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聚焦
工作动态
理了理身上的壮族服饰,深吸一口气走到展台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金城江区板銮村第一书记蒋萍肩负着“全村的希望”,“一定要把我们村的好产品推介给更多人认识,拓展销路。”【详情】
去年一度滞销的菠萝,今年种植面积却大幅度增加,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贺派乡芒抗社区的冬菠萝产业,强势反弹。【详情】
金秋九月,三江平原进入收获时节。【详情】
驻村扎根是每一名驻村干部的“首课”“必修课”,也是践行驻村“任期承诺”事项的先前条件。 【详情】
田间地头问需,农家院里算账,产业一线解难—百色市右江区龙川镇驻村工作队的“实干清单”正转化为乡亲们的“幸福账单”。【详情】
近些年来,烟台市积极稳妥推进村党组织“跨村联建”,以党组织联建带动村庄产业联动、治理同抓、服务共享,有效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详情】
新学期伊始,在驻村第一书记史典鹏的积极联络下,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走进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陈家坝镇小学,举行了一场以“筑爱书屋”为主题的捐赠活动。【详情】
从负债200万元到“家底”1亿元,从“上访村”到“样板村”,管口新村的“逆袭”不是偶然,而是一场把“三资”账本当作钥匙、把千亩农田当作舞台的集体奋斗。【详情】
近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土高原旱作适水改土与产能提升技术模式及应用”的三个课题,在陕西、甘肃、山西三省的示范基地完成田间观摩及现场验收。【详情】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柯柯牙镇果林村,有两户种植核桃的果农,20多年前在患难中结下深厚友谊,从此互帮互助、共同致富,亲如兄弟。【详情】
日前,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偏坡布依族乡的下院村,漫山遍野的黄金桃进入盛产期,山里散发着清新的果香。可这份“丰收的喜悦”,却压得村民陈满荣喘不过气。【详情】
4年多来,驻村工作队的“爱心货车”,让价值近千万元的农产品走出深山,也让村民腰包越来越鼓、笑容越来越灿烂。【详情】
自2012年响应山东省委省政府号召以来,济南大学已连续六轮选派24位优秀干部赴莘县2个镇(街道)21个村担任省派第一书记。【详情】
工作队队长、西姚村第一书记李思忠从开始的脱贫攻坚工作队到后来乡村振兴工作队,已经坚守在西姚村10年。“10年了,西姚村所有村民我都认识,所有农户家我都去过,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李思忠说。【详情】
2023年10月底,李攀怀揣着对这片土地的热忱来到东赵村,以改善民生为己任,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详情】
今年,贺兰县创新推出“连心服务监督卡”,将2000余张卡片陆续张贴在群众家中,成为连接干群、精准帮扶的“暖心桥”。【详情】
如今,走进东一六村,处处可以感受到民生改善新气象:道路平坦整洁,广场欢声笑语,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详情】
陵川县立足实际,针对空心村人口下降,村党组织战斗力和村干部致富带富能力较弱,村集体经济发展没有突破口等问题,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突破,以抱团取暖为路径,通过“村村联建、村企联建、产业联建”...【详情】
温和村山高弄深、缺水贫土,土地资源“先天不足”制约了村子发展之路,也是自治区政府办公厅驻村工作队始终萦绕于心的问题。【详情】
2024年7月,一支由35名骨干组成的省林草局驻村工作队奔赴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开展驻村帮扶,助力乡村振兴。【详情】
为期两天的展销会,以“现场展销+第一书记直播带货”的形式进行,设置驻村第一书记农产品、县(市、区)总工会推荐农产品、供销社系统推荐农产品和涉农金融服务等4大块14个专区,集中展示展销安阳市优质农副产品。【详情】
广西全州县创新打造“底色+暖色+成色”的“三色”驻村工作队,以党建强基、实绩标尺、创新驱动为抓手,推动驻村工作提质增效,为驻村帮扶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详情】
红色的横幅“党旗引领 农市大集”在晨光中格外醒目,村民推着小板车、拎着竹筐,满载着自家的“宝贝”赶来——坛装的米酒、刚宰好的猪肉、腊肉、油茶、黄豆、鲜笋,一个个摊位很快连成了充满“土味”的长街。【详情】
今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轮换以来,册亨县坡妹镇从“传经验、帮实战、带民情”三向发力,确保46名新老驻村队员交接“不断链”,24名新队员快速“上手”,22名老队员放心安心回归单位。【详情】
从扶堰村到水口村,再到关口坪村……贵州师范大学的驻村干部们接力扎根基层,发挥师范院校教育资源优势,以教育帮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用特色产业鼓起村民腰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与担当。【详情】
水井的落成,是赵庄村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践行“走实、走细、走深、走稳”驻村目标的生动缩影。【详情】
八月的吐鲁番,热浪滚滚,果色生香。光明日报调研组走进戈壁绿洲,探访当地如何将这份“甜蜜事业”做大做强、推动老百姓增收致富。【详情】
走进贵州省独山县百泉镇百泉湖村的紫秋葡萄种植基地里,连片的葡萄藤爬满支架,一串串紫中透红的果实挂满枝头,果香清甜四溢,让人垂涎欲滴。【详情】
为助力乡村发展,吉水县建立村企人才双向培育制度,选派20名企业骨干赴帮扶村担任第一书记或指导员。【详情】
8月29日,国网蚌埠供电公司驻蒲林村工作队为该村两名考取高职院校的脱贫户子女发放电力爱心超市爱心积分,标志着“电靓未来”教育帮扶专项行动再次取得扎实成效。【详情】
过渡期以来,河南实施“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全省1.38万名驻村第一书记、2.07万名工作队员、1.03万支工作队扎根基层,81.8%的监测对象已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现有监测对象户均享受帮扶政策5.33个。【详情】
在曾是中国深度贫困地区的怒江州,当地干部群众不但勠力同心改善交通、发展产业,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还惠及周边国家民众,让中国脱贫经验成为造福周边的“中国智慧”。【详情】
近年来,杭钢集团积极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号召,紧扣“共同富裕”核心目标,结合自身产业优势与千义坑村自然禀赋,在驻村帮扶中书写合格的“杭钢答卷”,为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注入“杭钢力量”。【详情】
