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家庭存粮为何引发热议?
发稿时间:2023-12-13 09:16:00 来源: 农民日报
此次存粮倡议引发的讨论和误解说明,当前对“藏粮于民”的宣传解释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相关部门需要引导城乡居民正确认识、理性看待家庭应急存粮。同时,也要加大对科学存粮知识和方法的宣传,让家庭应急存粮既能更好发挥作用,又避免过度存粮、不当存粮带来的浪费。
最近,浙江省义乌市粮食安全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发布倡议书,呼吁城乡居民按家庭日均口粮消耗量计算,应保持10天以上存粮。该倡议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有网友担心地揣测:义乌市是出现什么特殊情况了么?倡议存粮是不是因为粮食不够吃了?之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答复,发布倡议书并不意味着出现缺粮,只是为了增强全社会应急能力、提升社会化储粮水平的常规举措。
虽然事情的真相得以及时澄清,但此次存粮倡议导致的风波引人思考。网友对存粮倡议的讨论热度为何如此之高?这反映出人们对粮食问题的高度关心:人不可一日不食,口粮问题永远都是“头等大事”,怎么关注强调都不为过。而此次存粮倡议引发不少网友的疑虑甚至误解,反映出当前还有不少人对居民家庭存粮的应急作用和必要性缺乏了解。确实,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商品交易越来越发达、物流体系越来越畅通、市场调节机制越来越完善、食品供给越来越充足多样,人们已经习惯商超和菜市场中随时摆满待售食品,习惯了随吃随买、随购随有,在家存粮似乎成了“遥远的故事和记忆”。那么在粮食供给充裕的情况下,家庭应急存粮就没必要么?
其实居民家庭存粮作为社会化储粮的组成部分,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优化粮食储备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鼓励居民家庭平时根据需求储存一定数量的口粮,相关内容不仅在《浙江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都有体现。翻阅以往的新闻信息,相关部门倡导家庭储备应急口粮并不鲜见,商务部、浙江省其他地区都曾发布过类似通知和倡议。
倡导家庭储备应急口粮,在现实层面也有必要性。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不能少。诚然,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持续努力下,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政府储备粮和企业经营性库存都较为充足,国家粮食储备机制不断完善,风险防范能力不断提高。但老话说得好,“老鼠能存三年粮,粗布衣衫穿得长”,过日子总要“留个后手”,万一遇到突发情况才能从容应对。我国老百姓一直都有存粮的传统,尤其是在农村,不少农民家里都会专门腾出一间屋子用来存粮。居安思危的意识对一个家庭来说很重要,对一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而言更是如此。
虽然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在现实中,极端天气、物流阻滞等突发情况都有可能发生。虽然国家和企业的粮食储备充足,但若是出现粮食物资因交通堵塞等原因,暂时难以送达的特殊情况,居民家庭存粮就可以在关键时刻派上应急缓冲的大用场。特别对大城市来说,市民对粮食的需求量大,更应该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发挥好家庭储粮的“缓冲阀”和“蓄水池”作用。
而从更好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看,加快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家庭参与的社会化储粮方式,强化家庭存粮的重要补充作用,也很有必要。以义乌市所在的浙江省为例,据媒体报道,浙江省有6500多万常住人口,按照人均口粮消费原粮每天0.8斤或者成品粮每天0.56斤计算,全省平均增加7天的家庭储备,社会储备规模就会增加原粮3.66亿斤,若将3.66亿斤原粮统一储存,大约一年需4600多万元。由此可见,倡导全民储粮在提升总体粮食库存能力、缓解粮食收储压力、更好应对粮食收储挑战等方面,都有很大潜力。
再说回此次存粮倡议引发的讨论和误解,网民的反应说明,当前对“藏粮于民”的宣传解释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相关部门需要投入更多努力,引导城乡居民正确认识、理性看待家庭应急存粮。同时,也要加大对科学存粮知识和方法的宣传,把存什么、存多少、怎么存讲清楚,给广大家庭提供简便实用的操作指南,让家庭应急存粮既能更好发挥作用,又避免过度存粮、不当存粮带来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