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第一书记的“三件宝”

发稿时间:2022-05-31 10:53:00 来源: 重庆法治报

  ▲张楠开展工作的“三件宝”

  强光手电、执法记录仪、《民法典》……去年5月,当张楠来到长寿区双龙镇红岩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这三件东西就成了他在村里开展工作的“三件宝”。

  张楠是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的干部,2021年5月,他作为市派驻村第一书记被派驻到红岩村。驻村一年时间,不知不觉他已经写满了三本工作笔记,其中一本笔记本的封面上,写了这么一句话——“法治乡村建设,引导村民知法、懂法、信法、守法,任重道远。扭转村民固有思维,是个长期且艰巨的过程。功成不必在我,但我愿投身其中,尽自己微薄之力。”

  信任牌——不愿戴草帽的张书记

  张楠是80后,中等身高,体格健壮,从小在山西城里长大,没有干过农活,也没有经受太多风吹日晒。刚到村里时,张楠出门总是头戴草帽、手戴防晒袖套。村民们看着眼前这个外地小伙儿,心里犯嘀咕:“这么年轻,重庆话说得倒土不洋的,一看就没吃过苦。”“他知道农村的活路儿吗?”“他能带着我们干点啥?”……

  “刚驻村时,我能明显感受到村民们对我的不信任。”怎么才能拉近和村民的距离?张楠思索一番后,首先就脱掉了草帽和袖套,换上了休闲装和运动鞋,开始每天逐门逐户核实信息,详细了解村里每家每户的生产生活等情况。

  “嬢嬢,屋头现在就你们老两口在家,娃儿们都在城头上班去了哇?”“天气热起来了,禽舍要注意防暑降温,院坝要清扫干净,屋内收拾整洁,这个月争取多得两颗星星嘛。”几个月下来,张楠不仅皮肤晒得黝黑,还练出了一口听不出山西乡音的当地口音,村民们渐渐跟他熟络起来,对他的看法也发生了很大改变。

  一次院坝会上,一位村民向张楠反映情况时,故意半开玩笑地说,现在评低保户都得有关系才行,比如她邻居,家里很“恼火”村委也没人管,以前吃过低保后来还被取消了。张楠一听,马上就指出,该村民家里情况他很清楚,之前享受低保是因为他们儿子生病,如今早已痊愈并在外地成家立业,甚至连该村民的子女此前为村里捐赠过抗疫物资事宜都说得清清楚楚。“也!没想到你了解这么多,记得这么清楚,还‘麻’不到你张书记。”村民们笑成一片。

  张楠到红岩村工作,还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他说:“村里姓张的最多,红岩村也可称‘张家村’。刚好我也姓张,与村民日渐熟悉之后,他们把我当成自家人看待。”

  ▲张楠走访帮扶脱贫户张银轩时,被他拉着不撒手

  张银轩是村里的脱贫户,也是致富带头人。每次到张银轩家里走访,张银轩都紧紧拉着张楠的手,“书记,你太好了,太好了。”受疫情影响,张银轩家生产生活非常困难,张楠了解情况后,自掏腰包购买了化肥、鸡仔。还经常开车接送他们出行,并为老两口争取到了有经济收入的公益性岗位。“我姓张,我就当自己是他们的侄子,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就像在照顾我的家人一样。”张楠说。

  治理牌——用好“法”“理”“情”

  张楠家住万州,周末才能回家一次,遇到疫情管控,甚至连续几周不能回家。只要张楠在村子里,几乎每天都是深夜才离开办公室。只要办公室还亮着灯,村民们都随时可以去办公室找他反映问题、倾诉烦恼、商量对策……在张楠的办公桌上,长期摆放着强光手电、执法记录仪和《民法典》,这“三件宝”,是他驻村以来最有力的“帮手”。

  “每天晚上吃了饭,我都要在村里转转,找村民拉拉家常。走夜路没有强光手电可不行,执法记录仪是为了调解处理矛盾纠纷时有现场视频,而《民法典》,我时常都会翻一翻,给村民普法、讲法时才能准确引用法律条款。”在驻村之前,张楠一直从事的检察技术工作,是用“法”与“人”打交道。满怀踌躇地来到村里后他才发现,乡村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简单。“在村里与人打交道,不仅要用‘法’,还要用‘理’,更要用‘情’。”

  去年,红岩村进行人居环境大改造。村民余某认为,该项目只给她预留了1.2米人行便道,没考虑她家车辆出行问题,要求修一条3.5米宽的道路,并且要从国道直通她家门口。为此,她多次阻碍施工,甚至强行破坏项目修建的花台,造成施工方损失1万余元。

  为了还原事实真相,张楠靠着过去积累的办案经验,去查看村干部电脑里保存的所有照片,终于从成千上万的照片中找到余某家过去的照片。“照片看得很清楚,新建的花台原为村集体土地,栽满了树枝,余某回家靠旁边的步梯,而车辆则停在下方晒坝,项目实施并未损坏出行步梯,且考虑到她出行方便还留出人行便道。最初我们找她协商,酌情考虑扩宽路基,可她不听劝,触犯了法律,最后因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被依法拘留。”