15年来,一批又一批港航人秉持“党有号召,干部必须勇立潮头”的信念,毅然走向田间地头,在与群众并肩奋斗中,真正实现了“向下扎根、向上成长”。【详情】
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最基本的制度安排。这几年,各地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截至6月底,全国已累计帮扶超过680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详情】
作为最后一批脱贫县之一,今年以来,榕江县获得以工代赈专项资金5386万元,实施项目9个,带动务工900余人,发放劳务报酬800余万元。【详情】
近年来,山西省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持续加劲发力,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详情】
日前,记者走进广西南宁市、崇左市等地,看到一辆辆劳务运输车穿梭在各个地区之间,上面载着的是搬迁群众的安稳日子,绘就了广西各地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美好生活蓝图。【详情】
2025年,安徽省合肥市将开发式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核心举措,各级衔接乡村振兴专项资金达19.7亿元,计划实施325个项目。【详情】
今年以来,吴忠市围绕“两稳定、一防止”目标,为脱贫劳动力就业精准画像、靶向施策。截至目前,全市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7.6万人,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超三成。【详情】
来自乡村振兴一线的4位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用亲身经历、沾满泥土的故事,将“转作风、强堡垒、兴产业、促治理、优服务”的主题,化作一幕幕鲜活的场景,激荡着主课堂与各乡镇分课堂4000余名驻村干部的心。【详情】
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云南各地持续做好稳增长、稳就业工作,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较快增长。【详情】
近年来,甘肃省两当县紧盯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底线,用精准施策、贴心服务编织起一张坚实的医疗保障网,让群众看病有底气、生活更踏实。【详情】
无论是“一只白鹅”的火爆、“一亩藠头”的丰收,还是“一户乡宿”的走俏,都是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莲花县以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增强脱贫地区、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的真实写照。【详情】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在广大脱贫地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得怎样?乡村全面振兴衔接推进如何?脱贫群众的生产生活还好吗?他们有哪些新期盼?【详情】
进入过渡期以来,在农业农村部定点帮扶下,永顺县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做好“土特产”文章,厚植传统文化,建设和美乡村,奋力探索由脱贫迈向振兴的有效路径。【详情】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党中央设立5年过渡期,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政策扶持,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详情】
日前,黑龙江省2025年度驻村帮扶力量优化调整工作结束,集中选派轮换的驻村干部已全部到村,正式接过乡村振兴“接力棒”。【详情】
安徽省聚焦“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毫不松懈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力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2024年全省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大关,居全国第3位。【详情】
如何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让群众增收更有保障?近年来,青龙县通过精准监测、多维帮扶和产业赋能,全县防贫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率达到80%。【详情】
近年来,吉林省延边州聚焦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核心目标,打出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强化帮扶的政策组合拳。【详情】
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贵州建成乡村振兴云平台,借助数字化手段,智能监测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突发严重困难户等3类人群,精准帮扶,补齐短板,消除风险,做到早发现、早干...【详情】
通过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一个个“账本”,仔细算算“收支明细”,呈现老乡在乡村全面振兴道路上“不掉队、赶上来”的生动故事。【详情】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阶段,消费帮扶如何突破传统模式?太重集团工会与驻村工作队协同打造的“疗养+帮扶”创新实践给出了破题之策。【详情】
2025年以来,中央下达河北省六批以工代赈资金共计88729万元,较2024年全年增长135%,创历史新高。【详情】
防止返贫,精准识别是前提。江西省赣州市推动“人找人”向“数据找人”转变,构建起严密的防返贫监测网。【详情】
为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详情】
近些年来,中牟县坚持党建引领推动电商产业发展,通过强队伍、助销售、优服务等举措,促进资源整合、力量聚合,赋能乡村振兴。【详情】
驻村一年,汗水与泪水交织,收获与成长并行。6位川肿人学会了用“土办法”接地气、用“新招式”解难题,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是传统智慧与现代理念的同频共振。【详情】
记者深入一线,探访脱贫群众的生产生活,近距离感受山乡巨变和脱贫群众满满的获得感。【详情】
六部门详解《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详情】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答记者问【详情】