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飞书记”在乡村“接力”奔跑
发稿时间:2024-07-23 11:05:00 来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十多年前的紫云自治县猴场镇小湾村,是出了名的穷山旮旯。因土地贫瘠、交通滞后以及产业结构单一,被划为典型的贫困村。2017年,山村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对小湾村实施定点帮扶,成员单位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积极策划部署,选派优秀年轻同志任驻村第一书记,实施组织帮扶、产业帮扶、人才帮扶、消费帮扶以及文化帮扶等。如今,小湾村走出了贫困,还被授予文明村寨、法治村寨、民族团结村寨、旅游村寨以及特色田园村寨荣誉称号,实现了美丽的嬗变。
巧合的是,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连续派出的三任驻村第一书记,名字中都带有一个“飞”字,他们一任接着一任干,在产业帮扶、教育帮扶和党建引领方面带领村民自强不息,辛勤耕耘,并积极主动争取航空工业集团政策支持,完善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村容村貌,仅在蓝靛产业、精品水果、家禽及水产养殖等项目方面,投入超过1600余万元。
第一任驻村书记张恒飞
“那时候,村里都是黄泥路,汽车开不进去,张书记只能靠步行下村组走访。我们村一共有7个组,张书记光从村委会走到卡益组就花了7个小时,组里再调研走访一圈,又需要2个小时。就这样的条件,张书记每天都要走访一个组,太不容易咯!”说起第一任驻村第一书记张恒飞,小湾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秦江山至今仍念念不忘。
2017年,张恒飞来到山乡,小湾村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时任小湾村党支部书记的阮文乔谈到与张恒飞携手合作,引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那段往事历历在目,“没有人接送,张书记背起一个小包,自己就找到村里面来了,第二天我们带着张书记到最贫困、最偏远的卡益组去找群众了解情况,看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回来就开干。到脱贫攻坚最后的2020年,张书记带着大家修好了柏油路,彻底改变了一代又一代人背马驮的历史。”
“怎么会这么穷?”“我们要脱贫,路在哪?”面对这些疑问,张恒飞深知,光有一颗滚烫的心是不够的,要根本改变小湾村的贫困状况,必须汇聚党群力量,团结战斗。通过对小湾村情民意的深入了解,张恒飞制定了具体的帮扶方案。与村支两委共同策划了绿色生态攻坚与短平快见效相结合的产业发展策略,实现了多元化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他注重人才培养和就业扶贫,通过教育培训和就业机会的提供,有效促进了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众志成城之下,这个曾经的贫困村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获“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2021年2月,张恒飞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因为初心,所以全力以赴。因为信念,所以倾情付出。因为嘱托,所以奋勇向前!”离开山村的前夜,张恒飞在驻村日记里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第二任驻村书记魏飞
“他贴心得很,把全村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不管是路过门口还是进家里坐坐,见面就喊伯伯、伯娘,哥哥、嫂子,一点都不像城里来的书记,反倒像是我们的邻居、亲戚。”这是小湾村村民们对第二任驻村书记魏飞的评价。
2021年5月,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室主任魏飞接力张恒飞,成为小湾村第二任驻村第一书记,并兼任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
魏飞深知“乡村要振兴、宜居是前提”,他团结村支两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制定制度、强化管理,积极争取各类帮扶资金,对小湾村进行了一系列提升改造。通过引导群众树立主人翁意识,充分利用群众内生动力,小湾村逐渐形成了“五室”“两场”“一宿”“一调”的布局,并以“四共三治”的理念推动小湾村实现高速、高质量发展。
为实现村庄整洁常态化,魏飞结合村规民约提出了《小湾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制度》,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院坝会等形式进行全覆盖宣传动员。同时,他还组织成立了村民监督小组,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建设,对不配合群众纳入黑榜进行管理,确保创建后长效保持。
妻子秦源,也是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在魏飞驻村期间她也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不仅利用暑假期间到小湾村开展关心关爱活动,还主动申请下乡支教,与魏飞并肩作战在乡村振兴第一线,为乡村的点滴变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能有这样一次成长和历练的机会,成为振兴路上的‘夫妻档’,为乡村的点滴变化并肩作战,共同积累人生‘财富’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魏飞与妻子感慨道。
在魏飞的带领下,小湾村荣获多项荣誉,包括国家级合作社、全省法治示范村、全省第一批优选“兵支书”乡村振兴工作点等。
第三任驻村书记向哲飞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院坝座谈进行了一大半,现任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派驻猴场镇小湾村的第一书记向哲飞,骑着摩托,风尘仆仆地赶来,并来了一段开场白。
和前两任一样,驻村一年的向哲飞积极争取各级各界的广泛支持,为小湾村“红蓝绿”特色产业(“红”为猴场美人辣椒种植产业、“蓝”为蓝靛种植及加工产业、“绿”为林下经济及蔬菜水果种植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他的努力下,村集体经济规模得以显著壮大,特别是在2023年,成功实现超过130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
向哲飞介绍,成功的关键是建立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在2023年度,帮助销售农产品超过100万元,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在帮扶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方面,他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确保了小湾村村民能够“家家有活干,户户有钱赚”。
“小湾的发展,离不开组织的关心支持。”向哲飞介绍,这些年,学校充分利用背后航空工业系统40余万员工的庞大消费群体,积极推动消费帮扶工作。通过购买小湾村的牛肉、鸡、猪、蛋、卡益脆桃、橘子、卡益香米等农产品,不仅成功将当地的“土特产”培育成为一项重要产业,而且将“小农户”顺利引入大市场,有效助力乡村农特产品进工会、进企业、进机关、进食堂。截至目前,累计消费帮扶资金已超过300万元,真正实现了产销的有效衔接。
“接下来,我们会持续推动小湾村‘农文旅’发展,为游客提供‘吃、住、游、玩’一站式的乡村休闲度假体验。真正实现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脸上笑起来。”向哲飞对小湾村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