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进村民心坎里
发稿时间:2024-06-12 09:45:00 来源: 农民日报
——辽宁省沈阳市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纪实
耿哲文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于险峰 张仁军
从5月初开始,黑土地上的人们忙碌了起来,整地播种、育秧泡田,沈阳乡村呈现出勃勃生机。
沈阳市深入贯彻中央及辽宁省委关于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决策部署,近3年共选派2195名驻村干部,其中省市选派干部占比达53%。在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驻村干部不懈努力、派出单位有力支持,沈阳市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沈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驻村干部奋战在乡村振兴第一线,每个人都是一面旗帜,既要政治过硬,也要能力过硬。为确保选优派强,在选派驻村干部工作中,沈阳市注重通过加强教育培训、严格管理考核、丰富载体活动等措施,推动驻村干部发挥帮扶作用,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开展为民办事服务等方面作出贡献,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凝心聚力,建强村级党组织
村部简陋破旧,队伍活力不足,道路年久失修……这是沈阳市苏家屯区林盛街道达连屯村第一书记胡常俊到达连屯村报到第一天时的感受。2021年9月,由于新一届村“两委”换届不久,村里的发展思路尚未形成,如何尽快建强组织、凝心聚力,是摆在胡常俊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了让村里有一个良好的党员活动、服务群众场所,胡常俊通过“上级争取一点、村集体投入一点、其他渠道筹措一点”的方法争取经费9万余元,对破旧的村部进行升级改造。2022年,又抓住沈阳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集中改造建设的宝贵机遇,争取资金27万元,扩建村部面积85平方米,党群活动阵地建设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村里的老党员提到新村部十分满意:“原来的村部很久没修,这两年建好了,大伙儿很满意,现在村里有活动都爱来,支部的号召力增强了。”
胡常俊在村里组织开展“聚力兴产 锋领达连”活动,号召全体党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政策宣传、民意收集、村务监督、科技示范等13个方面主动认领岗位,争当推动发展的先锋力量。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驻村工作以来,胡常俊以党建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动能,以干求成,以干求胜,打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组合拳”,真正将“驻村”转化为“助村”。在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达连屯村党建项目荣获苏家屯区“党旗飘扬、书记领航”工程“十大党建品牌”。
乡村要振兴,组织是保障。苏家屯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崔海燕说:“省、市明确将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第一书记的首要职责,苏家屯区制定了驻村工作20条措施,推动第一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振兴产业,推进强村富民
当记者走进法库县草根泡村,村民在忙着育秧,“今年大伙儿种水稻的劲头很足,因为咱村里办了磨米厂,每斤稻子较以往能多赚5分钱。”草根泡村不少村民表示。
过去由于周边没有加工厂,他们只能将水稻运往附近县市进行加工。村里自办加工厂后,节省了外运的人力物力,还有了更宽的销路,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为村集体带来了收益。
草根泡村第一书记刘思宇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促进村民增收的有效抓手,在派出单位沈阳市退役军人事务的支持下,他协调双拥共建扶持资金30万元用于修缮稻米加工厂厂房、仓库,并联合全镇第一书记打造“依牛堡子助农集市”平台,2023年签署大米采购订单130万斤。目前,村里的加工厂已初具规模,刘思宇的目标是继续把资源引到村里来,提升加工厂产能,从而带动周边村庄的发展。
第一书记的工作离不开派驻单位的支持,沈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有关负责同志向记者介绍:“局里统一协调3支驻沈部队分别与3个村结成对子,通过党建联建、项目共谋、扶贫慰问等活动,为驻村干部提供支持,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新民市弓匠堡子村原是一个村集体负债200余万元的经济薄弱村,村民大多种植玉米、水稻,辛苦一年挣不到多少钱,想致富却力不从心。第一书记林巍到村后,访了干部群众,看了田间地头,让他感到十分困惑的是,村里一片片欣欣向荣的榛子树,为什么没有好的效益?
榛子收了就卖给商贩,利润很低,去除人工,基本赚不到什么钱。村民苦于没有销路,村干部苦于没有思路。
“市里鼓励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这是把农户组织起来,把榛子产业整合起来的好路子。”林巍积极动员党员干部,建立了榛子产业合作社,并自掏腰包,筹资建立了榛子加工厂,通过产业聚合,农资的成本下降了,通过炒制加工、电商销售,榛子的效益增加了。现在,弓匠堡子的榛子不愁卖,村民挣到了钱,村集体每年的收入也达到了20万元。
记者采访时看到,驻村第一书记根据村情特点,通过争取派出单位支持,创办集体合作社等方式,掀起了发展农村产业的“热潮”,为富民强村注入了新动力。
“我们出台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建设、村级集体经济攻坚突破等多个政策,并将派出单位履行捆绑帮扶责任情况纳入赛道考核,就是引导驻村干部积极履职,推动派出单位有力支持,努力提高帮扶效能,近3年,沈阳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了连续跨越,其中驻村干部和派出单位发挥了重要作用。”沈阳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悉心服务,解民忧纾民困
在沈阳市辽中区茨榆坨街道后岭村,记者看到每个路口都装上了监控,这让人感觉很安心。第一书记鲍竹来自辽宁省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选派到村里工作后,因为村里发生入户盗窃和人口走失事件,他首先关注的是村里的治安问题。
鲍竹推动后岭村党总支部与沈阳市勘查测绘研究院党支部建立结对共建关系,积极争取60万元扶持资金,建设了以村庄网格化、装户图为基础,集摄像头网络架设、计算机平台管控、智慧安防、手机App、微信小程序互动等多种技术手段一体化的多维乡村综合智慧服务平台,开启了智慧化乡村治理。
2023年7月,村里有一位老人走失,村干部通过智慧化治理系统,迅速找到了老人,解除了一家人的焦虑不安,增强了村民的安全感。
浑南区魏家沟村第一书记李焕发的驻村日志中密密麻麻记录着一件件民生实事:带着贫困户就医,个人出资垫付两万元医疗费;引进公交车,方便村民出行;更换变压器,解决停电问题;修建体育健身休闲广场,丰富村民文体生活;入户谈心,帮助叛逆少年重返校园;联系推荐保安、保洁等工作岗位,帮助村里30多人就业……
李焕发常说:“谁把群众冷暖装在心里,群众就把谁当亲人。”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李焕发没有休息日,每天早早到村,哪家有了困难,他总是能第一时间关心到位、帮助到位,这也让他成为村民眼中的“热心人”“贴心人”。
像这样的为民服务“成绩单”,沈阳市驻村干部交了一份又一份,康平县刘家窝堡村第一书记宋楠楠创办的“老人日间照料站”“儿童托管班”,赢得了村民的认可;浑南区王滨沟村第一书记费雯开办免费“陪伴课堂”,累计服务儿童近千人;新民市黄家岭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唐海波,自费为困难户修建羊舍,购买扶贫羊,帮助创业增收……
沈阳市创新开展驻村第一书记“我的项目我的村”主题活动,指导驻村干部落实“党派我来的”温暖行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行动等重点任务,推动驻村干部累计实施帮扶项目3000余个,推进党组织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数约500个,帮助化解矛盾纠纷9000余件,为村民办好事实事超1.7万件,解决了大量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将党的温暖送到了农民心坎上,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为乡村振兴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