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尽穷根 续写致富新篇
发稿时间:2024-08-16 10:20:00 来源: 农民日报
新疆于田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拔尽穷根 续写致富新篇
新疆于田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昆仑山北麓。受制于恶劣的自然环境,于田一度积贫深重,全县曾有161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超过12万。2020年实现脱贫摘帽后,于田县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总体要求,继续做好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目前,全县聚焦退出贫困村和脱贫人口,积极用好中央和自治区、地区、天津援疆帮扶项目,通过产业带动、就业扶持,脱贫人口收入持续提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时时监测 消除返贫风险
奥依托格拉克乡阿甫塔甫勒克库勒村的村民艾沙木东·土地实现脱贫后,2019年9月在干活时不慎伤了腰和腿。从村级研判、乡政府核实核准,到县乡村振兴局确认和公示,不到15天他就被列入“突发严重困难户”,纳入监测帮扶。村里不仅帮助他申请了低保,提高了康复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还积极协调教育部门帮助家里正在上职业学校的孩子享受“雨露计划”资助。
如今,身体好转的艾沙木东·土地在产业帮扶政策支持下养羊贩羊,平均月收入已达到了3500元,妻子和儿子也都实现了稳定就业。经村“两委”研判,认定他们家已经稳定消除了返贫风险隐患,通过逐级核实确认后,在国家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内进行了风险消除标注。
值得注意的是,艾沙木东·土地过去曾是建档立卡脱贫户,对各项脱贫政策相对熟悉。因为受伤而暂时失去了劳动能力,本人和村干部可以及时知晓风险隐患。但县里常有一些村民,或因为不能准确计算自家收入,或对监测政策不够熟悉,或因为“面子问题”不愿报告,导致出现风险隐患只能“独自面对”。
因此,脱贫攻坚任务结束后,“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帮扶、和“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帮扶、县直单位包联帮扶等各项帮扶工作,就成了于田县持续开展的重点工作,尤其是针对脱贫村、脱贫户的日常走访,始终坚持常态化进行。
目前,除了个人申报、基层干部排查外,于田还利用部门筛查预警、社会信息补充等手段,加强对脱贫户和脱贫村的监测,向脱贫户发放《于田县防止返贫对象帮扶政策“明白纸”》《于田县防止返贫对象申报政策“明白纸”》,并利用每周一升国旗等时机,向村民宣讲防止返贫监测政策,做到风险及时发现,帮扶政策及时跟进。
提振产业 特色农品量价齐优
于田县有耕地38万亩,人均耕地仅1.73亩。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利用有限的耕地,各乡镇农民手中的农产品实现了优质优价。
于田县是世界古老玫瑰品种的原产地,昆仑雪水和充足的阳光等自然条件为“沙漠玫瑰”创造了绝佳的生长环境。今年,于田县玫瑰花种植面积近5万亩,各类玫瑰花产品达40余种,已成为全县支柱产业。目前,于田县年产鲜花约1万吨,产值近1.5亿元,累计带动2万多户农民实现增收。
在阿热勒乡拜什托格拉克村,脱贫户买提于素甫·吾司曼今年种植了20亩玫瑰花,每亩收花300多公斤,已经全部卖给了加工厂,均价18元,纯收入达2.5万元。此外,他还通过为其他种植户提供农机服务,额外获得了12万元收入。
奥依托格拉克乡阿甫塔甫勒克库勒村靠近塔克拉玛干沙漠,过去一直是深度贫困村。通过发展大芸种植,目前全村农民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2万元。村里的脱贫户帕坦木汗·阿不都艾尼家种植了250亩大芸,因为当地的“红柳大芸”品质好,一直很受市场欢迎。去年,仅大芸一项她家就收入了13万元。
在沙漠边缘种植红柳,待其成活后,又在其根部种植大芸。这种模式,不仅增加了解农民收入,还减少了空气中的沙尘,改善了生态。目前,于田县的大芸种植面积已达18万亩,大批脱贫户通过种植大芸走上了致富路。
此外,充足的光照也让于田县兰干乡的葡萄远近闻名。开提米里克村脱贫户买买提艾沙·赛地家的4.5亩无核白葡萄,去年鲜葡萄卖了5000元,葡萄干卖了1.5万元。近几年,葡萄叶子也成了“稀罕货”。经过晾干处理的葡萄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食品的包装。买买提艾沙·赛地通过挑选采摘葡萄叶子,今年已经卖了1500元。
就业帮扶 夯实增收基础
日前,在新疆神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里,记者看到身着工装的各族工人正忙着加工于田县本地的农副产品,这里生产的核桃、红枣等产品,远销广东、上海等地,2023年销量已接近1亿元。自2021年注册成立后生产和销售规模逐步扩大,已经帮助110多名附近群众实现了稳定就业。
而公司所在的于田天津工业园区,是天津援疆力量长期帮扶结下的硕果。目前园区入驻企业已经达89家,总就业人数达1.4万人。据统计,目前园区人均月薪2700元,大量脱贫户在这里从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
热依汗古丽·麦提图尔迪一家,就是从位于昆仑山山区的阿羌乡易地搬迁到工业园区定居的。在工业园中新建的“新家园社区”有了新家后,她和母亲都在园区的新疆津垦通和农牧业有限公司实现了稳定就业。
除建设新家园社区外,工业园区中还为来自各乡镇的务工者提供员工宿舍、夫妻保障房等。务工者的孩子可以在园区中上幼儿园、小学、中学。有老人需要照顾的家庭,还可以把老人接到园区的养老院中,由专人照看。
除了在园区内务工,一些脱贫户选择在村里创业,也能实现持续增收。在兰干乡开提米里村,吐送汗·巴提拉用自家临路的安居房,开起了吐送汗日用品店。因为位置好,洗衣粉、小食品、文具等商品卖得很好,商店每月的利润都在1500元以上。开店的同时,夫妻二人家里还种着2.5亩的葡萄,养着28只羊。也正是因为成功创业,吐送汗·巴提拉享受到了2000元的自主创业奖补金。
目前,对实现稳定就业和创业的脱贫户,于田县落实到户奖补政策,给予物质奖励。2024年以来,已向1330户脱贫户发放就业或创业奖补资金209.09万元。(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道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