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从省城“白大褂”到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

发稿时间:2022-06-28 09:13:00 来源: 天眼新闻

  一年前,他身穿白衣大褂与病魔奋战;一年后,他满头大汗、两腿裤泥助力乡村振兴——他就是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选派到三穗县八弓镇蜜蜂村的第一书记黄凇崧。一年来,他带领群众种植中药材、发展生猪养殖、改善医疗条件,从“异乡客”成了村民心中的“自家人”。

  从省城“白大褂”到乡村一线“致富兵” 

  “我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扶贫干部,这是一件多么伟大而又光荣的事!”这是蜜蜂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凇崧的心里话。

  黄凇崧(右)在三穗县人民医院作病理指导

  2021年4月,黄凇崧接到了驻村工作任务。两周后,他交接完医院工作,脱下白大褂,背着行囊带着嘱托,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前往蜜蜂村的路上。“惠农政策、乡村振兴、县情村情……除了医疗工作其他的都是全新课题”。黄凇崧一路上忐忑不安,心中不免有些焦虑和怀疑。

  既来之则安之。要想得到群众的认可,就必须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盼,主动掌握村情民意的“第一手”资料。短暂休整后,黄凇崧挎着背包,一支笔、一本民情日记挨家挨户走访,一个月的时间,民情日记里记满了整个村产业的发展情况和群众的建议意见。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 

  “看病得究其病因,找准病灶,方能对症下药。”黄凇崧说,蜜蜂村贫困的根源在于劳动力外流、产业单一,留不住人是根本,村里青壮劳力大多在外打工,留守村民主要靠种玉米、大豆等作物,且投入大、产量低、收益差。

  黄凇崧与村民共同商议产业发展

  为此,黄凇崧多次召开蜜蜂村产业发展研讨会,制定产业发展方向,通过政策宣传、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在村上成立专业合作社,动员脱贫户主动加入,解决部分建档立卡户劳动力不足的难题。“说到底,就是要让村民们信任你。只有信任你,他们才会发自内心支持你的工作。”黄凇崧动情地说道。

  2021年底,村合作社生猪养殖集体经济盈利20余万元,脱贫户每户分红544元,并被作为“企业+合作社+党支部+贫困户”的典型得到县级表彰。现在的生猪养殖基地,常年存栏3400余头能繁母猪,一年出栏猪仔量就达1万余头,产业可谓兴旺。

  黄凇崧与群众一起种植头花蓼秧

  今年3月,黄凇崧还带着队伍到施秉县、黔西县等地,实地考察头花蓼药材产业项目,引进贵州瑞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对种植中药材头花蓼实行统一种苗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加工,构建以销定产、以销促产、产销紧密衔接的农产品供销体系,促进村闲置劳动力就近就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谈及村里的未来发展,黄凇崧自信地说:“有信心带领全村一道把头花蓼产业打造成蜜蜂村的一张美丽名片。”

  医者仁心,治病救人倾情奉献

  给村民带来真金白银收入的同时,黄凇崧还给村民们带来了医疗服务。“疾病同样是不少家庭主要致贫原因,很多家中顶梁柱身体垮了,家也跟着垮了。”黄凇崧感叹道。

  黄凇崧将改善当地医疗水平作为驻村工作的重要部分,决定依托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强大的医疗资源,搭建与当地医疗卫生机构沟通的桥梁。

  黄凇崧发现蜜蜂村有的老人,因长期承担繁重的农活和潮湿的工作环境,导致患上严重的风湿病,天气变化时便疼痛难耐。有的老人长期饮酒,血压非常高。他决定通过自身资源优势,帮助群众开展体检,并为他们开一些中草药治疗的方子。

  “杨大爷,今天敷药没?感觉怎么样了?张大伯,我给你开的方子你还在用没?血压有没有降下来,要记得按时服药。”就在黄凇崧的一声声亲切的问候声中,群众对他的好感也越来越好,群众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针对蜜蜂村留守老人、儿童多的实际情况,黄凇崧还组织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每年对蜜蜂村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及儿童开展健康普查,掌握群体健康状况,对慢性病、多发病进行病前干预。同时,受三穗县人民医院的邀请,黄凇崧还指导县医院病理科的建设,在医疗质控、科室管理方面提供长期帮扶。

  作为第一书记,黄凇崧肩上有时代和人民赋予的责任。时下,他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履行乡村振兴第一书记的使命和职责,努力为群众描绘出乡村振兴的绚丽蓝图。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