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从伟 康岩
心似长堤柳,千丝又万丝。
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的村头巷尾活跃着一支队伍,走村入户访民情,田间地头话发展……他们是济宁市二十里铺街道驻村第一书记服务队。
服务队的32名驻村第一书记扎根帮扶村,深情付出,“驻”进百姓心坎里,32个帮扶村也如初春的柳树,抽出了新绿,变了模样。
解“急难愁盼”
“驻”进百姓心坎里
2021年10月,来自不同岗位的32个人,奔着“让村庄变得更好一些”的同一个目标,来到了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下辖的32个村庄,任驻村第一书记。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这句老话放大到一个村,也适用,因为每个村也有每个村的“难处”。
村里的难处正是驻村第一书记们工作的重点。该怎样打开局面?驻村第一书记们给出了一致答案:融入百姓,解群众急难愁盼。“咱只有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才能‘驻’进他们的心坎里。”驻村第一天,服务队队长唐勇就语重心长地说。
困难面前,抱着有解思维,驻村第一书记们各显神通。
济宁市委编办派驻后屯村第一书记田猛猛利用30万元第一书记基础项目帮扶资金,改造、新建村下水道、盖沟板设施,春节期间为困难群众发放40套温暖箱。
争取“农村四好路”建设政策资金,修建拓宽中学路800米,全面完成自来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保障村民用水安全,同时争取派出单位帮扶资金,安装路灯84盏,解决群众夜间出行难题,这是济宁市总工会派驻陈庄村第一书记李贤贤作出的努力。
来自济宁高新区人民法院的周喜凤则化身“法治宣传员”,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联合派出单位多次到村开展民法典、反邪教、防电诈、扫黑除恶、乡村振兴的法治宣传活动,发放图书700余册、宣传页2000余份,利用入户走访了解村民法律需求,解疑答惑,调解纠纷,化解村内各类矛盾纠纷30余次。
来自济宁大数据中心的周广露“技多不压身”,把大数据应用到了帮扶村,为姜辛庄村研发了村居管理系统,打造了“1+8+N”体系结构,通过报表功能帮助村两委对村居人口基本情况等进行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农村服务管理模式,提高基层人口管理信息化能力,如今该系统在二十里铺街道的所有村庄都落了地。
62路公交车开到了大屯村村头,市里的专家为行动不便的村民上门义诊,贫困残疾儿童领到了爱心商家赠送的轮椅和康复器材,市妇联的“爱心大篷车”定期开进帮扶村……
烦心事一一解决,暖心事不断上演,如今,在32个帮扶村,看到更多的是百姓脸上的笑容。“驻村第一书记是真为咱老百姓办事的!”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出谋划策
激发村庄发展内生动力
老百姓的“急难愁盼”要解决,村庄的长远发展也是二十里铺街道驻村第一书记们“念念不忘”的。
3月29日下午,驻村第一书记仲伟志又来到程街村村北的石斛种植基地,再过一个多月,石斛就将进入收获期,销路问题是他最关心的。
驻村以来,仲伟志走访了解到,石斛种植是村里的支柱产业,但种植规模小,产品单一。在仲伟志的带动下,基地新建了石斛深加工车间,开发了多款石斛产品,同时打开了电商线上销售渠道,打造育苗、种植、生产、销售全产业链。
为了把程街村打造成石斛产业特色村,仲伟志对接国内知名规划设计研究院,为程街村编制了发展规划,做了全面系统地规划和提升。
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派驻郗庄村第一书记陈方则在“人力”上做起了文章。
在郗庄村,一座两层的建筑正紧锣密鼓施工中,这是陈方正在推进的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中心项目。“目前主体结构已经完工,正在进行配套设施的建设。”陈方一袭短发,言谈举止间透着干练,“听着施工的机器声心里就踏实。”
在村里建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中心,陈方心里有“底气”。驻村期间,陈方了解到,现在农村妇女劳动力富足,但缺乏一定的职业技能,而很多企业又面临着招工难的问题。“何不在人上做文章?”经过多次沟通,最终与汶上县服装商会达成合作意向,负责当地服装企业用工的技能培训,既解决了村民们的就业问题,也能增加村集体收入。
“郗庄村是任城区农村居民信用体系建设的典型村,依托村内富余劳动力资源,我们正谋划成立人和郗庄物业公司,通过专业化规范化培训打造真诚专业的‘郗庄大嫂’,擦亮人和郗庄品牌。”陈方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