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第一书记网

首页 >> 要闻聚焦栏目 >> 正文

大数据时代下的就业指导:个性化、智能化的实践策略

发稿时间:2024-07-01 16:5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数字化信息在全球正呈现爆炸式增长趋势,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行业间竞争愈发激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逐年苛刻,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严峻,大学生就业日益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之一。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危机与挑战,如何通过大数据优化就业指导工作,是当前高校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大数据时代下个性化与智能化的就业指导工作实践展开研究。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理论,具体包括对学生在职业选择、就业信息、职业技能、就业心理等方面的指导。就业指导工作本质上是做育人工作,大学生在性格、兴趣、就业能力和原生家庭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也会相应影响他们差异化、个性化地确定未来职业规划,制定发展预期。因此,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就业指导应重视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创新工作,运用智能化手段实时了解就业市场趋势,明确毕业生具体情况,实现对学生就业的个性化、精准化指导。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应重视有机结合大数据与就业指导,准确分析与把握大数据的定义,明确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挑战,利用大数据工具和信息中的信息与数据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运用大数据实现对学生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准确做出对未来发展明智的预测,在未来实现成功高质量就业。

  首先应主动联合高校建立符合当下快节奏环境的就业指导课程目标,把培养学生多维度的综合能力作为主要培养目标。建立健全更契合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多元智慧就业指导教学平台,将创新创业竞赛、实训、就业交流等多种活动引入平台中,通过智能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并从多方面、多维度拓宽学生在就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根据学生未来就业意向有针对性地采取就业指导工作,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针对倾向于知识发展方向的学生,就业指导可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创新思维;针对倾向于知识与技能融合层面的学生,就业指导应侧重于为学生提供实训模拟机会,带领学生在就业指导孵化平台中演练真实环境,感受到企业真实生产生活环境。此外,在培育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能力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训力度,积极疏导学生心理,消除学生出现的消极想法,通过优质就业指导培养学生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引导学生明确自身优势,确定目标;强化职业道德,发展职业理想;参与实习实践,增长技能阅历;掌握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要善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实际。一是要增强大数据分析的针对性,要追求“精准”,根据大数据分析和模型,了解学生的现状,满足学生的需求,按照职业发展演变规律以及基本知识结构设计,将大数据分析及各种系统与模型的建立与大学生的需要结合起来,实现与学生间的良性互动。二是要增强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大数据时代也是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时代,大学生思想极度活跃,会给就业指导工作造成一定难度。因此,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就业指导教师要积极联合各类别专业力量,助力就业指导工作顺利高质量开展。一方面可利用辅导员掌握的一线实际信息及学工部等收集的学生信息,在与网络信息比对加工后筛选出有价值的数据,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三是应增强大数据分析的系统性。大数据分析为就业指导提供了新的技术与方法,有助于优化高校就业指导,对此,高校应注重建立一套有序、动态、系统的运行管理机制,教师应因时而变,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学生实际需求、客观现实需要等实时合理选择系统数据,积极拓展学生创新就业的途径,不断拓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提升大数据分析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的科学化水平。

  再次要全面建设课程就业教育体系。为依托大数据平台构建高校智能化、个性化就业指导体系,教师应重视依托大数据线下与线上融合的教育优势来全面建设课程就业教育体系。首先教师可根据学生专业类别来收集差异化的如企业招聘信息、国家就业政策、专业发展前景信息等就业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上传到线上教学平台数据库中,为学生提供查阅权限,确保学生能随时查看。同时引导学生依据大数据所提供的就业资料,结合自己在课上所学知识内容来分析就业情况,在加强学生对大数据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也深化学生对本专业未来就业前景的认识。此后可为学生布置利用大数据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分析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和对自己就业进行长远的发展规划的课后任务,开展“翻转课堂”,让学生以PPT的形式呈现自己对未来就业的规划以及对就业的认知,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职业定位”的初体验,在更准确和更丰富的教育资源指导下去主动地分析和规划自己的就业前景,实现教育教学工作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有效衔接,有效提升学生就业高度。最后充分利用互联网、云技术等高新科技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互联互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教学,通过大数据平台对学生进行就业评价。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就业期望、就业能力及就业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了解学生的学习计划,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就业学分的评价,通过线上教学软件来开展线上模拟应聘的教学活动,以线上模拟应聘检验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检验过程中明确学生可能会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评价,并给出优化对策。

  总之,数字化时代下信息技术和数字工具已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充分发挥数字化平台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就业指导教师应不断改进和创新,不断探索和实践数字化就业指导路径,推动数字化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发展,将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大学教育当中,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机会,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更具有创新性的人才。(承德护理职业学院 王茜 律海燕)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