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驻村11年的第一书记杨波

发稿时间:2021-06-16 09:10:00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驻村11年(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54))

  11年前,28岁的杨波,从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民宗局,被选派到大湾镇海嘎村担任第一书记。一进村,他就碰了壁。

  有人议论:“农村头的事情,他啷个会晓得。”“二十几岁的娃娃,能干出个啥子嘛?”海嘎这个彝族村寨,是贵州海拔最高的村子,藏在石旮旯里,发展滞后,“坡脚喊来坡上听,走路走得脚抽筋;吃的都是洋芋饭,穿的全是布巾巾”。区里派个小伙,村子就能变富?哪那么容易?

  杨波没有争辩,“厚起脸皮”做事:为了摸清村情,走遍5个村民组365户家庭;村民薅草,他上去搭把手;谁家“打田”(方言,犁田的意思),他卷起裤脚就上……董家院子小组,有条烂路,一下雨连下脚地都没有。凑来的钱不够请工人,杨波带头投工。有村民怕占自家地,横竖不配合,他苦口婆心劝导。通组的硬化路建好了,村民竖起大拇指:“上头来的”年轻人,干事还行!有了信任,事就好办。

  两年驻村结束,村子有了起色,杨波却选择留下。“海嘎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不下山。”他想干的事太多了:带领村民建起9个种植养殖基地、成立“海嘎四季青种植农民合作社”;为洋芋、苦荞注册“黔之脊”绿色食品商标;为村里落实四级提水项目,村民喝上“想都不敢想”的自来水;协调资金,把通组路、串户路全部建成;村里的韭菜坪景区人气渐旺,他发动村民组建导游队、办起农家乐……

  这些年,杨波几乎都是在村里度过。2014年,父亲病逝,他回家奔丧。得知消息后,20多名海嘎村民代表,奔波160多公里,来他老家吊唁。深夜,刚从手术台上被抢救回来的母亲开了口,“你回去吧,村里需要你”。杨波鼻子一酸,一句话说不出来……

  如今,海嘎人均收入超过9300元,户户盖起宽敞明亮楼房,甩掉了“穷帽子”。39岁的杨波有了新目标:让乡亲更富、乡村更美,把乡村振兴的宏图写在海嘎的大地上!

  原刊于《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6月15日 第 01 版)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