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涵:我要在乡村接续奋斗
发稿时间:2024-09-01 10:50:00 来源: 农民日报
过去的五年里,来自山西省晋城市的郭子涵,一直在第一书记的岗位坚守,从脱贫攻坚期的陵川县附城镇台北村第一书记,到后来的陵川县平城镇秦家庄村第一书记,走出校园,走进村庄,她的青春书写在台北村、秦家庄村的沟沟峁峁。
为什么?起初,是因为父亲。她的父亲叫郭建平,山西兰花集团莒山煤矿干部,时任台北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2019年,51岁的郭建平积劳成疾,倒在了脱贫攻坚一线。中共党员、刚刚大学毕业的郭子涵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到台北村担任第一书记。
后来,脱贫攻坚结束后,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山西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诸多荣誉,郭子涵发现,脱贫攻坚不是乡村的终点,而是和美乡村建设的新起点,更是她在乡村接续奋斗的新起点。
五年来,从“父亲感召我去奋斗”,到“我要在乡村接续奋斗”,郭子涵用自己的辛勤与汗水谱写了一曲别样的青春之歌。
两代人的使命接力
“到脱贫攻坚第一线去,完成父亲的未竟事业。”2019年8月12日,郭建平去世10天后,郭子涵向党组织提出申请。
这十天发生了什么?
自从踏上扶贫路,郭子涵觉得父亲郭建平永远在忙,很少有时间留给家庭。
“我在外上学,一打电话他就说忙,心里还有点抱怨。他刚刚去世后,我甚至不理解他为什么会如此眷恋大山深处的那一方土地,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后来,郭子涵翻看父亲密密麻麻的扶贫工作日志,听父亲的同事们、乡亲们讲述他的所作所为后,开始逐渐懂他了。
如今,郭子涵回忆起那段往事,依然动情地说:“当时就下定决心,沿着父亲的路走下去,向组织递交了申请书。”
2019年9月,23岁的郭子涵来到了大山深处的台北村,拾起父亲的接力棒。
刚刚进村,因为怕狗,郭子涵不敢到村民家走访,最初几户都是妈妈陪着去的。台北村的第一个冬天,寒风如刀,郭子涵的手上生了冻疮,满是干裂的血口子。
驻村一个多月,郭子涵就与全村109户、289人全部熟悉,村里的狗也不再和她作对了。就这样,从入户走访、整理材料学起,从帮助村民申请残疾证等一件件小事开始,郭子涵逐渐融进村庄。
父亲为身患残疾的村民申请了轮椅,她帮其申领了残疾证;父亲说服做了心脏手术不能过度劳累的贫困户种植易生长的白皮松,她帮助其扩大种植面积、增加收入;台北村有一段路,郭建平修了一半,郭子涵跑镇里、县里,修通了另一半。从空中俯瞰台北村,这条800多米的硬化路一深一浅两段颜色的路面,诠释了太行山深处两代人的使命接力。
破解“空壳村”发展困境
2020年底,台北村成功脱贫摘帽,村集体收入达到10万余元,村民年人均收入由原先不足3000元增长到8000多元。父亲夙愿成真,而年轻的郭子涵也收获了成长。
2021年,郭子涵投身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在秦家庄村第一书记岗位上,开始了新的奋斗。
秦家庄村原本是一个地下无资源、地面无企业的“空壳村”。脱贫攻坚中,村里引进日光温室大棚设施蔬菜种植项目,成为发展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的突破口,但产业结构还不够完善,缺少竞争力。
“她的到来,给我们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找到了好办法,念过大学就是不一般。”秦家庄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方杰说。
结合陵川县的农情、县情,响应晋城市大力发展农文旅产业的号召,郭子涵提出了一产为基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想法。
后来,秦家庄村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争取到补贴资金2000万元,陆续建成18座春秋大棚、冷链仓储保鲜库、亲子农耕体验园、公社民宿研学接待中心、窑洞餐厅等,从传统的农业转型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秦家庄村的农业有了高增长的新业态。
两年多时间,在省市县的大力扶持下,郭子涵与秦家庄的干部群众接续奋斗,该村按下发展“高速高质键”,集体经济收入实现翻倍增长,达到了50多万元。
2024年,郭子涵在秦家庄村的第一个任期结束,她再次选择了继续留任,开始了新一轮的驻村帮扶。
联合了8个村党支部
在秦家庄的日子里,郭子涵和村“两委”班子共同研究,提出了运用网格化管理统筹防返贫动态监测、惠农政策宣传等重点工作的思路,操作下来发现,很多看起来繁杂的事情容易实现,如社情民意在网格中采集、公共服务在网格中开展、矛盾纠纷在网格中化解、治安防控在网格中加强,这意味着,他们用土办法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
后来,出于村里产业发展的需要,秦家庄村联合周边7个村党支部,组建了秦家庄村联合党委,由联合党委整体规划、连片式布局、一体化发展,打造农文旅产业,做大做强8个村庄的新支柱产业。
该联合党委立足滨水休闲环、亲子游乐环、生态康养、田园示范、休闲游乐、农业研学采摘、民俗美食体验、会议接待研讨、康养健身观光的目标,开启了抱团发展之旅。
8个党支部在这一联合模式下,第一,可以发展共商,挖掘各村优势资源,聚焦集体经济发展方向,统一规划区域发展思路;第二,可以产业共建,几个村地理位置相近,可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第三,可以成果共享,比如说可以集体入股分红,统筹8个村的扶持资金、集体自有资金、群众入股资金投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产业项目进行分红利益联结,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仅从集体收益持续提升,分红持续增长的角度看,就表明联合是共赢。”郭子涵说。
此举,既让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有了乡村接口,又让产业发展在哪里组织就建立在哪里有了实现路径,同时让支部影响力完成了“1+1>2”的高质量发展。(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吴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