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伟:驻村第一书记的厚厚账簿
发稿时间:2021-12-10 10:03:00 来源: 中国农网
“杨书记,咱们村那个生态治理的项目,市里通过啦!”2021年11月29日,听着这顺着电波传过来掩不住欣悦的声音,接电话的汉子眉头舒展,黝黑的脸庞上笑出了沟壑。
打开自己的账簿,国能榆林能源派驻陕西省清涧县双庙河乡贺家畔的第一书记杨忠伟划去了“生态治理项目”这笔账。短短的五个多月,在他的账簿里先后划去了水泵安装、太阳能(000591,股吧)路灯安装、文化大院修缮、花椒树引进等一笔笔的怅。
振兴路上的监理工程师
画面定格在2021年7月1日这一天,刚刚参加完公司内部巡察工作的杨忠伟,除了获得优秀巡察员称号外,还收到了一个“大礼包”:国能榆林能源公司党委会审议决定任命他为乡村振兴帮扶点第一书记。刚刚翻完卷宗的杨忠伟二话没说就带着工作队员马不停蹄进驻了贺家畔村。
一进村,从事安全工作二十余年的杨忠伟便注意到,这道路虽然开凿山石通到了村里,但山路十八湾,好几个转角都有石块掉落的危险,杨忠伟第一时间和当地政府沟通,必须得修!这不仅事关来往进出的村民安全,也动摇外商进村帮扶振兴的投资决心,他在账簿上记下了自己的第一项任务——清除掉从双庙河乡到贺家畔村五个直拐角处容易跌落的石块,加宽道路!
“杨书记,我守着,你赶紧回去吃口饭,喝口汤也行,都盯了一天了。”队员王亮看着嘴角起皮的杨忠伟,心里不忍。杨忠伟摆摆手,眼睛继续盯着钩机在山间穿梭.他对自己说,不能歇,早一天拓宽“振兴生命线”,就早一日多一分安全,也早一日多一份招商引资的胜算,时间不等人,一切都刻不容缓!
整整一个月,人歇机不歇,500米长的道路加宽了,彻底畅通进村道路的“中梗阻”。这位看起来文质彬彬的第一书记有韧劲着哩,村民心里暗暗竖起了拇指。
一战成名的饮水困局记
一番入户走访后,杨忠伟发现村庄三口水井水量虽大,但打出来的水又苦又咸,熬得稀饭都挂不住汁,靠着黄河却没好水喝。村了告诉他,一到七八月份,村里就出现季节性缺水现象,大家只能去黄河取水。这怎么行?民以食为天,解决村民用水问题记进了他的账簿。杨忠伟直奔县水利局,一股脑说清老乡们面临的饮水困境,申请到了打造一座水井。赶紧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多次的测量监测,确定了打井位置。9月份,水井建成投用,连打井工程队的负责人不由得直呼水质甘甜、水量充沛,说绝对是他三年打得最好的一口井。
“吃水不忘挖井人啊,杨书记,大家伙儿都会记着你的好!”早早就守在水井边的村民看到涌出白花花的地下水,喜出望外。
村里的饮水问题解决了,山上的饮水问题还是一个疙瘩结在杨忠伟的心头。原来山腰有个养猪大户,用水量大到影响了山头住户的饮水,杨忠伟和村支部班子研究怎么样才能将村里的水引上山,解决山顶的饮水问题。换变压器是第一要务,他从供电局请来专家,将村里原有的低功率变压器换成了大功率,并对现有线路进行优化,更换细线、增加线档,村里的水随着水泵加压,源源不断往山顶输送,彻底解决了饮水问题,贺家畔村缺水的历史一去不复返。村里的老人笑裂了嘴:“杨书记真是有本事人,你来了是我们村的福气啊。”
35个手印为“第一书记”点赞
铺砖硬化入户道路、打造文化大院、为村民开放浴室、安装健身器材、建设文化活动室、增设农家图书馆、争取公益性岗位、帮村民申请贷款、小杂粮加工厂重启、向公司申请金秋助学金……杨忠伟将民生“账单”一一记进了账簿。
任务越来越多,杨忠伟越战越勇。2021年11月底,每户村民家门口的“毛细血管”路连入了村道路的大“动脉”;美化后的文化大院成了村民闲暇的最佳去处,大家洗去了一天的劳累,或运动舒身健体、或邀友切磋棋艺、或翻阅品读书香、或吹拉弹唱,文化大院的窑洞里热闹非凡,公益性岗位由4个争取到8个、村民的五万无息贷款到位、榆林能源公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栓代表公司党委慰问并送一万元金秋助学金到新大学生手里……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便民惠民实事,在短短五月全部完成。杨忠伟,用他的“辛苦指数”换来了贺家畔村的“幸福指数”。
解决了民生问题,接下来的赛道该怎么跑,才能跑出乡村振兴新速度,成为横亘在杨忠伟面前的第一难题。 “拿什么振兴”“该怎么振兴”都是萦绕在他脑海里的一个个问号。不同于企业,一切工作都有明确的路线图,乡村振兴这样的新课题,目标虽然很明确,但通往目的地的道路应该怎么走是未知的。
