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网
一本产权证带来农村大变革
AI赋能新农人:“会种地”也要“慧种地”
田间管理有了“数字大脑”
农民评职称,为乡村添“才”力
AI赋能农业,这个农二代“放大招”
听科技特派员讲下乡故事
生产方式整个变了!瞧,夏收这些新鲜事
用上无人驾驶收割机,麦收效率提升七成多
“慧种地”让稳粮增产有保障
从田间到舌尖,新技术带来新滋味
助力广大农民抢收抢种 河南把农机具搬到“云”上
看,夏收里的科技范儿
田间装“智慧大脑” 农民点手机种地
科技小院 助农惠农
从乡村出发,赴一场开心旅行
山东青岛:数字赋能乡村 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乡政府大院里,麦客有个“家”
浙江衢州:新农人绘制智慧化“共富”农业蓝图
黑龙江宝清县:145个行政村实现“智慧印章”全覆盖
村里建起充电桩
刘钊:为瓜菜装上优质的“中国芯”
“农法千问1.0”助力乡村法治建设
种子“持证上岗” 农业更添保障
科技集成示范 农民轻松种田
精耕细作,黑土层厚度逐年增加
“科技土”巧解育苗难
无人机全场景赋能“空中田管”
把“辛苦活”变成“智慧活”
广西百色:种田也能“叫外卖”
科技“妙笔”绘就葡萄产业新图景
科技引领打造智慧农业新高地
数据和算法成了新农资
不育秧、不插秧,沙漠边缘种水稻
“832平台”:铺就“土特产”出山路
全国春播粮食超过一亿亩
开启AI种地的“科技副本”
“科学种田,咱得赶趟儿”
村里有座气象博物馆
200万元买春耕设备,值不值
最高检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春耕向“新”提质 大地焕发新活力
无人机成为新农具
异地借牧,发展保护两相宜
父母种 儿女销售:年轻一代接轨智慧农业
科技赋能农田灌溉
科技“开良方” 种地更精细
早春第一果“红”出新高度
浙江加速推动农村低空经济“起飞”
1.4万亿斤,粮食新台阶如何稳住?
“七区二十三带”,咋发展?
AI“慧”种地
三部门推动农村地区改善充电基础设施
贵州榕江:“村超乡村主播”从直播带货到带岗
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助力春耕备耕
农业农村部部署优化防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
湖北:智能农机成春耕生产“主力军”
我国渔民有了“电子驾照”
春管春耕工作由南向北陆续展开
各地有序推进春季农业生产
安徽投资20亿元支持建设精品示范村
应对气候之变 农业如何“破局”
宁夏银川:南果北种 带农增收
主产区加强冬小麦田管夯实丰收基础
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
古村中办起老年大学
用好新农机 当好新农人
2024年粮食单产提升对增产贡献超八成
立春防寒 主产区科技护航冬小麦田管
2025年,如何进一步鼓起农民“钱袋子”?
我国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今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将达96%
农村“客货邮”专线的两笔账
中储粮:推进新季稻谷最低收购价收购工作
湖南:农业高质量发展尽显“科技范儿”
2025年春运将做好春耕备耕等物资运输保障
全国在田蔬菜面积8300多万亩
国家审定推出一批优质高产新品种
统计新数据 “三农”新画卷
2024年提升1亿多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新成效
2024年全年粮食收购超过8000亿斤
从冬种冬管一线看农业生产之变
提前下达2025年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593亿元
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批重大工程将实施
木耳菌种太空归来有望“回乡”助农
我国将大力推动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
秋粮旺季收购超1.6亿吨
国产农机创新“马力”足
收成金灿灿 收获满当当
前三季度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4.3万亿元
持续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
全国秋粮收购超1亿吨
工厂化养蚕让桑蚕产业向新而变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村村通5G 建得好更要用得好
将高素质农民培养成“卓越农匠”
看安徽绿色防控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林下中药材让农民吃上“生态饭”
全国近八成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