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广西烟草培训基地,一场跨越八年的温暖重逢悄然上演。来自贺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以下简称“贺州烟草”)的胡林莉在基地走廊中偶然听到熟悉的声音,循声确认,正是当年鼓励她完成学业的原贺州烟草副经理、现任广西双维投资管理公司的蒋青兴总经理。这个温暖瞬间的背后,是一个家庭、一个村庄八年蜕变的故事。
大桥村大学生高彩莲利用暑假辅导村里的小朋友。吴庚冬摄
缘起:一人一家暖心助
2017年,胡林莉离家就读大学时,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全靠母亲一人经营粉摊维持生计。贺州烟草驻村工作队在走访中了解到情况后,将胡家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对独自在外求学的胡林莉,驻村工作队员和领导多次通过胡林莉母亲的手机与她通话,关心学业和生活状况,鼓励她克服困难完成学业。
“那些年,烟草驻村工作队员每两个月就会打来电话,询问我的学习情况,告诉我家里一切都好,让我安心读书。”胡林莉回忆说,“这通电话不仅给我带来温暖,更给了我坚持学习的动力。”
在大学期间,胡林莉刻苦学习,多次获得奖学金,并于2024年毕业后通过公开招聘加入贺州烟草。她表示,烟草公司曾经的关怀是她选择返乡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贺州烟草的长期帮扶下,同胡林莉一样,大桥村八年来还走出了数名大学生。他们有的返乡工作,有的利用假期反哺家乡,有的在外发展却心系故土。通过助学金、关怀与实习支持,贺州烟草构建了“助学-成才-反哺”的良性机制。
耕耘:一村一业展新图
胡林莉个人成长的八年,也是大桥村发生美丽蜕变的八年。贺州烟草驻大桥村工作队不仅对胡家这样的困难家庭进行重点帮扶,更全力参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和人居环境改善。
近年来,大桥村在贺州烟草工作队帮扶下,发生了显著变化。驻村队充分利用好财政专项驻村帮扶资金组织实施了大桥村道路硬化、停车场地面硬化和水利建设项目,累计安装太阳能路灯150余盏。指导帮扶村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烟叶、水稻、香芋、花生、马蹄、鸡、鸭、牛等种养殖产业,发展柑橘、火龙果、香瓜等特色产业。2024年,大桥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6.93万元。
“这几年每次回家都能感受到村里的新变化。”胡林莉说,“以前村里的小路都是泥巴路,下雨天根本出不了门。现在道路硬化了,安装了路灯,家家通了自来水,还修建了幼儿园、篮球场、文化室、戏台、停车场。” 这些点滴变化,让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贺州烟草综合科陈志挺科长介绍,公司始终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十四五”期间,连续选派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3批次14人,定点帮扶脱贫村4个,派出结对帮扶干部20人,联系帮扶脱贫户90户,帮扶脱贫人口426人。其中,派驻大桥村驻村第一书记1人、驻村工作队员1人,协助大桥村委争取财政扶持资金和引入帮扶资金,扩大大桥村集体经济收入,既帮扶了困难家庭解决燃眉之急,也着力推动整村脱贫和乡村振兴。
胡林莉在指导零售户使用云POS系统。莫家伟摄
传承:一路一心向振兴
如今的大桥村,不仅基础设施焕然一新,产业发展也初具规模。村民们的收入来源从单一的传统种植拓展到多元化的产业收益。从帮扶一个孩子完成学业,到支持一个村庄改变面貌,胡林莉和大桥村的故事,折射出乡村振兴帮扶工作的多维成效和深远意义。
而现在,胡林莉正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回报这份温暖:“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将这份温暖继续传递下去。”
大桥村党支部书记林芳表示:“烟草公司的帮扶不仅带来了项目和资金,更带来了发展理念和信心。现在村民们干劲更足了,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期待。”
现任驻村第一书记冼伟洲在介绍帮扶工作时表示:“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重点引导村民种植优质水稻、果蔬等经济作物,通过技术培训和产销对接,有效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他还补充道:“驻村工作队积极协助村委争取各类产业扶持资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不断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在贺州烟草的持续帮扶下,一条从精准助困到整体振兴的路径清晰可见。从结对帮扶一户户贫困家庭,到助力整村脱贫出列;从“输血”解困济危,到“造血”兴产富民——八年来,贺州烟草的帮扶之路,见证了无数村民“小家庭”与乡村“大家庭”的交融共生,成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实践的鲜活样本。(邱南蕊 刘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