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于奉献践初心——记从曲靖市邮政分公司到师宗县高良乡纳非村 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黄仁向
发稿时间:2021-08-31 09:36:00 来源: 曲靖日报
“他是我们的好书记,他没把我们当外人,而是把我们当家人。”“黄书记在纳非每家每户和每个角落都留下了带领群众脱贫的决心。”“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时刻都在为老百姓着想,为我们办实事。”纳非的村民们在谈到曲靖市邮政分公司驻纳非村第一书记黄仁向时,充满着感激之情。
2015年5月,黄仁向来到纳非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正式开启了他的驻村扶贫生涯。
从小布蒙村到下细独村,从村民院落到沃柑地头,从南盘江边到大山深处,6年时间里,纳非9个村民小组都能见到黄仁向忙碌的身影,他用共产党员坚定的信念,用真情、耐心、责任挑起驻村扶贫的重担,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助力脱贫,将心血和汗水挥洒在扶贫事业上。
为了尽快掌握第一手扶贫资料,黄仁向与驻村队员一起开会研究,统一了思想:“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必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白天,黄仁向带领队员与村委会工作人员一起到各村寨走访,了解村民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宣传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晚上他们加班加点整理汇总民情资料,与村委会干部一起商讨解决办法和措施。在走访期间,黄仁向经常是晴天一身汗,雨天满身泥。经过一个月的摸排走访,行程800余公里,黄仁向已对纳非村9个村民小组178户贫困户的情况了如指掌。
翻开黄仁向的民情记录本,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困难、需帮助解决的问题等记录得工工整整,谁家有几口人、几头猪,家里种什么,小孩有没有去上学,他都烂熟于心。通过入户走访,黄仁向与群众由“陌生人”成了朋友,通过反复入户与村民推心置腹地沟通,大家由“怕”他们来变成了盼他们来。
刚到纳非村时,便道土路大坑套小坑,一路的牲畜粪,村里基本是土坯房、茅草房,部分家庭人畜混居,连像样的家具都没有,没有资金和一技之长,普遍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黄仁向结合当地气候湿热实际,适宜种植沃柑、核桃、中药材,与村两委一起反复研究,最终确定了通过“产业+外出务工”双轮驱动,辅之家庭种植、养殖脱贫模式。
说干就干,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一起,详细制定了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和“扶贫作战图”,对贫困农户结对帮扶,除专项扶贫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外,向单位争取帮扶资金近150万元。为了掌握种植软籽石榴技术,黄仁向积极联系会泽农业农村局、会泽邮政公司,带领村委会工作人员与种植能手到会泽软籽石榴产区实地参观考察;为掌握沃柑、中药材种植技术,他与村委干部积极联系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到村里授课培训,定期到田间地头进行指导种植技术。自2018年启动种植计划后,纳非村发展新兴产业种植沃柑、软籽石榴、核桃、中药材等共计1500余亩,每年户均增收近3万元。支持的20余户养殖大户,使部分村民走上了产业致富的道路。
部分农户有了产业依托,干劲十足,脱贫有望,但大部分村民文化水平低,没有技术,那就走出去务工,村民们外出既挣到了钱,又见了世面,思路活泛了,就能摆脱穷根。而且,通过一人外出务工,可以带动村里其他人也走出去,实现以点带面脱贫效果。黄仁向梳理全村剩余劳动力,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引导村民外出务工。
截至2021年,外出务工人员达到689人,人均增收3.2万元。
结合纳非村具有手工制作民族特色工艺品的基础,他和扶贫工作人员引入爱心手工坊扶贫车间,带动贫困群众每人每月增收2800元。他利用邮政特有平台优势,在村里建起了邮乐小店,搭建起邮政电商平台,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开小店,将土鸡、土鸡蛋、蜂蜜、薏仁米销往外地。依托“邮乐网”“优帮帮”等邮政电商平台,共销售当地农特产品薏仁米6000多公斤、土鸡300多只、土鸡蛋3万余个、土蜂蜜700多公斤,累计实现线上销售农产品收入25万余元,户均增收近1000元。
在驻村期间,他寻找过失学的留守儿童,半夜驱车送病人就医,为失去劳动力的家庭犁田种地收割粮食,跑市场为农户推销农特产品,到深山老林探寻水源,疫情期间他自己出钱为群众购买生活所需、自费给五保人员购买生活必需品……回忆起驻村扶贫的一千多个日夜,虽然自己付出了很多,但换回群众的幸福,心中无比欣慰。他的倾情付出也获得了组织的认可,2020年被市组织部评为先进个人,获评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1年被师宗县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工作队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被曲靖市邮政分公司评为先进集体。
“按照组织的安排,扶贫攻坚任务已如期完成,我已返回曲靖市邮政公司工作了。但是,我觉得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完,村集体收入来源渠道还比较单一,综合治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回望纳非的苍莽群山,黄仁向心心念念,眼中噙满了依依不舍的泪水,作为一名中共党员,这段扶贫经历已深深在他的生命中烙上印记,在他的工作生涯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杨继刚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