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绥江驻村工作队:为了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幸福

发稿时间:2024-04-02 09:51:00 来源: 云南网-昭通日报

  “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派来这么好的驻村干部,他们踏踏实实地为我们村民办实事……”走进绥江县中城镇农业村,村民们对驻村工作队赞不绝口。 

  这支驻村工作队由昭通市委政法委、昭通市生态环境保护局绥江分局派出的3人组成。2023年5月,接过上一任的接力棒,驻村工作队队长宋娜,队员丁国坤、黄玫入驻农业村,他们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诠释驻村的责任与担当,成为农业村党员群众的主心骨、产业发展的引路人、服务群众的暖心人。 

  网格化监测筑牢返贫底线 

  今年3月,村民吴廷友妻子重病住院,他要照顾妻子不能出门务工。“我家是脱贫户,可妻子重病需要花很多钱,压力一下子增加了不少。”吴廷友说。 

  驻村工作队在走访得知吴廷友家的困境后,立马进行了核实。“核实情况后,我们给他的妻子申请了低保,协调有关部门加大救助力度,向他儿子、儿媳推荐了务工就业岗位。”宋娜说。 

  防返贫,贵在精准及时。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决定将农业村划分为29个网格,统筹驻村工作队员、村干部、帮扶干部力量,实行网格化监测模式,实现监测帮扶网格化、标准化、精细化,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我们入户走访主要围绕群众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建设及治理等多方面开展集中排查。对排查出来的困难家庭,从产业培育、惠农政策落实、劳务就业、义务教育、医疗保障、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方面因户施策,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宋娜介绍。 

  产业就业让村民腰包更鼓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刚驻村时,驻村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察看产业,确定了以“半边红”李子、“大五星”枇杷、蔬菜种植为重点的三大产业,并对现有产业提质增效,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目前,农业村已发展“半边红”李子、“大五星”枇杷、蔬菜5500余亩。“驻村工作队经常邀请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为村民开展枇杷种植培训,让我们科学掌握种植技术,提高枇杷产量和品质,2023年我家枇杷收入达15万元。”村民赵纯元说,“没有驻村工作队的大力帮扶,就没有村民的钱包鼓起来,生活更有奔头了。” 

  驻村工作队除了抓产业增收,还积极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向村民推荐务工就业岗位,协调开展家政服务、钢筋工、叉车工、电商经营等技能培训,促进村民增收。 

  村民刘芳家仅有1亩多地,孩子生病,无稳定收入。今年3月,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她选择了外出务工,到江苏省的一家电梯生产厂上班,月收入4000多元,家庭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刘芳高兴地说:“感谢驻村工作队,我很喜欢这份工作,相信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像刘芳一样,现在村里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实现了就业,寻找到更多的发展机会。截至目前,农业村已有2438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 

  安装路灯温暖民心 

  “路灯亮了,夜间走路更有安全感了!”近日,农业村安装了70盏太阳能路灯,不仅点亮了农业村昏暗的道路,也温暖了村民的心。 

  “我们村是绥江县的蔬菜种植基地,村里种植蔬菜的农户很多。以前,村民起早卖菜只能依靠手机、手电筒等工具照明,很不方便。老人们天黑后出门害怕摔跤。”村民李大爷说,让路灯亮起来成为全村群众的共同心愿。 

  “每次入户走访,听到群众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早晚出行不方便,我们把情况反映给帮扶单位昭通市委政法委,很快,单位就帮我们筹到了帮扶资金。”宋娜介绍,原本计划分散安装路灯,但经过村“两委”集体商量,最终还是决定把路灯集中安装在人流量较大的进村路口。 

  这个决定得到了村民们的赞同。驻村工作队马上与村“两委”就如何采购、安装路灯事宜进行研究,确定安装点位,安装数量。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节省安装费用,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及部分党员群众主动加入到安装工程中,经过大家共同努力,仅用5天时间,就将70盏太阳能路灯安装结束。 

  “没想到村民期盼已久的路灯,村里这么快就解决了,非常感谢驻村工作队为我们办实事。”村民牟泽兵说。 

  暖心守护“一老一小”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孩子能否开心成长、老人能否健康长寿、特殊群体能否得到关爱和帮扶,‘一老一小’服务事关所有家庭的幸福。一直以来,我们驻村工作队聚焦‘一老一小’两个群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关心关爱活动,把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里。”宋娜说。 

  近日,笔者走进农业村小学,校园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驻村工作队正在捐赠校服。驻村工作队将157套新校服发到每个学生手中。领到崭新校服的学生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谢谢叔叔、阿姨们对我们的关心,我们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后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穿上崭新校服的孩子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与兴奋。 

  捐赠仪式结束后,驻村工作队又到留守老人家中走访。“李大伯,最近身体怎么样?生活有啥困难?自己在家要注意用电用火安全,有什么困难就及时跟我们说。”驻村工作队来到李国祥老人家与他拉家常,帮助老人打扫卫生,叮嘱老人保重身体,注意安全。 

  据介绍,农业村有1157户4606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782人,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743人。驻村工作队聚焦“一老一小”两大重点群体建立工作台账,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生活困难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卫生清扫等服务,切实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为留守儿童提供情感陪护、作业辅导、心理慰藉等服务,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法律服务解民忧促和谐 

  “丁律师,我孙子在游戏里充值了,是否能追回?”“我们在外打工,老板拒不支付工资,这钱能要回来吗?”近日,在农业村组织的法律宣讲会上,村民争先恐后地向驻村工作队员丁国坤反映。 

  丁国坤在大学期间就读法律专业并取得了法律职业资格证。“群众的事说起来大多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柴米油盐的小事,但处理不好,妨碍心情、破坏幸福生活不说,也会带来邻里纠纷,影响村民团结。”丁国坤说,为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急难愁盼问题,2023年8月,驻村工作队发挥自身优势,成立了法律咨询室,将法律服务打造成干部群众的“连心桥”,为村民提供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 

  “驻村干部在村里办了法律咨询室,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免费的法律服务。”村民文仲美说,在农业村,只要遇到法律难题,村民们都会向村法律咨询室求助。如今,法律咨询室成为了村里的热门场所。 

  据了解,村法律咨询室除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外,还会不定期开展法律宣传活动,为村民宣传婚姻家庭、道路交通、财产安全、消费纠纷、劳务纠纷、电信诈骗等事关村民利益的法律法规,增强村民法律意识。截至目前,村法律咨询室已组织开展了法律宣传20余场,解答村民法律咨询40人次,有力地维护了农业村和谐稳定。 

  乡风文明绘就幸福底色 

  走进农业村,宽阔平整的通村公路、青瓦白墙的村庄、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这是农业村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带来的喜人变化。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驻村工作队配合村“两委”持续深化文明村建设,在村庄醒目位置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宣传栏,弘扬时代新风。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组织村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污水治理、庭院绿化、基础设施建设,扮靓美丽乡村。 

  同时,成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和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针对少数群众大操大办红白事、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订立村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大力整治环境“脏乱差”等乱象,引导群众坚决抵制各种不文明行为,形成文明向善的良好社会风气。持续开展“最美家庭”“绿色家庭”“美在家庭”“好公婆”“好儿媳”等评选活动,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积极营造向先进看齐、以典型为范的良好社会氛围。着力打造生活好、生态好、环境好、治理好、文明程度高的“四好一高”美丽宜居村庄。 

  “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驻村工作队表示,下一步将协调各方力量加大帮扶力度,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