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三个融合”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社

发稿时间:2023-09-26 17:4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人间仙境,高峡平湖。走进丹江口市,在万顷碧波的润泽下,茶山,橘海,金叶交相辉映,构成了丹江口市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在这里丹江口市烟草专卖局以合作社为抓手,构建了一幅产业振兴的秀美画卷。

  机艺融合,自动化生产促增收

  “以前,我们村的耕地山多、坡多,地块坡度、大小还不一样,除了种点玉米、红薯、四季豆,其他农作物产量普遍较低。而且因为地块质量参差,我们单靠人力去种植这些庄稼,效率非常低。现在,有了专业的农机设备集中对土地翻耕、起垄、培土,我们村耕地的格局大变样了!现在我们村土地平整,地块大小合理,烟田连片,再来种植雪茄烟和烟后作物,我们省时省力得多,而且产量和质量也能得到保障。”习家店镇小茯苓村村民张东旭激动地说道。

  如此巨大的变化,正是因为今年以来丹江口市烟草专卖局以农机农艺融合为抓手,斥资70余万元购入的专业化农机,深入提升了烟叶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再加上帮助村里建起了灌溉水池、闸阀井,在田间地头铺设了输水管道,帮助烟农解决浇水灌溉的问题,村里的烟叶产业实现了农机自动化、全程机械化、标准数字化、保育绿色化的发展格局,烟区、烟田、烟农持续得到稳定。

  “今年我们村共种植雪茄烟178.3亩,得益于烟草公司依托合作社采购的200余套专业化农机,有效解决了我们村劳动力短缺,地块坡度大的问题,提振了村民投身烟叶产业的信心,为我们村烟农致富增收贡献巨大”小茯苓村支部书记李方波说道。

  三员融合,专业化服务提质效

  “五龙池村以前劳动力外出务工等问题突出,老烟区高素质劳动力流失严重,而且烟农队伍老龄化趋势十分明显,想要把雪茄烟种好,首要任务是解决人的问题。”习家店镇五龙池村支部书记冯吉清说道。

  为有效化解用工难、技术指导欠缺等问题,丹江口市烟草专卖局立足烟农、分级工、技术员三个维度,致力打造三员一体格局,依托合作社建立健全专业化服务队伍,在做好育苗、大田、采收、晾制、分级、发酵六项专业化服务的基础上,开展农用物资代购代销、生产设施管护维修等覆盖烟叶生产主要过程的专业化服务。

  同时,定期组织专业化服务队员开展培训,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以专业化服务队伍为班底,通过开设多元产业技能培训班,将烟叶生产工人培育成多元产业工人。

  “以前想多挣钱,改变家里拮据的经济条件,我们村上的中青年绝大多数选择出门打工,现在合作社的土地流转和烟草公司的专业化服务,把我们用地难和技术欠缺这些难点都解决了,可观的收入又留住了年轻劳动力,用人的问题也迎刃而解,大家闲聊的时候都表示,在家就把钱挣了,还出去打工干什么!”青塘村烟农仇富汉感慨的说道。

  产业融合,多元化增收稳振兴

  “烟叶产业是习家店镇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烟叶+N”产业综合体的建立为稳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和壮大集体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习家店镇产业办主任肖晖看来,着眼于“三农”问题,是习家店镇这一农业大镇做到产业振兴,留住人才资源的重要举措,在乡村振兴全局中找准雪茄烟叶产业定位,正是探索建设雪茄烟叶产业综合体的意义所在。

  丹江口市烟草专卖局加速推进烟叶与非烟产业协同融合,构建产业综合体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的多元产业共享融合的创新模式,不断深化产业综合体与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合作,促进生产能力与供应能力双提升。

  “一方面,我们利用丹江口市优良的自然条件,大力推动适种经济作物进入产业综合体,参与到烟田的复种与轮作,紧密结合烟区相关行业分布及物料需求,为粉条厂、榨油坊等地方企业打造了优质原料基地;另一方面,我们借助烟草公司的相关技术、渠道等资源,加速建设专业化服务队,推动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紧密衔接,为实现综合体良性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丹江口市烟草专卖局副局长范敬修表示。

  烟农袁希波算了一笔账,他家通过合作社土地流转20亩成为职业烟农,家里人加入合作社成为专业化服务队员,一年在合作社的务工时长可以达到6个月。“我家人每个月务工收入3300元左右,加上我自己经营的20亩烟田带来的16万余元卖烟收益,以及非烟作物轮作带来的收益,我们家年收入可以达到20万元以上。”袁希波开心地说道。

  乡村要振兴,产业做支撑。丹江口市烟草专卖局将继续以创新的思路引领高质量发展,通过产业融合发展为主要特点的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为助农增收、乡村振兴贡献烟草力量。(彭博 佘真溪)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