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打通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

发稿时间:2024-11-08 10:11:00 来源: 每日甘肃网

  打通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

  ——甘肃省科学院驻村帮扶工作队同“三区科技人才”团队开展科普系列活动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吴涵

  宣讲科普知识、发放科普道具和小书包、向农民宣讲“草畜一体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优势……这个秋天,甘肃省科学院的科研人员走进平凉市泾川县,以一场场接地气的科普活动,将科普知识送到基层,打通了科普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一)

  走进泾川县太平镇崖窑小学,省科学院王兆夺博士围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协力建设科技强国”这一主题,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有关自然灾害与人类文明关系的科普盛宴。他通过生动的案例、翔实的数据和知识问答的形式,展示了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危害及预防和应对措施,师生们学到了自然灾害与人类文明关系的相关知识,同时,增强了大家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自救互救能力,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

  “老师,科学家为了预防自然灾害都做了哪些工作?”

  “老师,自然灾害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科普讲座上,孩子们纷纷举手,向王兆夺提问。

  “科普讲解工作,讲究‘深入浅出’,想要做好这个工作可并不容易。”王兆夺说,科普进校园活动时间有限,但是能为学校的师生们科普自然灾害与人类文明的关系,还是非常值得。孩子们积极举手向我提问,我也很乐意为他们解答问题。这次科普宣讲进校园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学习到相关知识,我相信也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待种子萌芽长成参天大树,就会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科普讲座结束后,省科学院为学生们发放了科普道具和书包,希望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

  (二)

  推进科普工作,要贴近社会、贴近群众。只有将群众所需的科技知识送上门,才能推动科普工作向纵深开展——

  在此次科普活动中,省科学院驻村帮扶工作队还组织开展了“草畜一体化”建设现场观摩会,通过现场实地教学、互动体验和技术讲解,向村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饲草料种植、红牛养殖以及粪便资源化利用,从而实现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模式。

  “草畜一体化”建设是省科学院2024年在泾川县太平镇帮扶村试验示范,为探索发展农业新产业、实现平凉红牛产业延链补链、提升耕地质量提出的帮扶新举措。

  观摩结束后,省科学院驻村帮扶队员、驻荒场村第一书记兼帮扶工作队队长杨成,围绕巨菌草的种植、平凉红牛的养殖、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建立等方面,向农民群众宣讲了“草畜一体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优势,通过宣讲让农民深刻了解了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种养机械化、草畜配比均衡化、养殖效益高效化、生态环境友好化。

  “‘草畜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既可降低集约化劳动力成本、降低市场波动风险,也可统一饲草料标准、提升畜牧产品的质量。”杨成告诉记者,“推动‘草畜一体化’建设思路深入农村,旨在提升农民对‘草畜一体化’建设的认识和理解,推广现代农业科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努力让科普助力乡村振兴。”

  “人老,心可不能老,咱也想多学点有用的知识,让庄稼长得更好,让我们的荷包更鼓!” 村民李大爷感叹道。

  记者了解到,通过科普进农村现场观摩和宣讲“草畜一体化”建设,不仅提升了农民的科学素养,激发农村地区的创新潜能,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的科技力量。

  (三)

  “此次科普进农村活动的举办,得到群众的高度赞扬,给我们科研科技工作者给予了强有力的信心。”省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建荣说,甘肃省科学院将持续推进“草畜一体化”建设在帮扶村和泾川县的推广,做好“巨菌草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巨菌草玉米轮作对比试验”“巨菌草玉米间作种植试验”“巨菌草种植对土壤影响试验”“家庭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平凉红牛模式研究”等课题研究。通过科普活动,将科研成果洒在广袤的大地上,植根在群众心中,让更多群众受益。

  加强组织建设、拓宽科普工作思路、提升科普服务水平……近年来,省科学院大力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和优质资源,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科学素质为目标,结合线上线下等方式,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强化大局意识,发挥专业优势,将科技帮扶、技术培训与基层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讲活动,打通科普宣传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要将基层帮扶工作作为突破口,强劲‘科普之翼’,提升基层科普公共服务能力。”省科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省科学院要继续从解决群众身边的科普问题和满足群众科普需求入手,积极寻求好的方法,潜移默化提升大家爱科学、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意识,让科普阵地成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载体。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