  余某的家属急了,找到张楠哭诉求助。张楠首先向其家属讲明了事情的原委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并多次分别与家属和施工方沟通调解,双方终于达成了赔偿协议,施工方表示谅解并出具了谅解书。“她的行为虽然触犯了刑法,不值得提倡,但她的诉求,我们工作队和村委经过研究觉得可以考虑,将人行便道扩宽以方便车辆通行。我们就是要引导村民守法,合理反映问题,协商解决问题,遏制歪风邪气。”张楠说。

  “有些村民的法律意识淡薄,不懂得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违法,同样,当权利受到侵害时,也不知道用法律来保护自己。”驻村一年来,张楠利用自己从事政法工作的职业特点,通过院坝会、村民代表大会、入户面对面交谈,不断为村民宣讲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逐步提高了村民的法治意识。

  ▲即将开展休闲文旅产业打造的红岩村付家凼水库

  实干牌——626盏路灯照亮65个湾落

  5月23日中午,太阳当顶,稻谷低垂。张楠来到1组沙塘湾纳凉点,见到张书记走得满头大汗,正坐在长椅上闲聊的几位大爷,不自觉地帮他摇起了蒲扇。

  “村里选择合适的地点,一共修建了8个休闲点,安装了休闲椅、象棋桌、遮阳亭等,供村民们乘凉、娱乐、聊天。”张楠介绍说,“纳凉点一建好,就成了村民们干完活吃完饭后最喜欢的地点。现在,每天我都要去不同的纳凉点跟大家聊聊天,同时就给村民们宣讲了政策法规,顺带还沟通了感情,掌握了各家各户的最新情况。”

  ▲张楠在村里的休闲点召集村民开院坝恳谈会

  除了纳凉点,张楠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还干了一件大事——给方圆6.48平方公里、65个湾落的红岩村安装了626盏太阳能路灯。现在一到晚上,全村的大路小巷都被照得亮堂堂的。张楠的“三件宝”之一强光手电,眼看就要“下岗”了。

  “村里不比城市,没有路灯和商业灯光,晚上村里漆黑一片,不打电筒什么都看不见,我来到村里不久,就为大家晚上出行和活动担心。”张楠想了又想,决定先从路灯这件实事干起。

  面对村民的质疑和资金压力,张楠交报告、递申请,一边筹措资金,递交项目申请,一边带领驻村工作队队员与村“两委”一起走遍各个湾落,选择安装地点,确定施工方案。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最终落实了全部项目资金,给全村安装了626盏太阳能路灯。

  村民们竖起了大拇指:“现在晚上出门活动方便了、安全了,新来的第一书记真是干了一件大好事。”

  情感牌——私车成了村民专车

  ▲张楠开“专车”到廖淑荣组长家里接她开会

  张楠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开进村的车是自己的私车,但也成了许多村民的“专车”,村里坐过张楠车的人可不少。3组组长廖淑荣今年73岁,每次参加全村组长工作会议,到达开会地点时都气喘吁吁。细心的张楠发现后,便抽空带着邹德彬和张福江两名驻村工作队队员,沿着廖淑荣日常开会走的路线走了一趟,结果花了一个半小时。从此以后,每次开会张楠都会提前开车去接廖淑荣。

  廖淑荣觉得过意不去,逮了一只自家养的老母鸡想要送给张楠,结果被张楠拒绝了。“绝对不能拿村民一针一线,如果一定非要送给我,那我就自己掏钱买下来。”廖淑荣担心自己给张楠添麻烦,每次开会就早点出门,张楠知道后则更早去接她。相持几次后,廖淑荣也就不再坚持了。

  真心换真情。张楠对村民用了心,村民也同样感动着他。

  在一次关于修路发放补贴的村民纠纷事宜中,廖淑荣多次主动站出来劝说本组的村民,给他们做思想工作。为此,她被不理解的村民恶语相向。听说此事后,张楠立即开车带着正巧来探亲的妻子赶到了廖淑荣家里,一起安慰她。

  “在选择安装路灯的点位规划时,廖婆婆再次主动提出优先照顾其他地方,最后再考虑她家附近的位置。这是村民朴实、真挚的感情,他们对村里的那份热心和无私的精神深深触动了我,也鞭策我要更好地履行职责,担好肩上的这份责任,为村民们办实事。”张楠说。

  驻村时间越长,张楠对红岩村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他在一本工作笔记的封面上写道:“雁过留名,人过留声,我不求留名,也不求留声。只希望两年后之红岩村,比今日之红岩村能有变化,哪怕只有一点点,我亦无悔。”

  “等明年驻村第一书记任期期满之后,如果单位没有合适的人选派驻,我愿意继续留在红岩村工作,与这里的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张楠带着“三件宝”,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打出的“四张牌”,得到了区里、市里的高度肯定。前不久,重庆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周松在红岩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调研时盛赞该村:产业基础有、集体经济好、获得赞誉多。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有广度、乡村振兴有深度、为民服务有温度。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