在联系太阳能路灯时,杨忠伟灵光一闪,“让村子的老乡们自己安装路灯,大家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说干就干,杨忠伟立马召集四支队伍召开支委会,大家一听这主意,毫不迟疑地举手赞成。杨忠伟将想法汇报公司相关领导同意后,厂家派出了现场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专项技术培训,村民听说可以亲手安装自己村的路灯,还能挣钱,这样的好事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
200盏太阳能路灯不仅让每到夜晚就陷入黑暗的村民们“眼前一亮”,还让35名安装路灯的村民“心里一暖”,他们仔细地核对自己的工时和工资,用沾了印泥的大拇指慎重地在工资领取单上按下了一个个鲜红的赞。
借着“生态治理”的东风行稳致远
在全国吹响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后,贺家畔村依靠着千沟万壑的天然地理优势,建立了写生基地,吸引来了一批批勾勒山河的艺术爱好者纷至沓来,小山村的人气一下子旺起来了。
从脱贫攻坚书记手里接过乡村振兴接力棒,经过三轮的全方位入户摸排,杨忠伟对全村205户615人情况了如指掌:年轻人几乎都外出务工,村里的空巢老人除了每年的红枣收成,再无其他经济来源;好几户家庭“趴”在脱贫线上极有可能成为边缘易致贫户;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没有新的增项……劳力匮乏、基础薄弱、产业单一、经济规模受限,还有很多棘手的问题。
村里的生活用水问题解决了,产业用水问题依旧存在。依傍在黄河边的贺家畔村虽然水资源丰富,但因为没有配套的灌溉设施,黄河滩地只能闲置,眼睁睁看着滔滔河水滚滚东流。就靠村民们一锹一锄地种红薯、玉米这些农作物,零散地养牛育羊,要想实现真正的振兴是不太可能的。
“必须要发展高效有规模的产业!”杨忠伟琢磨着,贺家畔村的全年平均气温要比县城高7-8度,同样的农作物口感更加香甜更加浓郁,最重要的是上市要早近半个月。他细细算了一笔账,各种农作物能抢先入市,卖上好价钱,这可是再好不过的振兴切入点呀。
千村千面、万村万貌,为了打造适合的产业,杨忠伟电话咨询、实地调研,先后了解了山东努比亚黑山羊、安徽波尔山羊、榆林白绒山羊、韩城大红袍花椒、延川大黄杏、山西红薯,最终确定打造种植业和养殖业并行的两条线:
第一条线是5项产业链条——百亩高品种黄河滩地低改红枣经济林、百亩山地大黄杏生态修复经济林、百亩本地山桃生态修复经济林、百亩大红袍花椒树集体经济林、百亩黄河滩地小型经济作物园;第二条线是发展5家超百畜养——以养羊、养牛、养猪为主,鼓励超百只养殖户发展,鼓励引导推动农民致富,带动全村养殖业发展……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要是能在保护生态治理时引进灌溉与排水工程,借着这股东风,让村里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形成规模,让母亲河真正孕育这一方土地,那该多好。打定主意,杨忠伟一有空儿就往县里跑,成了土地局、规划局的常客,一听到有生态项目,他就极力介绍贺家畔村地理位置的独特之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让大家瞠目结舌,纷纷笑称他是局里的专业“编外人员”。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前两天传来了好消息,出现了文中开头的一幕,陕西自然资源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的《清涧县贺家畔农田提升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设计报告》通过了最终的评审,听到这个好消息,杨忠伟眉头舒展的同时,抖擞精神又瞄上了下一个目标 。
作者:李艳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肖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