公室。路上,摩托车司机告诉袁继:吊楼村小伙子不好找老婆,姑娘们都想方设法嫁出去。

  “穷、远、偏、路烂,小伙子不好找老婆。”安顿好在吊楼村的住宿后,袁继这样评价自己任职的村和来时的路。“村民赶场卖菜、买油盐酱醋,学生上学,怎么办啊!再说,没有一条好路,怎么发展村里的经济?”袁继下定决心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并将其作为他当第一书记的突破口。

同业主研究产业发展。

  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光靠自己一人之力显然不行,得靠大家齐心协力。袁继自有办法。

  一天晚上,袁继和驻村扶贫队员在驻地吃饭时,摆龙门阵不知不觉摆到村里的烂路。袁继趁热打铁叫来村干部小酌两杯,继续“摆路”,最后大家形成共识:一起努力,共同争取,先把路修好。事后,袁继告诉记者:其实这是他的“预谋”,吊楼村靠近重庆,村干部和村民很耿直,同他们小酌两杯便于拉近感情,待他们认同你了,工作就好做了。

  吊楼村的乡村美景

  获得村两委干部支持后,袁继又一个举动博得村民好感:他主动拿出自己的两万元积蓄来修路。

  此后,袁继和村两委干部一道,到县城跑部门、跑资金、跑规划、跑施工。

  “修好这条路,袁书记能走好久?我们村民要走几十年呀!”村民们通情达理,在施工时,涉及到占地、青苗补偿等,无不网开一面。

  几个月后,水泥路就修好了。

  吊楼村水泥路修好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也逐渐改善。几年来,吊楼村共硬化公路20公里,新建便民路15公里,整治维修山坪塘6口,实施危房改造43户,易地搬迁7户,三建四改50户,彻底改变村容旧貌。 

  真情引龙头 大户带散户

  吊楼村的道路瓶颈正在打通时,袁继就开始谋划引龙头、建基地、搞产业。袁继和村两委搞的第一个产业是:栽植晚熟柑桔。

  在袁继游说下,曹猛第一个落子吊楼村。曹猛是武胜县万隆镇人,2016年初,曹猛被招引到吊楼村栽植水果。2016年9月,曹猛成立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从事晚熟柑桔等水果、蔬菜、中药材种植、销售。如今,曹猛种植的晚熟柑桔、橙子、柚子等水果种植面积有200多亩,月月有花,季季有果,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吊楼村的柑橘产业园。

  张志华是袁继招引来的最大业主。张志华是万善本地人,长期在外地务工。2016年,张志华是绵阳某养殖场的技术负责人。2017年,张志华被袁继“拉”回乡栽植晚熟柑桔。现在,张志华的晚熟柑桔园发展到1200亩,成为万善镇最大的晚熟柑桔业主。

  张相如来了、陈景伟来了……业主纷至沓来,产业蓬勃发展。金沙溪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四川茵梦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相如家庭农场、景伟家庭农场等相继建立。“公司+基地+农户”、“大户带散户”等模式推陈出新,有效吸纳贫困村民到基地务工,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就业200余人,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吊楼村的文化墙。

  “农旅融合,相得益彰,更能让村民得到实惠。”袁继经过摸索和研讨,决定发挥嘉陵江水资源独特优势,利用吊楼村嘉陵江河滩地打造沙溪外滩景观基地。

  2018年,袁继对接在外乡友,成功引进优质业主投资150万元发展旅游项目,成立了“东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村集体以资本入股、劳务中介服务、乡村悠闲旅游开发等方式灵活发展集体经济。该项目占地500余亩,主要开发经营休闲垂钓、江边露营、自助烧烤、野外吊床、迷宫游戏等休闲旅游项目。目前已成功举办2021年沙溪外滩第一届“菜花节”,成为市民出游网红打卡地。

  坚守吊楼村 弹指六寒暑

  从2015年7月袁继到吊楼村走马上任当第一书记以来,至今已经快6年了。

  6年前,袁继和驻村扶贫队员用1000元/年的租金,租赁村上一名业主闲置的两间小房子作为自己的驻地,一间为卧室,一间为厨房。他们早晨从这里出发,了解村情,寻找脱贫办法。晚上回到这里对症下药,开出脱贫“处方”。次日一早,他们又从这里出发,同各级干部和村民一道战天斗地……

  以吊楼村为家。

  在吊楼村,袁继用眼看、用心想、用脚量,提出要围绕精准扶贫、脱贫奔康这“一个中心”,抓好改善基础设施、促进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三个关键”,强化班子建设、基础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四项保障”,制定了五年扶贫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为做好帮扶工作奠定了基础……2017年12月底,吊楼村如期脱贫摘帽,但袁继还坚守在吊楼村。“吊楼村条件好了,但巩固脱贫成果、助农增收奔小康的任务,依然很重。”袁继说。

  据了解,打响脱贫攻坚战役、向贫困村派遣第一书记以来,在武胜县乃至广安市,连续当六年第一书记的人不多,袁继是其中之一。对此,袁继称:来到吊楼村,就要做吊楼人,干吊楼事……只要组织和村民需要我,在吊楼村再干几年又何妨!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