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睢宁县:无人机全场景赋能“空中田管”
发稿时间:2025-04-29 09:47:00 来源: 农民日报
春暖农事忙。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一场科技与农耕文明交融的“春天交响曲”正激情奏响。
在徐州佳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示范基地,农机手正操控两台无人机进行施肥作业。据介绍,该示范基地共有600余亩小麦,2台无人机只需要一个上午就可以完成施肥工作。
作为无人化农场示范基地,这里的播种机、拖拉机等设备均搭载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耕、种、管、收全部实现智能化作业。“无人化种植播种均匀,不会出现重播、漏播现象,后期小麦长势均匀,方便田间管理,有助于产量提升。”言语间,公司研发部经理李子豪对丰收充满期待。
在睢宁的农田上空,常常能见到植保无人机的身影。植保无人机喷出的水雾覆盖范围广,既细密又均匀,肥药利用率高,效率远高于传统人工作业,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得益于此,官山镇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新农人、合作社等基本都配备了植保无人机。目前,该镇有约50台植保无人机,全镇9.8万亩小麦植保无人机作业面积超过80%,粮食作物耕种已实现全程机械化。
在凌城镇胜利村,麦田迎来了“空中医生”。只见搭载多光谱相机的无人机腾空而起,对麦田进行航拍监测。“我们先要对农田进行‘看诊’,了解农田的‘生长状况’,然后才能‘对症施肥’。”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刘小军表示,麦田看似都是绿油油一片,然而麦苗长势的差别逃不过无人机的“眼睛”。
南京农业大学的梁增辉博士边操作边介绍:“这种无人机可以快速获取农田的苗情影像信息,经过我们自主研发的智慧施肥软件分析,就能生成反映农田作物长势的苗情图,进而结合小麦需肥模型,智能生成施肥‘处方图’。”
“处方图”上,麦田呈现出深浅不一的颜色图斑。地块显示的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施肥用量。梁增辉将“处方图”发送至施肥无人机,胜利村村民张岩轻点一键启动,随即,负载着100斤尿素的施肥无人机,根据预设的施肥量和路线,精准地将肥料喷施到农田的不同区域,整个过程快捷高效。
据了解,睢宁现有农用无人机约600台,可以保障全县小麦植保作业。截至去年年底,该县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达到92%。从“人作牛耕”到“空中田管”,科技发展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张昕 陈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