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来的幸福生活
发稿时间:2024-09-06 10:18:00 来源: 桂林日报
车田苗族乡幸福里社区
“我以前住在好远的山里,走路出来要三四个小时,而且我们村还是地质隐患点。政府让我们搬出来,连装修都帮我们弄好了,我们只需要买点家具就直接入住了。这在以前做梦都不敢这样做。”资源县车田苗族乡幸福里社区居民吴雨说,“而且现在不用出居民楼就有工作,我家住5楼,2楼就有工作,每天勤快点,一个月能拿三四千。最主要的是,还可以照顾家人。”
在吴雨的邀请下,记者参观了她的家。只见家里沙发、彩电、冰箱、空调一应俱全,和城市居民家庭并无太多不同,而且房间内打扫得干净整洁,让人感觉很舒适。
“我们从大山里搬出来到这里,现在交通、就业、小孩子上学都很方便,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一定要当好表率,带领我们安置点的群众一起发展致富。”看到记者在采访,社区居民潘序伟凑上前来,自豪地说,“社区也考虑到了我们种农家菜的需要,在附近的田地上建立了一个微菜园,我们每一户都有6到7个平方米的菜地,可以种点菜、养点鸡。”
现在,幸福里社区已经成为居民心中“幸福”的代名词。
今年7月9日,幸福里社区组织居民进行包六月粽和拔河比赛庆祝“半年节”,现场热闹非凡,加油声不绝于耳。随着粽子热腾腾出锅,大家纷纷围坐,欢声笑语久久不息。大家表示,这样的活动在社区已经“常态化”了。
“活动现场太热闹了。以前在村里哪有这个条件,大家各忙各的。现在搬出来了,感觉物质条件上来了,精神生活也和以往大不相同了。”居民刘玉坤笑着告诉记者,他曾经生活在偏远的木厂村,对精神生活没有一点向往。“以往晚上吃了饭就是睡觉,电视都没得看。现在我们也像城里人一样搞点活动、遛遛弯,我感觉自己都年轻一些了。”
“只要有节日,我们都会组织大家一起聚一下,像‘六月六’‘七月半’‘三月三’这种节日我们都会开展活动。还有‘六一’儿童节这种国家的节日也会搞活动,基本上每年会开展4—5次大型的社区活动。”幸福里社区第一书记唐梅萍说,通过各项活动,增进邻里关系,让大家能够互相尊重、互相关爱。“我们还会组织走家串户,以油茶的形式增进大家的感情。此外,还组建了居民的社区微信群,可以通过微信传输各个信息,例如今天有活动、明天有招聘,他们都可以通过手机微信收到信息。”唐梅萍说,现在以社区为家的氛围很浓,她于2023年被派驻到幸福里社区驻村,到现在为止,她还从来没有处理过一件矛盾纠纷。
可以说,幸福里社区满足了过去居住在贫困山区的居民全部的“幻想”。
资源县车田苗族乡幸福里社区建立于2018年,位于车田苗族乡城镇中心,总用地面积17109.22平方米,建筑面积48618平方米,共修建7栋249套住房,已入住249户1140人,让“五排三乡”的边远户换了新家,住进了新房。2022年,整合原枫林阁易地搬迁安置点和原老乡家园易地搬迁安置点为幸福里社区,同步选优配强社区“两委”干部9人。“以前就是临时聘请人员,作为安置点的一个管理,只成立了居民委员会,还不是社区管理。我们现在是作为村级行政村的一个建制。”唐梅萍说,但是居民的户籍所在地仍旧在村里,过去要办事还是要回到村里,现在社区成立了一个“农事城办”的窗口,大家在社区登记需要办理的业务,由社区干部统一办理。
不仅如此,幸福里社区还以高标准打造了“党群服务中心”,服务中心使用面积达300多平方米,内设服务大厅、大会议室、党组织书记办公室、第一书记办公室、团支部书记办公室、工会委员会办公区域,旁边还配有综合文娱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和综治中心,全面保障搬迁点居民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需求。幸福里社区在2022年被评为桂林市“最美党群服务中心”。
住得安逸,自然还要住得安心,经济支撑是必不可少的。
社区居民吴雨所讲的工厂,就是易秀包装实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销售环保广告袋,服装手提袋,外卖无纺布包装袋,水果、蛋糕保温包装袋等。现进驻车田苗族乡幸福里社区发展就业帮扶车间,可接纳脱贫户80人稳定就业,每人保底工资1500元外加计件提成,一个月收入3000到4500元之间。
此外,为强化易地搬迁安置后续扶持,推动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不断促进产业“输血”向“造血”转变,2019年11月投资330万元建设幸福里社区蔬菜种植基地项目,如今每年可为社区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以上,为社区日常管护和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同时,蔬菜基地项目的建设,每年至少可带动12名脱贫农民就业增收,零散可带动40余名农民就业增收。
在车田苗族乡,幸福里社区已经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近年来,搬迁群众从出山到进城,已经彻底告别了贫困。通过搬迁到城镇集中安置区,利用周边良好的教育、医疗条件,改善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拓宽了搬迁群众的视野,提升了搬迁群众的“志”“智”,也增强了他们对新家园、新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记者刘健 通讯员伍丽 莫京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